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的内容、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楠 乔花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2,共4页
法国作为欧洲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代表,向来重视通过法律途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通过对法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规范的分析,发现法国中小学师德问责的主体主要可分为中央总督学、学区督学、省教育督学、校长和家长等五类,教师职... 法国作为欧洲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代表,向来重视通过法律途径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通过对法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规范的分析,发现法国中小学师德问责的主体主要可分为中央总督学、学区督学、省教育督学、校长和家长等五类,教师职业培养、教师师德评价和教师纪律惩戒等制度构成了法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度的主要内容。重视师德培养、制度体系完备、问责结果严厉是法国中小学师德问责的重要特点。法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的经验,对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的建设及完善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中小学师德 师德问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内容、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乔花云 聂晓云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3,共4页
师德问责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韩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度体系相对健全,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道德责任的自我评价、基于专业责任的外部问责、内外约束相结合的立体问责体系,其中严格的招生与管理制度、健全的初... 师德问责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韩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度体系相对健全,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道德责任的自我评价、基于专业责任的外部问责、内外约束相结合的立体问责体系,其中严格的招生与管理制度、健全的初任教师教育培训制度、规范的教师资格认证和聘任制度,以及完善的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和教师评价制度构成了韩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的主要内容。问责主体的多元化与系统性、问责制度的完备与健全性、问责结果的严厉性、道德问责与职业问责的有机统一性是韩国师德问责制的重要特点。借鉴韩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的发展经验,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应在问责主体、法律法规、绩效考核和问责观念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小学师德 师德问责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中小学师德政策建设回眸与前瞻 被引量:18
3
作者 邹红军 柳海民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1期38-44,106,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中小学师德政策建设主要经历了"一枝独秀"的规范垦拓期,"多苞并放"的机制探索期与"全面开花"的体系深化期。其逻辑演进遵循"一静三动"的政策范式,即坚守凸显时代性立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中小学师德政策建设主要经历了"一枝独秀"的规范垦拓期,"多苞并放"的机制探索期与"全面开花"的体系深化期。其逻辑演进遵循"一静三动"的政策范式,即坚守凸显时代性立场、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本位、从单极规范走向多元治理以及由模糊笼统走向细致严密。未来我国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政策完善需要加强政策梳理与理论研究,建立健全"三全"德育机制,弱化管理取向,强化涵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建设 政策文本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师德问责制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美、加、英、法、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司林波 乔花云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3,共9页
问责制是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重要制度工具。新制度主义提供了从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个维度分析制度与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解释工具。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维度可以解释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和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美、... 问责制是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重要制度工具。新制度主义提供了从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个维度分析制度与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解释工具。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维度可以解释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和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美、加、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可以从规制性维度-法律法规、规范性维度-问责主体、认知性维度-问责制度体系三个方面,解构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共性与差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加速健全法律法规、构建全方位的多元问责主体、形成"准入-认证-评价-奖惩-救济"的问责制度体系是推动我国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 问责制 新制度主义 规制性维度 规范性维度 认知性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位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精细化诊断及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齐学红 程晓莉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53-58,共6页
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要务,而教师本位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基点。为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进行精细化诊断,对全国25省市117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信念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但... 师德建设是新时代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要务,而教师本位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基点。为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进行精细化诊断,对全国25省市117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信念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但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对师德不同维度重要性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师德实践中,教师普遍集中于参与和个人相关的事务,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共意识,而榜样示范显著影响教师进行师德学习的积极性;在师德建设支持体系上,师德制度的完善程度通过师德的象征化显著影响教师的工作投入,而奖惩制度不完善、制度文本抽过于抽象,滋生了教师负向的情感体验。基于研究结果,可从营造积极的氛围以提高师德学习的自主性、采取差异化策略以提高师德培育的实效性、完善规范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为提升师德建设水平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建设 主位视角 精细化诊断 教师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