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杨 李祥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9,共6页
新时期赋予了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内涵,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是推进其由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通过家校社合作,能够彰显优势互补、职责明晰、创设情境等协同育人价值。但目前,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着... 新时期赋予了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内涵,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是推进其由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通过家校社合作,能够彰显优势互补、职责明晰、创设情境等协同育人价值。但目前,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着重视程度不够、协同育人体系尚未完善、劳动时长不达标、评价导向不明确等现实困境。解决以上困境,需要以家庭为基础,落实家务劳动任务群;以学校为主导,开展真实的劳动教育;以社会为支撑,强化劳动教育阵地建设;家校社合力,开展具有生命力的劳动教育;多元化评价,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只有如此才能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家校社协同 劳动任务群 劳动教育阵地 多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回应性评价视角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美辰 郭顺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3,共5页
文化回应性评价关注文化对评价的重要影响,倡导回应文化需求、尊重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偏见,可以为劳动教育评价在明晰评价取向、重塑评价关系和完善评价过程方面提供借鉴。从文化回应性评价视角审视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主要问题表... 文化回应性评价关注文化对评价的重要影响,倡导回应文化需求、尊重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偏见,可以为劳动教育评价在明晰评价取向、重塑评价关系和完善评价过程方面提供借鉴。从文化回应性评价视角审视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评价目的忽视文化差异,失却育人本真;评价过程忽视文化理解,缺乏有效协商;结果呈现忽视文化多元,过于追求量化。劳动教育评价应关注文化差异,确立育人本位的评价目的;增强文化理解,实施平等对话的评价过程;认同多元文化,重视质量互促的结果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 文化回应性评价 文化差异 文化理解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俊珂 陈凡凡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2期1-5,共5页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有助于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形成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现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是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 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有助于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形成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现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是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应然目标;有利于中小学课程发展的各种校内外资源都可以成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教师提高自身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因素,创造性地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家校合作挖掘家庭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多方协同努力,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课程资源开发 校本课程 育人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 被引量:7
4
作者 游爱娇 陈金海 易骏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10期38-40,共3页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劳动教育进入了规范实施阶段,但是劳动教育在学校如何常态化实施,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包括:规范劳动时间,确保必要的劳动体验;规范劳动课程,提高必备的劳...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劳动教育进入了规范实施阶段,但是劳动教育在学校如何常态化实施,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包括:规范劳动时间,确保必要的劳动体验;规范劳动课程,提高必备的劳动能力;规范师资队伍,保障常态化课程实施;规范劳动流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规范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这些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劳动体验 劳动能力 劳动习惯 劳动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供给的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琦 屠明将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供给存在劳动教育的价值被低估、劳动教育资源供给受限、劳动教育政策有待衔接和落实等现实问题,而社会属性鲜明、劳动价值深远,职业体系完备、供给资源充沛,教育要素相当、对接适切性强,是职业院校参与中小学劳... 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供给存在劳动教育的价值被低估、劳动教育资源供给受限、劳动教育政策有待衔接和落实等现实问题,而社会属性鲜明、劳动价值深远,职业体系完备、供给资源充沛,教育要素相当、对接适切性强,是职业院校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供给的优势所在。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输出型、输入型、整合型等资源供给模式,以及增强地方教育政策支持、扩大线上学习资源供给、拓展社会参与力量等实现策略,为职业院校参与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中小学劳动教育 教育资源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检视与思考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慧 王晓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5,共10页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开展得如何决定着国民的劳动价值观和基本劳动素养。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几经变革,经历了初具形态、曲折...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开展得如何决定着国民的劳动价值观和基本劳动素养。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几经变革,经历了初具形态、曲折发展、全面探索、忽视弱化、回归本质五个发展阶段,呈现的基本特征是: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由政治性、工具性转向人文性;劳动教育内容由生产劳动转向社会实践;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从无到有、从笼统到具体;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由忽视转向重视。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是:构建全面性、差异性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系统性、发展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立体性、协同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全方位、整合性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构建实质性、激励性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发展历程 基本特征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波涌 黄鑫楠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青少年素质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从国际上看,目前德国、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关注政策、课程、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并注重实践与多方合作。以此为借鉴,我国应立...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青少年素质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从国际上看,目前德国、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关注政策、课程、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并注重实践与多方合作。以此为借鉴,我国应立足于劳动教育的传统资源和现实条件,以正确的劳动观与劳动教育观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通过完善劳动教育立法与政策,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其劳动教育功能,推动家庭、学校与社会多元合作,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等手段,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劳动 课程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评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地方化实施的有效策略探究——以黑龙江省推进劳动教育实践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田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4-27,共4页
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求,是转变育人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质量要求,是落实“五育”并举、促进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育人要求。各地深入实施劳动教育,要基于地方... 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求,是转变育人方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质量要求,是落实“五育”并举、促进新时代全面发展教育的育人要求。各地深入实施劳动教育,要基于地方劳动资源特色,探索地方化的劳动教育实施策略。黑龙江省大力推行“五色”劳动教育,构建行政与业务“双轮驱动”+“四级联动”的网格化协同实施机制;健全“三支队伍”,打造“双师”互聘共享制度优势;建立百所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健全指向劳动素养的多元立体化评价标准;打通学段学科壁垒,整体设计“有效融通”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小学劳动教育 地方化实施 地方劳动资源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劳动教育书院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晶晶 曾浩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15期99-102,共4页
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进入瓶颈期,主要表现出师生家长劳动意识淡薄、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弱和周边资源整合利用较少等问题。书院发展历经千年,书院文化资源凝聚了一个庞大的教育文化体系。其中,书院教学模式是该体系的结晶。该课题研究... 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进入瓶颈期,主要表现出师生家长劳动意识淡薄、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弱和周边资源整合利用较少等问题。书院发展历经千年,书院文化资源凝聚了一个庞大的教育文化体系。其中,书院教学模式是该体系的结晶。该课题研究主要通过解读书院其启发式、因材施教式、“合作+研究”兼容式和“讲会+会讲”交叉式多种教学模式。基于该模式精准定位、侧重互动以及强调德育的特点,构建符合当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书院教学模式的路径,即建立开放式教育课程理念、设立劳动课程成长卡、推动“家、校、社”联动及孵化劳动教育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劳动教育 书院教学模式 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理论本真、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小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5,共6页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要切实推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劳动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 教育 学生发展 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海涛 张立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1,共4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而研究其劳动教育思想离不开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革新、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对增进民众福祉的探索构成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而研究其劳动教育思想离不开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革新、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对增进民众福祉的探索构成了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之中,其注重教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彰显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面向真实生活环境,满足实际生活需要,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念;要拓宽劳动实践场域,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实践育人要求,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中小学劳动教育 生活环境 劳动价值观念 劳动实践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育人:开启劳动教育新时代 被引量:26
12
作者 田慧生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共4页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深入开展,需要在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大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在锤炼学生优良品格、增长学生知识才干、塑造学生强健体魄...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深入开展,需要在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重大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在锤炼学生优良品格、增长学生知识才干、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和培育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的全方位育人功能,切实做到大中小学贯通、家校社共育、德智体美劳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劳动教育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课程劳育”实施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志军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5-150,共6页
“课程劳育”是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等劳动教育的元素渗透到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去,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乃至终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 “课程劳育”是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等劳动教育的元素渗透到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去,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乃至终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方法是显隐融合。“课程劳育”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劳动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如何发挥好专业课程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及如何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需要通过注重顶层设计,结合课程特色,完善课程体系;激发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劳动教育素养与思维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坚持多主体相融合,过程性与阶段性相统一,“鉴定性”走向“欣赏性”,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等举措加以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劳育 劳动教育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