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需要何种智能硬件?——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
作者 钟柏昌 余峻展 谢作如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深度学习代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是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人工智能教育硬件是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理应得到重视。首先,结合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了... 深度学习代表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是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人工智能教育硬件是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理应得到重视。首先,结合人工智能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定位。然后,依据教育性、代表性、受众面和面向深度学习等原则确定了智能硬件样本,对智能硬件样本的计算资源、硬件功能、应用性能和资源服务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硬件存在计算资源整体较低、应用性能重复度高、新手工具相对缺乏和学段分层不够明显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要落实学段课程目标以构建良好硬件生态、提供在线接入服务以弥补计算资源短缺、构建共建共享平台以形成多方协同机制等举措,以期促进我国智能硬件行业和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教育硬件 现状分析 开发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智能社会公民素养奠基的《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 被引量:17
2
作者 苗逢春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共12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4年9月颁布了全球首份《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该文是对该能力框架的解读。世界各国将先后步入智能社会的新时代,以理念引领和公民素养培养为核心职责的教育系统须预前构想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社会所需的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4年9月颁布了全球首份《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该文是对该能力框架的解读。世界各国将先后步入智能社会的新时代,以理念引领和公民素养培养为核心职责的教育系统须预前构想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社会所需的智能社会公民素养,主动定义和培养学生人工智能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主张应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人工智能的负责应用者、合作设计者和有创造力的人工智能社会公民。为此,相关能力框架应以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价值观取向为出发点,综合界定人工智能伦理知识和智能社会公民责任、服务于终生学习的可迁移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面向社会包容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能力。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是智能社会公民素养奠基的主渠道,课程规划机构应论证超学科人工智能能力结构和核心课程体系,探索跨学科课程群和螺旋上升的课程序列,推进人工智能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和发展,并建构人工智能领域的效标参照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人工智能能力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 智能社会公民素养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观念 人工智能伦理 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和应用技能 人工智能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