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氮沉降的响应
1
作者 高雅荣 雷应雪 +9 位作者 涂利华 肖玖金 鲁琴琴 刘梅 涂程伟 田娇娇 王洁 张亚 黄玉梅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 【目的】掌握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自2014年1月起在华西雨屏区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为期1年的季度采样试验。设置对照0 g/(m^(2)·a)、低氮5 g/(m^(2)·a)和高氮15 g/(m^(2)·a)3个施氮水平,采用干生漏斗对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8 390只,属2门5纲8目40科,优势类群为弹尾目等节(虫兆)科,占中小型土壤动物总密度的31.05%。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均无显著变化。土壤动物功能类群以菌食性、腐食性和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结论】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中小型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增加了土壤动物类群数。氮沉降浓度的增加,不利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雨屏区 常绿阔叶林 模拟氮沉降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金山岛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鼎晖 李翔 +4 位作者 骆蓓菁 许洺山 妥彬 阎恩荣 由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7,共9页
于2017年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及2018年春季(3月)和夏季(6月)分别对大金山岛8个植物群落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5门14纲23个类群土壤动物8506只,优势类群分别为线虫纲(66.06%)、蜱螨亚纲(17.95%)和弹尾纲(11.15%),其余为... 于2017年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及2018年春季(3月)和夏季(6月)分别对大金山岛8个植物群落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5门14纲23个类群土壤动物8506只,优势类群分别为线虫纲(66.06%)、蜱螨亚纲(17.95%)和弹尾纲(11.15%),其余为稀有类群(4.84%)。常绿阔叶林中小型土壤动物4季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均高于落叶阔叶林,且2种林型间类群数差异显著(P<0.05),而这2种植被类型夏季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常绿阔叶林秋季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显著高于春、冬2季(P<0.05),而落叶阔叶林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在垂直分布上,2种植被类型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型,其0~5 cm土层密度分别占0~20 cm土层总密度的68.68%和66.94%。常绿阔叶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高于落叶阔叶林,且常绿阔叶林秋季这2个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落叶阔叶林秋季中小型土壤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季(P<0.05)。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中小型土壤动物总密度以及线虫纲、蜱螨亚纲和弹尾纲密度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金山岛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美丽 红梅 +3 位作者 刘鹏飞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李志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62,共9页
2016年玉米生长季6~9月,以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有机肥4个不同施用量处理,即0 kg·hm^(-2)(CK)、15 000 kg·hm^(-2)(OF1)、30 000 kg·hm^(-2)(OF2)、45 000 kg·hm^(-2)(OF3),并对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多... 2016年玉米生长季6~9月,以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有机肥4个不同施用量处理,即0 kg·hm^(-2)(CK)、15 000 kg·hm^(-2)(OF1)、30 000 kg·hm^(-2)(OF2)、45 000 kg·hm^(-2)(OF3),并对其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2 821只,其中:OF处理显著提高了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P<0.05),OF1、OF2和OF3处理分别较CK提高2.28%、31.93%和60.70%;有机肥施用有降低类群数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2)各处理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0~10 cm土层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和20~30 cm土层的个体密度(P<0.05)。有机肥施用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机肥对土壤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的结果着重表现在对个体密度的影响较大,对多样性的变化,需要长期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 有机肥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美丽 红梅 +3 位作者 赵巴音那木拉 德海山 霍利霞 刘鹏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84,共10页
【目的】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 【目的】了解水氮控制对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的影响,进而从土壤动物角度解读全球变化对荒漠草原的生态效应。【方法】2014年植物生长季,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自然降雨状态)、减雨(R)、增雨(W)、施氮(N)、减雨施氮(R+N)和增雨施氮(WN)6个处理,观测不同处理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和土壤环境参数的变化。【结果】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333 079.5只/m^2,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4纲10目47科,主要为弹尾纲(Collembola)、蛛形纲(Arachnida)和昆虫纲(Insecta);优势类群为疣虫兆科(Neanoridae)和等节科(Isotomidae),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构成了研究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主体。增雨、增雨施氮有助于提高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减雨、减雨施氮处理减少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且水氮交互作用对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影响表现显著,而对类群数无显著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中小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表聚性,各处理下0~10cm土层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高于10~20cm土层(P<0.05)。【结论】在未来降雨增加和氮沉降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的变化可能会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 水氮控制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