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50
1
作者 冯增昭 彭勇民 +1 位作者 金振奎 鲍志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是《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的继续。本文的基础是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成果。定量 ,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定量图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 本文是《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的继续。本文的基础是笔者等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的成果。定量 ,即每个古地理单元的划分都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定量图件为依据。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他地区的地质资料 ,主要是蒙兴地区、西藏地区、海南岛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地质资料 ,全面分析 ,综合判断 ,编制出了中国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因此 ,在本文中 ,华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的岩相古地理图及其文字论述是定量的和比较精细的 ,其他地区的图件和论述则是定性的和概略性的。在中国中寒武世 ,早寒武世的“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仍未改变。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 ,三台即准噶尔蒙兴台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这 5个古地理单元的范围与早寒武世的基本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岩相古地理 槽地 台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组中分枝状宏观藻类化石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瑞东 毛家仁 +2 位作者 赵元龙 陈笑媛 杨兴莲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3-440,共8页
本文描述了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组中的分枝状宏观藻类化石5属7种,即:Marpolia spissa Wal-cott, Marpolia aequalis Walcott, Guizhouella ramulosa Yang (gen. et sp. nov.), Doushantuophyton lineare Chen,Thamnophton formosus Yang (g... 本文描述了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组中的分枝状宏观藻类化石5属7种,即:Marpolia spissa Wal-cott, Marpolia aequalis Walcott, Guizhouella ramulosa Yang (gen. et sp. nov.), Doushantuophyton lineare Chen,Thamnophton formosus Yang (gen. et sp. nov.), Eoulothrix fibrillata Ding, Eoulothrix flabellophyton Yang (sp.nov.)。根据大量的藻类与凯里生物群共生特征,从藻类的生态及生物群分布受到沉积韵律控制等特征分析,认为凯里生物群生活环境的水深应该在30~60m,而埋藏和保存环境的水深是150m左右。另外,将凯里生物群中的宏观藻类化石与震旦纪陡山沱期的藻类化石进行了比较,两者在以分技状藻类占主要组成上是相似的,从这一方面来说,晚震旦世宏观藻类与寒武纪宏观藻类没有大的演变,但寒武纪宏观藻类以出现钙质珊瑚藻类、分枝更加复杂的类型和具有锯齿状叶状体、生殖托构造的藻类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状藻类 凯里组 中寒武世 贵州 生态 生活环境 藻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金荣 郭原生 +3 位作者 翟新伟 李双文 孟桂生 杨永钧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9-98,共10页
白银厂矿田早 -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由钙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及少量的安山岩组成 ,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产物。本文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玄武岩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富集LREE ,相对亏损HFSE ,Th/Ta比值高 (介于 9~ 15 ) ,La/N... 白银厂矿田早 -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由钙碱性玄武岩和流纹岩及少量的安山岩组成 ,被认为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产物。本文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玄武岩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富集LREE ,相对亏损HFSE ,Th/Ta比值高 (介于 9~ 15 ) ,La/Nb >1.4 ,低Ni,Th/La为0 .32~ 0 .5 6;低Zr/Nb(<16) ,(87Sr/ 86 Sr) i 为 0 .70 4~ 0 .70 7,εNd(t) =- 6.4 6,δEu≈ 1的地球化学特点 ;流纹岩同样具有低Ti,Nb和Ta负异常 ,Th/Ta为 6~ 12 ,低Ti/Zr比值 (介于 6.1~ 5 3)之间 ;稀土元素配分为MREE负异常 ,δEu为 0 .5~ 1.1,(87Sr/ 86 Sr) i 为 0 .70 2 6~ 0 .70 4 8,εNd(t)为+ 5 .60~ + 6.14。综合两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可以推测它们是陆缘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但并非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玄武岩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明显的陆壳混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构造环境 早-中寒武世 火山岩 地球化学 白银厂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台江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宏观藻类化石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瑞东 赵元龙 +1 位作者 郭庆军 施贵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290,T002,共10页
本文描述了贵州寒武纪凯里组中的宏观藻类化石7属12种,其中有6个新属10个新种:Bosworthia simulans、B.gyges、Eolaminaria grandis gen.et sp.nov.、E.perelegans gen.et sp.nov.、Fractibeltia typica gen.et sp.nov.、F.fibrillata g... 本文描述了贵州寒武纪凯里组中的宏观藻类化石7属12种,其中有6个新属10个新种:Bosworthia simulans、B.gyges、Eolaminaria grandis gen.et sp.nov.、E.perelegans gen.et sp.nov.、Fractibeltia typica gen.et sp.nov.、F.fibrillata gen.et sp.nov.、F.forrnosus gen.et sp.nov.、F.vein gen.et sp.nov.、Kailiphyton simulans gen. et sp. nov.、Palaeospinella typica gen. et sp. nov.、Palaeodictyota dichotoma gen. et sp. nov.、Wavilaminaria taijiangia gen. et sp. nov.,该藻类植物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早古生代寒武纪的藻类,而且,对研究早期植物界的演化,恢复寒武纪当时全球生物地理区和古大陆位置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藻类化石 凯里组 早-中寒武世 贵州 古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郭原生 王金荣 +3 位作者 谢宪丽 孟桂生 杨永均 田玉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7-344,共8页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 -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玄武安山岩 -玄武粗安岩 -英安岩 -英安流纹岩 -流纹岩。其中基性和中基性岩类为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 ,碱性玄武岩主要为钾质玄武岩系列。酸性岩类为钙碱性系列和低钾系... 白银厂矿田早中寒武世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 -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玄武安山岩 -玄武粗安岩 -英安岩 -英安流纹岩 -流纹岩。其中基性和中基性岩类为碱性系列和亚碱性系列 ,碱性玄武岩主要为钾质玄武岩系列。酸性岩类为钙碱性系列和低钾系列。岩石全碱含量平均为 5 .76 % ,K2 O/ Na2 O<1,Fe2 O/ Fe O平均为 0 .74;Ti O2 绝大部分样品含量小于 1% (在酸性火山岩中含量较低 :0 .2 %~ 0 .83% ,平均为 0 .5 3% ;基性和中基性岩中含量较高 0 .5 3%~ 1.0 1% ,绝大部分大于 0 .7%而小于1% )。与 N- MORB相比 ,该区基性和中基性火山岩的共同特征是明显富集 Ba、Rb、Th、U和具有明显的 Ti负异常 ;酸性火山岩 Ba、Rb、Th、U高度富集 ,Ta、Sr、略亏损 ,Ti明显亏损。酸性火山岩与上、下地壳值对比 ,除 HREE较上地壳略有富集外 ,其它不相容元素接近于上地壳值或不同程度的亏损 ;Rb、Th、U、K较下地壳富 ,Zr、Hf、HREE较下地壳略富 ,Ba、Sr、Nb、Ta、L REE、Ti值接近下地壳值或不同程度的亏损。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 L REE富集型 ,具有明显的负 Eu异常。 (87Sr/ 86 Sr)和(1 4 3Nd/ 1 4 4 Nd)初始比值分别为 0 .70 70 49和 0 .5 11992 ,f Sm/Nd=- 0 .35~ - 0 .48,ΣNd(t) =- 0 .48。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中寒武世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过渡期核形石:微生物群落对浅海缺氧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文浩 史晓颖 +1 位作者 汤冬杰 王新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8,共14页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寒武世过渡期 核形石 有机矿化 草莓状黄铁矿 缺氧环境 华北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旋回沉积、古海平面变动控制及旋回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柳永清 孟祥化 葛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2-450,共9页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 ( 级 )和高频 ( 级- 级 )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沉积序列中具有特征的低频 ( 级 )和高频 ( 级- 级 )旋回层序叠加样式和规律。旋回层序内部的沉积构成、微相组构、成岩特点以及高频旋回的复合、叠加严格受复合海平面变动的控制。巨厚鲕滩形成于低频海平面变化的回落时期 ,但复合叠加于低频海平面变化中的 级海平面变化更直接地控制着鲕滩建造的时空发育、进积迁移。鲕滩微相中鲕粒组构特征则主要与高频海平面变化相关。鲕滩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厚度频率分布、不同级次旋回叠加比率和样式以及大范围空间上的连续可比性规律可能说明它们受地球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动的控制。轨道旋回层序具有的特定变化时间周期和频率使得旋回地层学具有了年代学意义 ,可以对重要地层段、事件层及生物带高精度测年。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研究得到了中寒武世毛庄 \徐庄 \张夏期的界线 (面 )年龄 ,即毛庄 (期 ) \徐庄 (期 )为 530 .50 Ma、徐庄 (期 ) \张夏 (期 )为 52 6.90 Ma,与前人应用生物年代地层学等方法得到的年龄值极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碳酸盐鲕滩 沉积 旋回年代学 古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9
8
作者 裴放 王建平 +2 位作者 王世炎 巴燕 陈瑞保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3-436,共14页
应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河南省中寒武世以期为单位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探讨海陆分布状况及其演化规律。在毛庄期,华北台地西南部有熊耳陆,台地呈现为泥坪和坪间局限海。泥坪为豫鲁皖泥坪,局限海... 应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河南省中寒武世以期为单位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探讨海陆分布状况及其演化规律。在毛庄期,华北台地西南部有熊耳陆,台地呈现为泥坪和坪间局限海。泥坪为豫鲁皖泥坪,局限海为晋豫局限海东南部,其中散布有1个准滩、2个雏滩。徐庄期熊耳陆变化不大,华北台地发生分化。豫鲁皖泥坪范围缩小为狭长的晋豫皖泥坪,晋豫局限海向东南扩展成为豫鲁皖局限海,其中分布有3个准滩和5个雏滩。熊耳陆西侧则成为豫陕局限海,发育1个雏滩。到张夏期,熊耳陆逐渐缩小,华北台地泥坪几乎消失,全部变为华北陆表海,为广阔的碳酸盐岩台地,鲕粒滩广布,共发育8个滩、2个准滩、3个雏滩。从毛庄期到张夏期,熊耳陆由扩大变缩小,华北台地泥坪面积逐渐萎缩,而局限海由西北向东南、再向西、向南逐渐扩展,最终占领全部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中寒武世 岩相古地理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被引量:35
9
作者 梅冥相 梅仕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0,共6页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旋回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旋回层序,最终形成一个典型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旋回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旋回层序,最终形成一个典型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这些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常呈1∶4的叠加关系,反映了地层记录中的米兰柯维奇性质,即单个米级旋回层序与短偏心率旋回(周期为10万年)有关。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海平面变化 张夏组 中寒武世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古生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瑞东 赵元龙 +2 位作者 毛家仁 聂爱国 陈笑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9-134,155,共7页
凯里生物群是世界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之一。本文通过古生物个体埋藏保存情况、古生物个体生态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的研究和分析 ,认为凯里生物群中大部分分子是从异地搬运到陆棚环境埋藏的。同时 ,提出了凯里生物群的埋藏机理... 凯里生物群是世界三大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之一。本文通过古生物个体埋藏保存情况、古生物个体生态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的研究和分析 ,认为凯里生物群中大部分分子是从异地搬运到陆棚环境埋藏的。同时 ,提出了凯里生物群的埋藏机理模式和生态复原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态 凯里生物群 中寒武世 贵州 埋藏机理模式 沉积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早、中寒武世藻类生物地理分区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瑞东 毛家仁 +1 位作者 张位华 姜立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30,共19页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 ,讨论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 澄江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加拿大布尔吉斯生物群和西伯利亚藻群中均有丰富的藻类化石。根据前寒武纪宏观藻类的分布以及凯里生物群和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中藻类和后生动物的相似性 ,讨论了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生物地理分区的控制因素。对几个生物群中的藻类化石和后生动物化石的对比研究发现 ,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 ,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非常相似 ;而纬度有明显差异时 ,藻类生物群及后生动物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后生生物在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期间具有低的演化程度和分异能力 ,因此生物地理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纬度。而Schopf(1976 )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不适合这一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结合前寒武纪至中寒武世后生生物化石的分布情况 ,建立了前寒武纪—中寒武世时期的生物地理分区模式。这个模式较好地解释了分布在北美大陆和华南大陆上的寒武纪生物群相似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宏观藻类 生物地理分区 后生动物 武世 藻类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和阿拉善东缘地区中寒武世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宝春 杨振宇 +1 位作者 朱日祥 Otofuji Yo-Ichiro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3-401,共9页
用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东缘中寒武世15个采点107块定向岩芯样品,进行岩石 磁学实验和古地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品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分量B4组 分在9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其构造校正后的方向明... 用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东缘中寒武世15个采点107块定向岩芯样品,进行岩石 磁学实验和古地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所采样品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分量B4组 分在9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其构造校正后的方向明显区别于华北地块及河西走廊 和阿拉善地区志留纪以来的特征剩磁方向.这一组分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349.9°E,21.1°N, 95%置信圆锥半顶角A_(95)为14.9°)与华北地块同时期的极位置相近;表明河西走廊和阿拉善 地体与华北地块主体之间,在中寒武世之后未发生明显的纬向相对运动;但在中寒武世-奥陶 纪期间,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相对于华北地块主体仍可能发生15°左右的逆时针旋转.这 一旋转作用可能代表了河西走廊和阿拉善地体与华北地块主体的增生过程,最终在晚寒武世 形成统一的华北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古地磁 河西走廊 阿拉善东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雷 崔海峰 +1 位作者 刘军 张年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5,95,共9页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该区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以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寒武系沉积前古构造,中、下寒武世地层结构,以及地震相特征,分析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古地理格...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该区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以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寒武系沉积前古构造,中、下寒武世地层结构,以及地震相特征,分析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古地理格局,研究寒武系生储盖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沉积前昆仑山前叶城—皮山—和田一带发育南华—震旦系裂谷体系,呈楔状向巴楚隆起剥蚀尖灭。受继承性沉降作用的影响,早、中寒武世巴楚隆起为克拉通内坳陷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山前凹陷为克拉通边缘盆地相沉积,从巴楚隆起向南到昆仑山前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台地—斜坡—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在麦盖提斜坡南部到山前凹陷北部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其中下寒武统为缓坡型台缘;中寒武统在坳陷西段为缓坡型台缘,坳陷的中、东段为弱镶边型台缘。山前盆地相烃源灶、斜坡区台缘礁滩相高能颗粒白云岩及膏泥岩盖层等生储盖条件,决定塔西南坳陷中、下寒武统台缘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中寒武世 台地边缘 颗粒滩 塔西南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早及中寒武世早期生物地层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郭鸿俊 昝淑芹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12,120,共13页
辽东半岛寒武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理想地区。笔者将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毛庄阶划分了7个生物带,其中新建立生物带1个,新划分出生物带2个,并与国内外有关地区进行对比。三叶虫动物群包括34个种,分属19... 辽东半岛寒武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研究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理想地区。笔者将下寒武统及中寒武统毛庄阶划分了7个生物带,其中新建立生物带1个,新划分出生物带2个,并与国内外有关地区进行对比。三叶虫动物群包括34个种,分属19个属和3个亚属。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简要描述了带化石,新属、新种另文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世 中寒武世 生物 早期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的生活环境及古生态系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约 王训练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7-418,共12页
以原地埋藏为主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生活环境为远离古陆、盐分正常、透光性良好和含氧量充分的热带海洋;沉积环境为波浪基准面与风暴基准面之间、软性泥质基底、水体相对平静的正常浅海,深度在100 m以内,可能为一系列岛屿所组成的海湾... 以原地埋藏为主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生活环境为远离古陆、盐分正常、透光性良好和含氧量充分的热带海洋;沉积环境为波浪基准面与风暴基准面之间、软性泥质基底、水体相对平静的正常浅海,深度在100 m以内,可能为一系列岛屿所组成的海湾边缘相。依据生物的主要生活和活动空间,可将凯里生物群分为水体上层群落、水体下层群落、底栖表生群落和底栖内生群落。这些生物群落依赖食物链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成一个整体,其群落特征随海平面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热带频繁的风暴流或洋流等为生活于海湾边缘的凯里生物群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同时由此产生的快速沉积事件是生物遗体得以较为完整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中寒武世 凯里生物群 生活环境 生物群落 古生态系统 埋藏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花垣中寒武世晚期开腔骨类化石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才伐 董熙平 陈孟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记述了湖南花垣县排碧剖面寒武系花桥组上部灰岩中的开腔骨类化石。 4 0余块形态多样的化石标本 ,包括具 6 - 7+1型的Chancelloriaaltaica ;4 +0型Archiasterellasp .;和 3+0型Allonniasp .;以及形态奇特的开腔骨针Chancelloriasp .,与... 记述了湖南花垣县排碧剖面寒武系花桥组上部灰岩中的开腔骨类化石。 4 0余块形态多样的化石标本 ,包括具 6 - 7+1型的Chancelloriaaltaica ;4 +0型Archiasterellasp .;和 3+0型Allonniasp .;以及形态奇特的开腔骨针Chancelloriasp .,与三叶虫、牙形石、腕足动物、软舌螺类等共生 ,时代属中寒武世晚期。与其他研究比较证明 ,这是迄今我国中寒武世晚期开腔骨类最高产出层位 ,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开腔骨类较高的产出层位之一。通过对开腔骨类骨片构造、保存环境及其地史地理分布的分析 ,认为开腔骨类是一类与海绵类有密切关系、已绝灭的后生动物 ,是一类生活于浅海环境的底栖固着型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晚期 开腔骨类 湖南花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登封中寒武世徐庄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式溥 陈战杰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6年第2期143-149,T002,共8页
河南登封的中寒武世徐庄组中,采获丰富的遗迹化石,共有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对其均作了系统描述。还讨论了CruzianabarbataSeilacher—RusophycusramellensisLegg遣迹群落... 河南登封的中寒武世徐庄组中,采获丰富的遗迹化石,共有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对其均作了系统描述。还讨论了CruzianabarbataSeilacher—RusophycusramellensisLegg遣迹群落在国内外的地理和地质分布,以及遗迹化石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寒武世 徐庄组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回年代学及其应用意义——华北地台中寒武世碳酸盐岩鲕滩高频旋回的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柳永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6,共4页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发育大量分属4~7级的高频层序,依据旋回平均厚度的频率分布、不同级别旋回叠加样式和比率、沉积发育样式和跨越整个地台的可对比等特征认为,它们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变动,是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 华北地台中寒武世鲕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中发育大量分属4~7级的高频层序,依据旋回平均厚度的频率分布、不同级别旋回叠加样式和比率、沉积发育样式和跨越整个地台的可对比等特征认为,它们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变动,是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其中Ⅳ、Ⅵ级分别对应于长、短偏心率旋回,时限分别为0.4Ma和0.1Ma。应用轨道旋回规则的周期间隔给出了中寒武世各级层序、地层阶和相应界面的年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米兰柯维奇旋回 中寒武世 旋回年代学 沉积序列 旋回地层学 步频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东部中寒武世徐庄期三叶虫动物群 被引量:2
19
作者 昝淑芹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0-259,T002,共11页
详细研究了辽宁东部中寒武世徐庄期的三叶虫动物群,包括45个种,分属于23个属和2个亚属.在此基础上,将中寒武统徐庄阶划分了7个生物带,其中新建生物带1个,新划分出生物带2个,并与有关地区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 三叶虫 动物群 徐庄期 中寒武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地区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研究
20
作者 谭志远 牟传龙 +3 位作者 王启宇 陈小炜 葛祥英 侯乾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现今地处造山带的北祁连地区在中寒武世时期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海域进一步拓宽。通过对北祁连地区中寒武统地层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研究,在"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控制下,以沉积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等为基础,在优势相... 现今地处造山带的北祁连地区在中寒武世时期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海域进一步拓宽。通过对北祁连地区中寒武统地层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研究,在"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控制下,以沉积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等为基础,在优势相原则的指导下,共划分出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盆地相3种沉积相类型。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编制北祁连地区中寒武世的沉积构造格架及沉积盆地类型图,分析其空间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恢复与重建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编制相应的古地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地区 中寒武世 瓦尔特相律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