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评《历史思维化、信息化、游戏化教学探索》
1
作者 陈渝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4-I0014,共1页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例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的线上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打破地域和时间约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给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机遇。例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的线上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打破地域和时间约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给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挑战,例如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在线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与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与交流等问题并没有全面解决。因此,信息化背景下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 中学历史课程 教学方式改革 信息技术 多媒体技术 时间约束 自主学习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课程如何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林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历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起源及发展演变,分析传统文化发展变化的原因,做到言而有据,论从史出,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历史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在... 历史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起源及发展演变,分析传统文化发展变化的原因,做到言而有据,论从史出,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历史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涵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民族独特智慧,更加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兼论《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 被引量:5
3
作者 金相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30,共3页
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兼论《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金相成何炳松(1890~1946)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潜心研究中学历史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教育家。他所撰写和译述的《历史教授法... 何炳松对历史教育的贡献──兼论《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金相成何炳松(1890~1946)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潜心研究中学历史教育并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教育家。他所撰写和译述的《历史教授法》(《教育杂志》第17卷第2、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历史教育 何炳松 标准草案 历史教学法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中国史 教学方法 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中学历史课程和教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27-28,共2页
最近,台湾的历史课程与教材都开始做一些变动与调整,这是整个学校课程调整中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旧制度已实施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非但各种缺点越来越明显,而且也不能和当今的社会需求相配合,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课程调整的大概... 最近,台湾的历史课程与教材都开始做一些变动与调整,这是整个学校课程调整中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旧制度已实施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非但各种缺点越来越明显,而且也不能和当今的社会需求相配合,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课程调整的大概情形是:在国民中学阶段,相当于大陆的初中阶段,把原来的前三册本国史,后两册外国史改为第一册台湾史,第二、三册本国史,第四、五册外国史,重点是加强乡土历史的教学。这方面的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忽视,需要加强。高中阶段将原来在前两年的历史必修课从三册本国史,一册世界近代现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 国民中学 课程调整 台湾大学生 历史必修课 历史教科书 中国近代史 传统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普通中学历史课程设置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28-133,共6页
民国时期,我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借鉴了日本、德国、美国等中学的历史课程模式,多次调整和修订历史课程的标准,历史课程内容随之发生变化,历史课程编撰体例也较清末有所创新。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普通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初期我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作为一门向后代进行教育的内容——历史课程在中国起源很早。魏晋南北朝以前。历史课程并不是单独设置,而是和文学、经学联系在一起,即所谓“文史不分”、“六经皆史”。魏晋以后,历史才从经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唐以后的... 作为一门向后代进行教育的内容——历史课程在中国起源很早。魏晋南北朝以前。历史课程并不是单独设置,而是和文学、经学联系在一起,即所谓“文史不分”、“六经皆史”。魏晋以后,历史才从经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历史课程占有相当的份量。辽、金、元等少数民族当权者。亦特别重视历史课程。明朝规定,国史学必设“史学”课程。清代书院也规定学生需学“史学”,作日记,由学长评阅指点。然而,历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从近代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开始的。具体说来,我国近代普通中学历史课程的研究首先涉及的就是洋务学堂和维新学堂的历史课程设置。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新式学堂 近代初期 同文馆 洋务学堂 中国史 维新学堂 史学 洋文 外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学历史课程的综合化改革
7
作者 叶小兵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93-97,61,共6页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近三四十年中,科技文化迅猛发展。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呈现出现代科学知识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综合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而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术进行跨学科的研...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近三四十年中,科技文化迅猛发展。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呈现出现代科学知识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综合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而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术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知识增长的一大推动力。这种知识综合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现象,必然对学校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使学校教育的知识结构能反映当代科学的基本特征,学校课程的改革也正朝着综合化的方向迈进,早在1984年10月召开的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上就提出了:“跨学科开设综合课程的趋势正在改变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社会学科 国外中学 中学历史课程 知识结构 学校教育 跨学科 历史学科 综合性课程 综合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课改对高师课程改革的启示
8
作者 黎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S1期161-162,共2页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各地开展,历史学科走在这次改革的前沿。本文就是通过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概述,来谈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高师历史专业教学应如何进行相应的变化,对高师历史专业有何启示。本文分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现行...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各地开展,历史学科走在这次改革的前沿。本文就是通过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概述,来谈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高师历史专业教学应如何进行相应的变化,对高师历史专业有何启示。本文分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现行高师历史教师教育的问题。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高师课改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课程改革 高师历史教育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评《京杭大运河》
9
作者 龙仁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I0005-I0005,共1页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以及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内交通线,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也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京杭大运河》一书从水利水运角度入手,为广大读者全面阐释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以及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内交通线,京杭大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也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京杭大运河》一书从水利水运角度入手,为广大读者全面阐释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发展进程。笔者在该书指导下,对中学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京杭大运河 人工运河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交通线 历史发展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的一点设想
10
作者 徐来军 施维平 《安徽史学》 1985年第4期81-81,共1页
近年中等教育结构有了很大改变,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越来越小。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也应与这种新情况适应起来。初中不设世界史,使大量青年学生对世界历史知识了解极少,这无论对历史教学的面向世界还是对整个建设事业的开放政... 近年中等教育结构有了很大改变,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的比例越来越小。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也应与这种新情况适应起来。初中不设世界史,使大量青年学生对世界历史知识了解极少,这无论对历史教学的面向世界还是对整个建设事业的开放政策都是不利的。设想将来在教材有变动机会时,是否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以中国史为主线,旁及同期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如讲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时,顺便交待地球上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出现人类。讲中国的春秋时期时,同时讲波斯帝国和希腊奴隶制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世界历史 面向世界 历史教学 新情况 教育结构 设想 青年学生 世界史 春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