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苏区调查研究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启示
1
作者 韩亚男 朱小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3,共11页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群众,开展了大量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土地革命政策、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武装斗争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群众,开展了大量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制定土地革命政策、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武装斗争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担当的优良工作作风。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提供了价值遵循,为形成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明确了中心任务,为贯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为加强党员责任意识树立了学习榜样。中央苏区时期的调查研究不仅为当时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重要的价值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调查研究 作风建设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后勤保障现代化的历史考察、经验及启示
2
作者 余少祥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4-193,共10页
在中央苏区早期,后勤保障十分落后,物资供应极为匮乏,红军的被服、军粮、药品等供给严重不足。毛泽东等领导军民创建现代后勤生产服务设施,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后勤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确立了行之有效的现代后勤管理制度,奠定了我国党政... 在中央苏区早期,后勤保障十分落后,物资供应极为匮乏,红军的被服、军粮、药品等供给严重不足。毛泽东等领导军民创建现代后勤生产服务设施,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后勤领导机构和组织系统,确立了行之有效的现代后勤管理制度,奠定了我国党政军后勤保障现代化的基础。其成功经验是,创建稳定的革命根据地,实行新经济政策和军民一体化发展方针,锻炼和培养一大批现代后勤干部。其对新时代的启示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抓好经济建设,将后勤工作与群众路线紧密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后勤保障现代化 历史考察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实话》对中央苏区青年的引领与动员
3
作者 曾梦晴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0,共4页
《青年实话》是少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团中央机关报,对青年起引领与教育作用。其在出版内容上聚焦于宣传革命政论、报道时事新闻、传播科普知识以引领青年政治观念、动员青年革命实践、激励青年提升素质;在编辑风格上以系列报道方式、... 《青年实话》是少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团中央机关报,对青年起引领与教育作用。其在出版内容上聚焦于宣传革命政论、报道时事新闻、传播科普知识以引领青年政治观念、动员青年革命实践、激励青年提升素质;在编辑风格上以系列报道方式、多元化内容载体和编读双向互动来契合青年需求;在发行策略上构建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发行网络来强化动员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实话》 中央苏区 动员青年 出版发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时期红医文化的鲜明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4
作者 曾亮宇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5-852,共8页
中央苏区红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创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革命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人民性、革命性和互鉴性特征。这一文化形态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其蕴含的人民健康至上的服务理念和优良传... 中央苏区红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创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事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革命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人民性、革命性和互鉴性特征。这一文化形态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其蕴含的人民健康至上的服务理念和优良传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和制胜法宝。它不仅是坚定传统中医药文化自信、红色卫生革命文化自信以及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也是传承红医先烈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精神的宝贵资源。新时代弘扬中央苏区红医文化,需加强对红医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深化对红医文化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的研究阐释,同时,应积极构建红医文化育人“新模式”,打造红医文化宣传“新形式”,以及推进红色健康旅游“新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时期 红医文化 鲜明特征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央苏区的社会动员和基层治理
5
作者 赵英 吴重庆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0,共13页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国革命则面临着将“一盘散沙”凝聚成“铜墙铁壁”的时代任务。从微观上看,土地革命是在农村熟人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此背景下,封建剥削关系与人情关系相互交融,使农民不易与地主富农...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中国革命则面临着将“一盘散沙”凝聚成“铜墙铁壁”的时代任务。从微观上看,土地革命是在农村熟人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在此背景下,封建剥削关系与人情关系相互交融,使农民不易与地主富农撕破脸皮并发动革命,缺少革命的文化资源。通过一系列农村社会调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谙农村熟人社会运行规律,恰当地处理了熟人社会里的阶级关系,在与宗族势力、人情关系的博弈过程中,探索出契合乡土中国内在机理的组织架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在深入基层社会时跨越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家政权内卷化”陷阱,最终在缺少革命文化资源的农村成功发动革命并实现了良好的基层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中央苏区 社会动员 基层治理 土地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迁与重塑:中央苏区社会治理管窥——以《红色中华》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陈国忠 蒋积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苏区群众对苏区农村社会进行了一场深入而有效的社会治理。反映在社会秩序上,社会阶级关系得到了转变、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重组以及社会阶层再度分化流动;反映在社会文化生活上,主要体现在破除迷信...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苏区群众对苏区农村社会进行了一场深入而有效的社会治理。反映在社会秩序上,社会阶级关系得到了转变、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了重组以及社会阶层再度分化流动;反映在社会文化生活上,主要体现在破除迷信、解放妇女以及重塑文化艺术;反映在社会生活环境上,则体现为治安环境得到了及时的管治,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此同时,中央苏区的社会变革亦使得苏区社会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迁,广大农民的思想与心理逐步地由因循守旧的保守情形转变为除旧布新的激进状态。考察这一时期的社会治理状况,有助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有益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社会治理 社会结构 社会文化 《红色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以中央苏区为中心
7
作者 冯兵 钟以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意识形态话语只有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发挥引领塑造作用。如何推动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进入日常生活领域,争取日常生活主体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中国共产党建构意识形态话语必须考虑的... 日常生活与意识形态话语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意识形态话语只有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发挥引领塑造作用。如何推动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进入日常生活领域,争取日常生活主体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中国共产党建构意识形态话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以话语日常化的方式,将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内容转化为接近民众日常生活的话语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日常话语化重塑民众的日常生活空间,使民众受到意识形态话语的持久浸润,实现话语传播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最终成功动员广大民众积极支持和参与苏维埃革命运动。话语日常化与日常话语化在革命年代突显的优势效用,成为新时代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地位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话语建构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建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5,共5页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检察制度都是人民检察制度的雏形,具有伟大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点。二者均在议行合一的体制下产生检察机关,行使一般法律监督权,检察工作主题相同,都没有设立统一的...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检察制度都是人民检察制度的雏形,具有伟大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各有特点。二者均在议行合一的体制下产生检察机关,行使一般法律监督权,检察工作主题相同,都没有设立统一的检察机关,由几个部门共同行使检察权。鄂豫皖区的检察机关创立时间最早,检察制度规范颁布最早,检察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而中央苏区的检察机构设置丰富,建立了军事检察机关和群众性组织,法令制度相对完备,公诉权中包含抗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央苏区 检察制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7,共11页
中央苏区建立之初,打土豪是筹措党政军各项经费的临时性举措。伴随着国民党不断的军事“围剿”,筹措经费的渠道由向外扩大苏维埃区域转向在苏区内部征税。苏维埃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和征收货币税,建立起中央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增发货币... 中央苏区建立之初,打土豪是筹措党政军各项经费的临时性举措。伴随着国民党不断的军事“围剿”,筹措经费的渠道由向外扩大苏维埃区域转向在苏区内部征税。苏维埃政府通过发行货币和征收货币税,建立起中央苏区的财政金融体系。增发货币带来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于是苏维埃政府开始征收实物税。各类税收总量无法满足浩繁的军事需求,因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是发行公债,随后开展借谷运动。各项财税改革措施虽不尽完善,但在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保卫红色政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财政收入 税收 货币税 实物税 公债 借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终结
10
作者 张海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3,共13页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和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创造。以往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主要是探讨中央苏区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而且多将苏区根据地研究与抗日根据地研究分开进行,同样作为农村革命根据地重要形态的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则研究相对薄弱。实际上,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应将其作为一个总的概念、完整的概念来看待。在新中国成立75年之后的今天,研究农村革命根据地,需要有新的眼光,要以宏观视野看待根据地建设发展史。从这个视角看农村革命根据地研究,苏区时期根据地是初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是成熟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是收获时期,也是终结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用马列坚信念 逆境赋诗显精神——论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诗词创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102,92,共11页
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整整地奋斗了7年。在这7年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道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左"倾错误的打击下,在戎马倥偬间,还创作了36首诗词楹联,引用了4副楹联和1首民谣,达平均每年... 毛泽东在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整整地奋斗了7年。在这7年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道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左"倾错误的打击下,在戎马倥偬间,还创作了36首诗词楹联,引用了4副楹联和1首民谣,达平均每年5首诗联。这些诗词楹联的创作,涉及毛泽东精神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现了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的展现了他不唯上,不唯"本本"、实事求是的反对教条主义精神。这些诗词楹联的创作,亦有人误读,有待澄清。这些诗词楹联的创作是成功的,其关键之所在是他能够将马列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充满着必胜的坚定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井冈山 中央革命根据地 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动员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建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2,共11页
土地革命初期,打土豪、筹款子成为中共解决经济困难最直接的方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以统一累进税为经常性财政收入,问题是,将纳税重担放在剥削阶级身上的财政政策,使得战争动员无法通过增加工农税负的形式来实现。... 土地革命初期,打土豪、筹款子成为中共解决经济困难最直接的方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以统一累进税为经常性财政收入,问题是,将纳税重担放在剥削阶级身上的财政政策,使得战争动员无法通过增加工农税负的形式来实现。基于此,发行公债与借谷运动就成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权宜之计。梳理根据地财政政策流转与实现形式可以发现,中央苏区的财政动员逐渐陷入既要保护工农群众的利益,又要依靠工农群众来解决经费不足的纠结中。问题的背后是阶级财政提供动员效力的不足,如何建立战时财政动员体系,中共还处在不断探索与尝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财政动员 打土豪、筹款子 统一累进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动员组织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连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87-94,共8页
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为人、财、物征发动员的需要,建立了一套严密而行之有效的动员组织系统。这个组织系统在党政军和社会团体中均有分布,它们互相配合、密切互动,保障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革命动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革命动员 根据地组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4
作者 王新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9,共12页
1930年10月下旬,六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要求争取革命在湘鄂赣三省首先胜利。在国民党军队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利用打破国民党军队"... 1930年10月下旬,六届三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要求争取革命在湘鄂赣三省首先胜利。在国民党军队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利用打破国民党军队"围剿"后的有利时机,运用正确的方针、策略,使中央根据地更加巩固和扩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王明"左"倾错误方针在中央根据地开始推行后,排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正确意见,冒险地命令红军攻打中心城市或向敌人兵力集中的地带发动进攻,过急过快地要求根据地连成一片,结果丧失了中央根据地发展的大好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发展 历史经验 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
15
作者 林志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0-182,共3页
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毛泽东在用主要精力抓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此期间,他不仅阐明了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提出了要有计划地发展根据地的商品经济、扩大根据地的对外贸易以及允许多种经... 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毛泽东在用主要精力抓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此期间,他不仅阐明了经济建设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提出了要有计划地发展根据地的商品经济、扩大根据地的对外贸易以及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对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经济建设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不朽篇章--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
16
作者 陈安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8-79,共2页
1930年10月-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苏区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客观形势需要建立起一个对全国各苏区实行统一领导的机构。中共中... 1930年10月-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苏区得到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苏区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客观形势需要建立起一个对全国各苏区实行统一领导的机构。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苏区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闽西苏区 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湘鄂西 红一方面军 巩固和发展 鄂豫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述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雪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5,共6页
中央苏区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根据地,它的形成、发展、壮大对其他根据地具有榜样和示范效应。毛泽东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路线,在经济... 中央苏区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根据地,它的形成、发展、壮大对其他根据地具有榜样和示范效应。毛泽东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路线,在经济发展上提出"农业生产是经济工作的第一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思想。这些经济建设思想及其实践不仅对促进中央根据地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 中央革命根据地 经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安丽 《金融与经济》 2000年第1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货币 货币政策 货币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审计监督制度 被引量:9
19
作者 邢俊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9-63,共5页
一、审计制度产生的原因审计监督制度产生于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至1934年10月)。同任何一种科学行为的产生一样,都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和前提条件,中央革命根据地审计监督的产生自然也是这样。这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有了比较巩固的政权... 一、审计制度产生的原因审计监督制度产生于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至1934年10月)。同任何一种科学行为的产生一样,都有其特殊历史背景和前提条件,中央革命根据地审计监督的产生自然也是这样。这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有了比较巩固的政权组织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及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基础上的独立的财政经济活动,从而为审计监督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审计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巩固中央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到1930年上半年,随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扩大,政权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前,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但还很不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革命根据地 审计监督制度 审计委员会 中央苏区 苏维埃政权建设 中央政府 审计制度 审计机关 前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诗般的创举——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纪实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国昆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1-93,共3页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创建的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建立全国性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实践;其后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则是...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创建的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建立全国性苏维埃政权的伟大实践;其后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金融组织的伟大尝试。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是中国共产党发行货币支持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成功创举,对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金融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革命根据地 货币 历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