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5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1
作者 张建友 邓国荣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3年第2期19-22,共4页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制信用和货币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的总称。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概括来讲,主要是五个方面:(1)货币政策工具;(2)货币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4)货币政策作用的传递过程;...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制信用和货币的各种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的总称。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概括来讲,主要是五个方面:(1)货币政策工具;(2)货币政策目标;(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4)货币政策作用的传递过程;(5)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这五个方面之中,以货币政策目标最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其他四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因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中心,如何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议题。建国四十多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有如下的观点:(1)单一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就是“保卫货币”,即稳定货币的价值;(2)双重目标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货币 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管制 大危机 宏观经济指标 发展经济 稳定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过程中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诚君 《现代经济探讨》 2000年第5期30-33,共4页
世界经济已进入金融经济时代,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各国经济休戚相关。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将截然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金融深化历程。这是由于,与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自发式过程不同,发展中国家金... 世界经济已进入金融经济时代,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各国经济休戚相关。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过程将截然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金融深化历程。这是由于,与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自发式过程不同,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过程从一开始面临的就是已达于深化状态的西方国家金融体系。这种不平等使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面临着巨大的不对称风险,东南亚金融危机便是一例。这也使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以及相应的操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提出把金融安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相应拓展了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发展中国家 金融深化 中央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及其调控手段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光霞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20,共2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进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逐步从实物管理、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价值管理间接控制为主,中央银行在整个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我国中...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进程,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体制逐步从实物管理、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价值管理间接控制为主,中央银行在整个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货币政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对于加强和改善整个宏观经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货币政策终极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终极目标,就是执行某种货币政策时所要达到宏观经济的目的,在各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提法和要求。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现在尚无明文规定.有的同志认为在《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中提出“发展经济,稳定货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就是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我认为,如果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 银行货币政策 银行管理 经济改革 现金投放 经济管理 信贷计划 人民银行 存款准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目标的识别与优化——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陈小亮 刘玲君 +1 位作者 肖争艳 陈衎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5,共11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要构建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构成的双支柱框架,旨在同时实现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本文使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全面分析货币政策中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提出要构建由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构成的双支柱框架,旨在同时实现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本文使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全面分析货币政策中经济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货币政策目标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为应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中金融稳定目标的重要程度明显提升。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严峻的经济与金融形势,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同时实现经济稳定目标与金融稳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稳定目标 金融稳定目标 机器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5
作者 彭兴韵 欧明刚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购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其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央银行贷款和基于国债买卖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政策工具组合。为此,需要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第一级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利率平滑化和引导利率期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中间目标 政策工具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融资规模中介有效性分析:基于三种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经验对比
6
作者 田方钰 刘达禹 刘文轩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1,共11页
从关联性、规则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系统评估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控效能,并在比较分析中深入评价了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新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宏观调控能力,以期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新型政策储备。研究结... 从关联性、规则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系统评估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控效能,并在比较分析中深入评价了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新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宏观调控能力,以期为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新型政策储备。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实践具有较强的惯性,更强调对通货膨胀变动的监管,对实际产出变化的关注较少。其次,与广义货币供给和名义利率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中介与实际经济目标之间的关联度更强,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有着更积极有效的影响。再次,现阶段适度宽松且积极的政策取向有助于经济摆脱增速下行风险,同时又不会引发过度通胀现象,可以作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宏观调控的主体基调。最后,相较于广义货币供给和名义利率两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社会融资规模中介是管理实体经济危机的占优选择。因此,适度调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不失为当下经济弱回升时期下宏观调控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关系及政策启示
7
作者 胡东 冉茂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74,共12页
公信力是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中央银行引导公众预期、提升对外履职效力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根据央行公信力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央行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央行公信力指数,然后运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 公信力是中央银行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中央银行引导公众预期、提升对外履职效力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根据央行公信力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央行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央行公信力指数,然后运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2—2014年14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央行公信力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央行公信力与通货膨胀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公信力越强,越有利于央行控制通胀;央行公信力与金融稳定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提高央行公信力水平有助于央行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目标。因此,中央银行应着力提升公信力,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调控效力,实现稳定物价、保持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公信力 货币政策 Sys-GM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困难与对策
8
作者 王峨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34,共4页
我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困难与对策王峨峰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从根本上要求对经济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过去主要依靠财政政策转为主要依靠货币政策。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经... 我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困难与对策王峨峰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从根本上要求对经济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过去主要依靠财政政策转为主要依靠货币政策。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任何现实的社会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
9
作者 张天祀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70-72,共3页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张天祀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自标实现中的中间变量。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保证,因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当前金融体制改...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问题张天祀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从制订到最终自标实现中的中间变量。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保证,因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一、我国中央银行货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 目标问题 宏观经济调控 金融体制改革 中间变量 传导机制 中国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与市场利率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昊旻 李成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9,共15页
基于普尔理论揭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货币供给量与市场利率渐进切换的理论逻辑,运用TVP-SV-VAR模型对比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供给量与市场利率目标传导的时变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数量型调控对宏观经济短期刺激效... 基于普尔理论揭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货币供给量与市场利率渐进切换的理论逻辑,运用TVP-SV-VAR模型对比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供给量与市场利率目标传导的时变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数量型调控对宏观经济短期刺激效应明显,货币供应量反映出的经济效果较快且相对准确;中央银行价格型调控的市场利率传导存在缓阻,市场利率中间目标反映出的调控效应时间较长,但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呈现出平稳性。伴随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升,中央银行应当统一政策利率,发挥SHIBOR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作用,兼顾货币供应量目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置于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格局中,重点打通SHIBO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使“宽货币”有效转化为“宽信用”;深化贷款市场基础利率改革,加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引导信贷资源更加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给量 市场利率 货币政策 中间目标 传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财务实力与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东 冉茂盛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3,共15页
本文首先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央行财务实力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2-2012年14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央行财务实力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操作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银行财务实力对货币... 本文首先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央行财务实力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2-2012年14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央行财务实力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操作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银行财务实力对货币政策调控确实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以资本水平衡量的财务实力有利于央行控制通胀,以盈利能力衡量的财务实力有利于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央行财务实力较弱会显著约束货币政策操作。因此,中央银行应着力增强财务实力,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财务实力 货币政策 Sys-GM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挑战 被引量:7
12
作者 庞然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在金融技术创新中,最令人注意的就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它以其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成为当今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其重要性在逐渐加强。...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在金融技术创新中,最令人注意的就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它以其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成为当今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其重要性在逐渐加强。电子货币的存在使得货币的定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种变化必然引起对传统货币理论的影响,从而会严重的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由于电子货币无须缴纳准备金,并且没有法律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成为了发行主体,中央银行必须针对这种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货币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金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职能与货币政策选择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建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中央银行的调控作用不可或缺。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又是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实现的。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外金融理论界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六种流行观点 ,分析了各种观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央...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中央银行的调控作用不可或缺。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作用的有效发挥又是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实现的。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外金融理论界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六种流行观点 ,分析了各种观点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央银行的唯一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结论。与此同时 ,作者讨论了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及其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职能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比较及借鉴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朝晖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2,共3页
货币政策框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比较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框架与中央银行沟通策略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共3页
沟通已成为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核心要素。为了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沟通策略。中央银行沟通策略的选择不仅受到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模式的影响,而且与货币政策框架内在固有的特征密切相关。借鉴国外央行沟通... 沟通已成为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核心要素。为了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沟通策略。中央银行沟通策略的选择不仅受到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模式的影响,而且与货币政策框架内在固有的特征密切相关。借鉴国外央行沟通已有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是我国中央银行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框架 沟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念利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开始摈弃隐秘性传统,其货币政策逐渐走向开放和透明。如何最充分、准确、及时地向公众披露与解释货币政策目标、策略和决策已成为多数国家货币政策操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欧洲中央银行在实践中所采用的主要沟... 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开始摈弃隐秘性传统,其货币政策逐渐走向开放和透明。如何最充分、准确、及时地向公众披露与解释货币政策目标、策略和决策已成为多数国家货币政策操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欧洲中央银行在实践中所采用的主要沟通策略和工具进行归纳和介绍,然后将欧洲中央银行与世界其他主要中央银行的信息公开程度进行横向比较,最后就关于提高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相关建议和争议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迪云 甘筱青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5-41,共7页
当前,以金融创新为标志的金融革命已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全球化阶段,对金融与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也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金融创新环境及其联结纽带,探... 当前,以金融创新为标志的金融革命已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全球化阶段,对金融与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也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金融创新环境及其联结纽带,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中央银行为策应金融创新应采取恰当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留卿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4,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有形货币将进一步被电子货币所取代。由于电子货币在研发、营运等方面与传统货币显著不同 ,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必然带来影响 ,如会导致货币乘数增大等。在电子货币的冲击下 。
关键词 电子货币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货币供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能有效反应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立场变化吗?——来自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孝武 赵乾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6,共6页
利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文本分析数据,本研究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角度讨论了商业银行能否反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立场变化。结果发现,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报告中的货币政策立场宽松程度显著正相关。在宽松货币政策立... 利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文本分析数据,本研究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角度讨论了商业银行能否反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立场变化。结果发现,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报告中的货币政策立场宽松程度显著正相关。在宽松货币政策立场时,随着政策文本相似度上升,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幅度会进一步上升。此外,报告中与货币相关的内容更受银行关注。这些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能较好地反应央行沟通传递出的政策信号。本研究从文本分析的角度,为中国央行沟通预期管理效应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货币政策立场 文本相似度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庞然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0-53,共4页
电子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它以其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货币的存在使得货币的定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种变化必然引起对传统货币理论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由于电... 电子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它以其方便、快捷、准确等优点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货币的存在使得货币的定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此种变化必然引起对传统货币理论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由于电子货币无须缴纳准备金,并且没有法律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成为了发行主体,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中央银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货币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中国 金融机构 货币流通 网络技术 货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