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北碚岁月
1
作者 涂翠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5-1227,M0003,共4页
北碚,地处重庆主城西北部,背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拥有宜人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历史上翁文灏、黄汲清、李春昱、侯光炯等科学巨匠都曾在此耕耘,特别是1937年~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一大批东部地区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 北碚,地处重庆主城西北部,背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拥有宜人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历史上翁文灏、黄汲清、李春昱、侯光炯等科学巨匠都曾在此耕耘,特别是1937年~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一大批东部地区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西迁于此,得以延续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北碚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闪耀的科技文化中心,当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建立最早、机构最完备、科研水平最高的中央地质调查所(The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追溯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在抗战时期西迁北碚,在学术研究、科学救亡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以供世人追忆和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重庆北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成立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316,共33页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央地质调查所 传承与延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314,共21页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1949年5月~1950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0年7月~1950年12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1951年1月3日~1951年5月6日)接管的过程。本文还整理了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后,中央地质调查所全所工作人员一致希望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经过,以及最终于1951年5月7日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接管 奉命改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史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地质调查与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培养人才几点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振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44,共3页
本文从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依托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培养人才现状入手,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作者强调了项目育人抓环节,重点实验室育人抓"开放流动"的平台建设,并提出了九条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 重点实验室 地质调查与科研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同位素地质学发展的“摇篮”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新华 朱炳泉 +1 位作者 戴橦谟 陈毓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6-770,共5页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前身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接收民国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部分人员所组成。毫无疑问,它汇集了旧中国最精华的地质人才,加之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从西方、日本归来专家以及外...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前身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接收民国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部分人员所组成。毫无疑问,它汇集了旧中国最精华的地质人才,加之新中国成立后陆续从西方、日本归来专家以及外派苏联、东欧学习和新中国自己培养人才的加盟,汇聚成中国地质学的"学术世家",其优良的学术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他们科研、办公的地方就是本公众号(2019年9月8日)发布的《请历史记住这栋楼》一文所介绍的北京市德胜门外祁家豁子中科院园区地6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 中国科学院 同位素地质 中央研究院 民国政府 地质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代宗师——程裕淇院士(二) 被引量:1
6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5-357,共3页
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的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 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的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的是程裕淇先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的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为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将分五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该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裕淇 地质调查 西康省 中央地质调查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立完善地质人才测评机制的建议
7
作者 崔振民 王雪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3,共3页
本文首先概述了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应用,然后分析了部分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人才测评工作的现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人才测评指标体系、完善人才考评标准、改进人才考评方式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人才测评 地质人才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贺沈其韩院士10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80年——教育和科研简历
8
作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2-I0004,共3页
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资深院士。沈其韩先生192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1~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8月~1949年4月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 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资深院士。沈其韩先生192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1~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8月~1949年4月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实习员和技佐;1949~1952年任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技术员;1953~1954年任湖北大冶地质部429队工程师、地质组长、分队技术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中国科学院学部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 资深院士 湖北大冶 淮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海峡的地质大家,两岸交流的和平使者——记阮维周先生
9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7-1211,共5页
今天大陆的地质学界已很少有人会熟悉阮维周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明年,2022年,将是这位一专多能、跨越海峡的地质大家诞辰110周年纪念的日子。阮维周先生职业生涯的三分之一是在祖国大陆度过的,从北大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再到芝加哥大学深造... 今天大陆的地质学界已很少有人会熟悉阮维周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明年,2022年,将是这位一专多能、跨越海峡的地质大家诞辰110周年纪念的日子。阮维周先生职业生涯的三分之一是在祖国大陆度过的,从北大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再到芝加哥大学深造,最后成为矿物学方面我国第一位研究矿物的合成者。他的研究涉及地质学的诸多方面,对重要造岩矿物如沸石、葡萄石、针钠钙石、软硅钙石及滑石的合成等贡献良多;对矿床学方面研究涉及山东硅藻土、四川油田、西康煤田及铁矿、贵州铜矿以及东北诸省之石油资源研究等;在区域地质方面,其贡献有安徽南部海西运动等研究成果。可以说阮先生前半生踏遍祖国大地,纵横华夏山水。而他后半生的岁月则完全倾注于祖国宝岛——台湾地质及台湾地史的研究,如对岩石学的贡献有沉积岩分类、CaSiO_(3)-Ca_(2)Al_(2)SiO_(7)-NaAlSiO_(4)的研究、著名的台湾岩的命名、台湾东部基性超基性岩及母岩浆类型的研究,以及参与阿波罗月岩样品的研究,等等。除了潜心研究外,他还坚持教书育人,是一位优秀的地质教育家,他积极开展及投入海峡两岸地质学界的学术交流和友好互访,为两岸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架起了桥梁。他为20世纪中国地质学发展和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东部 阮维周 造岩矿物 海西运动 针钠钙石 中央地质调查所 矿床学 芝加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质学、地球化学先驱、杰出战略科学家侯德封院士(二)
10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4-756,共3页
作为20世纪同龄人的我国地质学、地球化学先驱、奠基人和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侯德封先生(1900-1980),生逢我国现代地质科学从初起至成形而蓬勃发展的风云际会之时,从北京大学校门走出,由矿业第一线技术人员起步,历经农商部(农矿部、实业部... 作为20世纪同龄人的我国地质学、地球化学先驱、奠基人和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侯德封先生(1900-1980),生逢我国现代地质科学从初起至成形而蓬勃发展的风云际会之时,从北京大学校门走出,由矿业第一线技术人员起步,历经农商部(农矿部、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晋绥矿产测勘局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任职,将其毕生精力全部贡献予我国地质与地球化学事业,在中国地质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 中国科学院 现代地质 战略科学家 技术人员 农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 言
11
作者 陈毓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2期3-4,共2页
前言本专集的出版是为了庆贺我国地质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年暨90寿辰。专集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他的学术思想在地质科学的众多领域广为传布并取得丰硕成果,以及他的学生遍及各... 前言本专集的出版是为了庆贺我国地质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年暨90寿辰。专集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他的学术思想在地质科学的众多领域广为传布并取得丰硕成果,以及他的学生遍及各处、桃李满园。黄汲清院士是国内外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作 中国地质科学院 黄汲清 地质 中央地质调查所 大庆油田 地质构造 多旋回构造运动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多旋回构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东地区近代地学期刊发展史
12
作者 张银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S1期173-178,共6页
华东地区近代地学期刊发展史张银玲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我国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林苏、安徽、浙江、福建5省。这里地学期刊的发展始于20年代末期,是随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等地质机构、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中国地... 华东地区近代地学期刊发展史张银玲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我国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林苏、安徽、浙江、福建5省。这里地学期刊的发展始于20年代末期,是随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福建地质土壤调查所等地质机构、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等学会组织和中央大学地学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期刊 华东地区 地质研究所 矿冶工程 地质期刊 土壤调查 中央地质调查所 地理教学 古生物 地理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年前轰动世界的惊天发现
13
作者 詹庚申 章其华 +3 位作者 陈彦瑾 赵倩 黄倩 李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1-674,共4页
2019年12月2日恰逢震惊中外的北京猿人第一枚头盖骨发现9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本期《科海钩沉》栏目特邀江苏省地质学会秘书长詹庚申研究员等撰写此文。作者以其所收集的大量历史资料以及专访相关人员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这一为... 2019年12月2日恰逢震惊中外的北京猿人第一枚头盖骨发现9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本期《科海钩沉》栏目特邀江苏省地质学会秘书长詹庚申研究员等撰写此文。作者以其所收集的大量历史资料以及专访相关人员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这一为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大门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原了中国地质学这一重要科学发现的原貌。文稿突出介绍了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两任所长丁文江先生和翁文灏先生对此事的重视和支持,以及裴文中先生和贾兰坡先生做出的特殊贡献。应该说,周口店发掘工作的成功先例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中国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开展了真正的国际合作,因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掘及化石研究而成立的新生代研究室及其后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于196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中先后走出了9位院士,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及相关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学术机构。除本文外,本刊近期还将陆续刊发作者相关中国地质学史的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北京猿人遗址 古人类学 古生物学家 中国地质 地质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人”命名者步达生办公室及其他
14
作者 詹庚申 詹徐昊 +3 位作者 赵倩 黄倩 张为 李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1-874,共4页
继本刊2020年第3期登载的“90年前轰动世界的惊人发现”一文追述了著名北京猿人发现历史后,作为续集,本期又安排刊发詹庚申研究员等有关在北京猿人化石研究及中国古人类学初期起过重要作用的加拿大人步达生教授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191... 继本刊2020年第3期登载的“90年前轰动世界的惊人发现”一文追述了著名北京猿人发现历史后,作为续集,本期又安排刊发詹庚申研究员等有关在北京猿人化石研究及中国古人类学初期起过重要作用的加拿大人步达生教授的纪念文章,以飨读者。1919年应北京协和医院之邀来华担任解剖学教授的步达生,根据1926年周口店发现的一枚下臼齿,在次年论文中给北京人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主持研究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的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并在日后从当年裴文中采集的周口店出土堆积物里整理拼接出第二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继后应中央地质调查所翁文灏所长之邀,出任新建立的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为纪念步达生教授的历史功绩,北京协和医院于2006年专门建立了“步达生展室”。北京猿人发现及研究的历史正是裴文中先生、贾兰坡先生等中国学者与步达生教授等国外学者共同努力开展中外合作的范例,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我国解剖学及古人类学初创时期步达生教授的杰出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新生代研究室 裴文中 加拿大人 纪念文章 古人类学 翁文灏 步达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东生院士——中国和国际第四纪科学与黄土科学的领军人物(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云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0-804,共5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早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地质组(专业),先后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早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地质组(专业),先后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东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脊椎动物 领军 西南联合大学 地球物理研究 中央地质调查所 杨钟 李春昱 黄汲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6
作者 李锦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6,85,共2页
关键词 院士 百年诞辰 地质构造 学术研讨会 中央地质调查所 黄汲清 大陆构造 李春昱 地质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夏院士简介
17
作者 朱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朱夏(1920-1990),字小可,浙江嘉兴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沉积学特别委员会委员,大地构造和石油地质学家,诗人[1]。朱夏先生幼承家学,谙古诗词。1940年从重庆中央大学地... 朱夏(1920-1990),字小可,浙江嘉兴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沉积学特别委员会委员,大地构造和石油地质学家,诗人[1]。朱夏先生幼承家学,谙古诗词。1940年从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数年后,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深造。解放初期,毅然终止学业偕妻儿回到祖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中国科学院学部 石油地质学家 地质 中央大学 浙江嘉兴 朱夏 古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缅怀矿物学、晶体学家章元龙先生
18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81-283,共3页
著名矿物学、晶体学家、本会第二届理事章元龙先生于1990年4月25日在上海病逝。章元龙先生1915年12月20日出生于北京,父亲章鸿钊是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由于家庭的薰陶,自幼爱好自然,热爱科学。青年时期地目睹旧中国贫穷落后。
关键词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 元龙 地质事业 热爱科学 矿物学家 中央地质调查所 中国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合著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其韩院士教育和科研简历
19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07-I0010,共4页
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资深院士。沈其韩先生192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2~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8月~1949年4月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 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资深院士。沈其韩先生192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2~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8月~1949年4月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实习员和技佐;1949~1952年任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技术员;1953~1954年任湖北大冶地质部429队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中国科学院学部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 资深院士 湖北大冶 淮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