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 被引量:2
1
作者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6,共11页
为寻找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天然气富集区,分析了其天然气成因和有利成藏条件,优选了基岩气藏有利勘探区块。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天然气组分和成因与徐家围子断陷类似,均是以甲烷为主的高—过成熟的煤型气,显示基... 为寻找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天然气富集区,分析了其天然气成因和有利成藏条件,优选了基岩气藏有利勘探区块。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天然气组分和成因与徐家围子断陷类似,均是以甲烷为主的高—过成熟的煤型气,显示基岩气藏气源主要来自古隆起东侧徐家围子断陷。②优质烃源岩、有利储层、立体输导通道和优良盖层等有利条件耦合是形成基岩气藏的关键,沙河子组烃源岩泥岩和煤岩TOC平均分别为4.33%和32.56%,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宋站和徐西等生烃洼槽生烃强度普遍大于180×10^(8)m^(3)/km^(2),是基岩重要的气源;受风化和破裂作用影响,基岩顶、底形成的风化壳孔缝层、内幕裂缝层等有利储层孔隙度分别为4.3%和1.3%,渗透率分别为0.45 mD和6.3 mD;风化壳、断层和裂缝耦合形成“S”型、“T”型和“断缝体”型输导通道,促进了天然气的侧向运移;登娄库组泥岩厚度大、突破压力高,且其形成时间早于天然气大规模运移和充注成藏期,使得基岩气藏得以保存。③中央古隆起带可分为3个有利勘探区,北部汪家屯凸起和昌德凸起主要为风化壳气藏,发育“S”型、“T”型输导通道,气藏受输导通道和保存条件联合控制,南部肇州凸起则以基岩内幕气藏为主,发育“断缝体”型输导通道,气藏受储层厚度、物性和圈闭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气藏 成藏条件 风化壳孔缝层 内幕裂缝层 内幕致密层 沙河子组烃源岩 中央隆起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古潜山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立东 孙国庆 +4 位作者 杨步增 赵福海 李晶 李广伟 徐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9,共7页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是该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天然气成藏条件复杂,储层分布、成藏规律等方面认识不足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为了给中央古隆起带的油气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综合运用钻井、三维地震及实验测试等资料,针对其...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是该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天然气成藏条件复杂,储层分布、成藏规律等方面认识不足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为了给中央古隆起带的油气高效勘探提供技术支持,综合运用钻井、三维地震及实验测试等资料,针对其气源条件、储层条件、成藏模式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归纳总结了油气勘探实践所取得的认识,明确了该区天然气成藏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古隆起带紧邻徐家围子断陷生烃中心,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生烃强度大,供烃窗口宽,气源充足;(2)该古隆起带受早期强烈挤压和后期持续拉张作用,发育大型构造,具备良好的构造背景,为天然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3)该古隆起带遭受了长期的暴露剥蚀,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风化壳,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4)该古隆起带上部覆盖下白垩统登娄库组二段泥岩,形成了区域性盖层。结论认为,该古隆起带为构造控制下的大面积风化壳、内幕成藏模式,采用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工艺有望实现该区大面积致密储层天然气产能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中央隆起 潜山 基岩风化壳 基岩内幕 天然气成藏模式 生储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7
3
作者 白雪峰 刘家军 +7 位作者 陆加敏 孙立东 李军辉 李笑梅 狄嘉祥 刘丽娟 戴世立 杨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条件及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主,储层...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条件及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主,储层以花岗岩类风化壳为主,区域盖层为登娄库组泥岩;早期区域隆升、晚期差异沉降形成近SN向的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具有新生古储、侧向运移的成藏模式,富集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基岩与泥岩对接、供烃窗口大的地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平面有利区;纵向上,风化淋滤作用控制着天然气藏在基岩风化壳内富集;花岗岩类为优势岩性,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央隆起 基岩 风化壳气藏 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1
4
作者 杜金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共14页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藏形成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领域几十年久攻不克,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认识不清。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重力、磁法等资料,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 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具备良好的天然气藏形成条件,是该盆地天然气风险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该领域几十年久攻不克,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认识不清。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重力、磁法等资料,在大量统计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央古隆起带(北部)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提出了4点新认识:(1)中央古隆起带为一个在冲断褶皱基底上形成的具有潜山性质的隆起带;(2)中央古隆起带(北部)东侧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气强度大,侧向供气能力强;(3)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花岗岩、变质岩、砾岩及砂岩4种储层类型;(4)中央古隆起带(北部)发育3种类型圈闭、2套输导体系和3种类型气藏。进而明确了基岩潜山气藏、冲沟岩性气藏的勘探方向,评价优选了I类勘探区10个、II类勘探区6个,为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北部)深层天然气风险勘探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覆 冲沟 基岩潜山 天然气成藏条件 中央隆起(北部)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底风化壳综合解释及储层地震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戴世立 乔卫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2-209,222,17,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长达1.5亿年风化剥蚀,钻井揭示基底风化壳普遍发育,厚度为90~300m,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该区基底发育变质岩和花岗岩两大类共16种岩性,岩石种类复杂多样,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从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长达1.5亿年风化剥蚀,钻井揭示基底风化壳普遍发育,厚度为90~300m,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该区基底发育变质岩和花岗岩两大类共16种岩性,岩石种类复杂多样,储层类型以孔隙—裂缝型为主,孔隙度(0.33%~2.43%)较低,岩性及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应用钻井资料结合地震数据,明确基底风化壳特征,将风化壳划分为两层结构;基于岩性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应用多属性模式判别岩性识别技术,预测不同岩性分布特征。综合测井解释和岩石物理分析成果,明确不同岩性风化壳储层具有低波阻抗特征,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的确定性高分辨率Z反演技术,预测风化壳储层分布,初步形成了基底复杂岩性风化壳储层地震预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地震响应特征 地震预测 中央隆起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石弹性参数测试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戴世立 王力娟 辛朝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 古中央隆起带基底上覆地层缺失断陷期沉积地层,基岩暴露地表时间长,风化壳普遍发育。基底岩性复杂,主要发育花岗岩、浅变质沉积岩及浅变质火山岩3大类岩石;基底主要发育花岗岩、变质岩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钻井揭示:花岗岩的脆性大,易形成裂缝,花岗岩储层物性最好,属于孔隙—裂缝型储层;基底花岗岩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较差,以裂缝为主。目前有关基底花岗岩和变质岩的岩石物理弹性参数特征的实验室研究较少。为此,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弹性参数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围压及孔隙压力对岩石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孔隙度和饱和状态下岩石弹性参数与微裂缝密度及孔隙纵横比的关系;应用弹性参数交会分析,明确了基底风化壳储层及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符合基底孔隙—裂缝型储层特征的岩石物理模型,获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对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底33块岩性样品,采用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实验测试,测得的标准铝块的超声频段纵波速度(6430 m/s)与参考值(6400 m/s)基本相同,相对误差为0.5%,精度较高。(2)随着围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增大,且横波速度变化不大。随着孔压增加,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均呈降低趋势,且在气饱和状态下纵波速度的变化量大于水饱和状态,在水饱和和气饱和状态下横波速度的下降趋势相似。(3)不同压力的超声频段和地震频段速度差异表明微裂隙是影响频散绝对变化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压力增加,微裂隙逐渐闭合,孔隙间的流体流动效应减弱,喷射效应降低。(4)地震频段和超声频段储层敏感参数优选结果相同,即v_(P)/v_(S)(纵横波速度比)、ν(泊松比)、λ(拉梅系数)、λ/μ(拉梅系数/剪切模量)、λ_(ρ)(拉梅系数×密度)等参数对流体最敏感,可作为识别基底风化壳的储层敏感参数。(5)在裂缝密度为3条/m、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饱和度—孔隙度解释图板,在含水饱和度为50%、裂缝倾角为50°的条件下建立了裂缝密度—孔隙度解释图板,为风化壳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隆起 基底 超声频段 地震频段 岩石物理测试 物性参数 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浅变质岩岩性测井解释及其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春燕 史鹏宇 +3 位作者 李晶 覃豪 金雪英 杨黎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为了确定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分布特征、支撑勘探评价工作,通过岩心刻度测井,总结了基岩测井响应特征并确定了测井分类方案。首先应用K—A图解判断原岩;其次应用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孔隙度差识别岩石成分,应用FMI图像模式判别结构、构造... 为了确定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分布特征、支撑勘探评价工作,通过岩心刻度测井,总结了基岩测井响应特征并确定了测井分类方案。首先应用K—A图解判断原岩;其次应用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孔隙度差识别岩石成分,应用FMI图像模式判别结构、构造;最后采用“原岩+成分+结构”的方法确定岩石类型,可识别9种岩石类型,解释符合率达92.6%,落实了岩性平面分布特征。针对优势岩性部署了4口井,其中2口井试气获得工业气,1口井试气获得低产气,1口井试气为干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隆起 浅变质岩 岩性识别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清华 朱国同 +1 位作者 王辉 程宏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升深10井位于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北部,其揭示的基岩岩性为英安岩、碎裂蚀变凝灰岩夹绢云母板岩等,地质录井上对其年代归属存在较大分歧。选用当前年代地质学中广泛应用的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该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浅变质岩的地... 升深10井位于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北部,其揭示的基岩岩性为英安岩、碎裂蚀变凝灰岩夹绢云母板岩等,地质录井上对其年代归属存在较大分歧。选用当前年代地质学中广泛应用的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该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浅变质岩的地质年龄。研究表明:所选测年样品来自其中的安山岩,所选测年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岩浆生长成因的振荡环带,锆石测年结果显示两组谐和年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55.4±2.6)Ma和(282.5±2.8)Ma;这两组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与大兴安岭地区二叠纪时期发生的两期(早二叠世大石寨期、晚二叠世林西期)火山喷发事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二叠纪时期“佳—蒙地块”与华北板块、古亚洲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产物;255.4Ma为英安岩结晶年龄,升深10井这一套含安山岩的基岩地层时代应属晚二叠世,区域上与林西组层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中央隆起 基岩 升深10井 松辽盆地 二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East地震数据管理与解释技术在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基底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姜传金 戴世立 +2 位作者 陈鸿安 李本彬 王海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60-167,232,共9页
GeoEast-iEco是全新研发的地震解释数据库建设平台,高效数据管理,支持各类数据批量加载和输出,支持多坐标系统下统一成图,满足盆地级地震解释成果数据管理需求;GeoEast V4.0是在GeoEast-iEco平台上开发的软件系统,集构造解释、地震属性... GeoEast-iEco是全新研发的地震解释数据库建设平台,高效数据管理,支持各类数据批量加载和输出,支持多坐标系统下统一成图,满足盆地级地震解释成果数据管理需求;GeoEast V4.0是在GeoEast-iEco平台上开发的软件系统,集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储层预测、叠后叠前裂缝地震预测等的综合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平台,能解决油田地震资料解释及井位部署的需求。文中应用GeoEast-iEco数据管理平台和GeoEast软件解释技术系统,构建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基底地震解释数据库,基于iEco地震解释数据库,开展基底构造解释、岩性及储层地震预测、五维解释裂缝地震预测等技术应用,有效支撑了该区“十三·五”以来针对中央古隆起带基底的勘探部署,并见到了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East GeoEast-iEco 松辽盆地北部 中央隆起 构造解释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油藏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3
10
作者 宁宁 陈孟晋 +1 位作者 孙粉锦 许化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0-286,共7页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 岩心观察与岩石薄片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奥陶系风化壳储层沥青含量丰富,其光性特征显示为石油裂解的残余物,是古油藏存在的直接证据,沥青热演化程度高,如旬探1井的沥青反射率为2.35%-3.15%,换算成镜质华反射率为1.85%-2.35%。根据沥青充填特征、面积系数,并结合电测资料确定的古油层的厚度一般为10—22m。TOC、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相分析表明,西缘坳陷平凉组自东而西逐渐增厚的泥页岩含有机质丰富,以咸水低等生物的有机质为特征,是中央隆起带古油藏的可靠烃源岩。成藏史分析表明,J2~K1期的埋深加大和古地温升高,导致古油藏石油裂解转化为古气藏;K2-E时期,燕山运动致使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陕北斜坡形成,古油藏被破坏,一部分油气向浅部运移散失,一部分向陕北斜坡高部位运移,可能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油藏 平凉页岩 奥陶系 风化壳 中央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的平衡剖面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学锋 孟令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11-15,共5页
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反演技术,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3条代表性剖面构造的发育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断陷强烈扩张,营城期断陷向拗陷转化,登娄库—泉头期断陷期后热冷却沉降,青山口—姚家期表现... 以平衡剖面理论为指导,利用平衡剖面反演技术,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深层3条代表性剖面构造的发育史.研究表明,研究区火石岭期初始张裂,沙河子期断陷强烈扩张,营城期断陷向拗陷转化,登娄库—泉头期断陷期后热冷却沉降,青山口—姚家期表现为弱伸展作用.从火石岭期—泉头期的整个深层构造发育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伸展盆地演化序列.从油气主运移期与构造形成期的配套关系考虑,古中央隆起带是深层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根据松辽盆地深层构造演化史,认为近期的勘探重点应放在以中央古隆起带为核心的深层常规构造油气藏勘探上,同时兼顾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构造 平衡剖面 松辽盆地北部 伸展作用 伸展盆地 反演技术 油气藏勘探 断陷 中央隆起 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双湖托纳木地区上侏罗统雪山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玮 王成善 李亚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9-526,共8页
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的托纳木地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厚达1500m。本文重点研究了雪山组的地层特征、古水流特征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其沉积相特征。根据雪山组的岩性及沉积构造将雪山组划... 地处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的托纳木地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雪山组沉积,厚达1500m。本文重点研究了雪山组的地层特征、古水流特征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其沉积相特征。根据雪山组的岩性及沉积构造将雪山组划分为三段,其沉积相分别为雪山组一段为前三角洲亚相,二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组合,三段为冲积扇相。古水流复平方向分布样式指示雪山期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西南边;砂岩碎屑组分表明雪山组的母源区岩性十分多样;三角图解定量分析显示物源区基本上属于再旋回造山带,而且以石英再旋回为主,表明其物源来自于西南部的中央隆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纳木地区 雪山组 地层特征 沉积相 水流 砂岩碎屑组分 中央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四段天然气成藏新认识及勘探重大突破 被引量:44
13
作者 何海清 郭绪杰 +6 位作者 赵振宇 席胜利 王居峰 宋微 任军峰 吴兴宁 毕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9-439,共11页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四段天然气地质条件与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提出古隆起控相、控储、控藏新认识:①马家沟组沉积期,中央古隆起分隔盆地中东部华北海与西南缘秦祁海两大沉积体系,在...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马家沟组四段天然气地质条件与成藏主控因素开展研究,提出古隆起控相、控储、控藏新认识:①马家沟组沉积期,中央古隆起分隔盆地中东部华北海与西南缘秦祁海两大沉积体系,在马四段台缘带发育巨厚丘状颗粒滩相白云岩,同时控制盆地中东部形成“两隆两凹”古地理格局,其中水下低隆带发育台内滩相白云岩,隆间低洼区发育泥灰岩。②由中央古隆起至盆地东缘,马四段白云岩逐渐减薄并相变为灰岩,灰岩致密带侧向封挡形成大面积白云岩岩性圈闭。③加里东末期中央古隆起遭受不同程度剥蚀,面积达6×10^(4) km^(2),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优质烃源岩大面积披覆沉积,成为下伏奥陶系盐下白云岩岩性圈闭规模供烃主体。④印支期—燕山期盆地西倾掀斜,中央古隆起下拗转变为高效供烃窗,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通过中央古隆起高孔渗白云岩体向上倾高部位侧向供烃,盐下海相烃源岩作为重要的气源补充,通过加里东期断裂、微裂缝输导供烃。以新认识为指导,转变勘探思路,综合评价优选盆地中东部马四段两大有利勘探区,部署实施两口风险探井均钻遇较厚马四段(含)气层,其中1口井获高产工业气流。该研究推动了奥陶系盐下马四段天然气勘探的历史性突破,开辟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盐下 马家沟组四段 中央隆起 岩性相变 天然气成藏 米探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