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储层成岩演化南北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创新 高红艳 +6 位作者 刘彬彬 李文俊 黄志龙 屈童 杨易卓 夏瑜 单理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3-1365,共13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作为西湖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等基于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分析,明确中央反转带南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砂岩储层作为西湖凹陷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等基于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演化分析,明确中央反转带南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差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纵向上以3500 m和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酸碱过渡和碱性3个成岩带,经历两期硅质胶结和三期钙质胶结;而南部地区埋深浅、地温低,仅具有两期钙质胶结,纵向上以4000 m为界划分为酸性和碱性两个成岩带;由于北部地区具有更多的岩浆岩母源贡献使得储层抗压实能力较差,遭受压实更强,但烃源岩较强的生烃强度使得储层遭受溶蚀作用更强,因此北部地区花港组储层具有低孔高渗的特征。该研究对优质储层发育研究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影响因素 花港组 中央反转带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汇系统分析方法在大型储集体研究中的应用——以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金水 陆永潮 秦兰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10,共8页
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组合、成像测井及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及其物源区进行源—汇体系分析,研究了中央反转构造带大型储集体的形成过程。花港组沉积时期,中央反转带存在北部虎皮礁、西部海礁... 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组合、成像测井及地震精细解释等技术方法,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及其物源区进行源—汇体系分析,研究了中央反转构造带大型储集体的形成过程。花港组沉积时期,中央反转带存在北部虎皮礁、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3个物源区;中央反转带发育轴向大型通道、西部下切谷通道以及东部隆褶带转换带通道等3种类型的砂体汇聚通道;中央反转带南北向存在北、中、南3个不同的大型砂体汇聚区。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北部的虎皮礁隆起物源砂体的长距离搬运以及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的物源点输入为特点的大型储集体形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储集体 源-汇系统 花港组 中央反转带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锆石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32
3
作者 秦兰芝 刘金水 +2 位作者 李帅 赵洪 常吟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8-504,526,共8页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地层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之一,但目前花港组物源体系研究较为薄弱,严重限制了砂体分布规律及储层研究的深入。通过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不同构造区主要钻井的花港组砂岩岩心样品分析,以锆石...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地层是东海陆架盆地最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区之一,但目前花港组物源体系研究较为薄弱,严重限制了砂体分布规律及储层研究的深入。通过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不同构造区主要钻井的花港组砂岩岩心样品分析,以锆石U-Pb定年为主要分析方法,同时结合地震反射特征,研究了中央反转带花港组砂体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中央反转带花港组大型砂体中发育前寒武纪、古生代及中生代3个年龄时期的锆石,其中前寒武纪锆石占绝对优势;大型砂体主要来自北部虎皮礁隆起的前寒武纪物源体系,砂体自北向南贯穿凹陷至南部构造区,同时受到西侧海礁隆起与东侧钓鱼岛隆褶带物源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北部为主、两侧为辅的物源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物源 花港组 中央反转带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天然气高效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8
4
作者 高伟中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8,共9页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型气田成藏因素及动态匹配关系至今不明。通过针对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及成藏期等成藏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源-储-圈-输”的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始新...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型气田成藏因素及动态匹配关系至今不明。通过针对烃源岩、储层、输导体系及成藏期等成藏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源-储-圈-输”的动态成藏过程分析中央反转带中北部大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始新统宝石组与平湖组煤系烃源岩不仅生气强度大,而且中新世晚期以来的快速生、排气为中央反转带中北部的大中型天然气藏提供了充足油气源;花港组小于4000 m地层的酸性地层水是形成有利储层的关键;中新世晚期发生的龙井运动强烈挤压作用使中央反转带发生了构造变形和断层开启活动,为圈闭和油气输导通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综合“源-储-圈-输”分析认为成藏主控因素在生烃期的有机耦合造就了始新统煤系烃源岩高效生气及天然气的有效运移聚集成藏的全过程。本次研究为研究区大气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气源灶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中央反转带中北部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智远 徐志星 +2 位作者 徐国盛 徐昉昊 刘金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0-581,共12页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花港组、平湖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高压地层中油气显示活跃。在声波时差测井、地球化学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Eaton法计算单井地层压力,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并在实测压力的约束下,明确研究区...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花港组、平湖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高压地层中油气显示活跃。在声波时差测井、地球化学及分析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之上,运用Eaton法计算单井地层压力,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并在实测压力的约束下,明确研究区地层压力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分析认为,异常压力在纵向上主要起始于花港组下段,并且异常高压段呈"阶梯式"增大;横向上从中央反转构造带南部向中部,异常高压顶界面有变深趋势。接着,利用Petro Mod软件模拟地层剩余压力演化,认为距今13~9 Ma和4~0 Ma是地层压力大幅度增大的关键时期。最后,结合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出油气大规模充注和地层压力的大幅度增加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吻合性,并最终建立起研究区异常高压演化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油气成藏 耦合关系 中央构造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圈闭油气充满度差异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高伟中 谭思哲 +2 位作者 田超 高顺莉 孙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8,共9页
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生、储、盖、圈、运、保等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5个背斜油气藏油气充满度存在差异,变化范围是20%~100%,纵向上花港组H5砂组以上层位充满度总体较高、以下层位充满度降... 对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生、储、盖、圈、运、保等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部5个背斜油气藏油气充满度存在差异,变化范围是20%~100%,纵向上花港组H5砂组以上层位充满度总体较高、以下层位充满度降低。5个构造位于同一含油气系统内,烃源为下部的平湖组,储层为花港组,区域盖层为花港组上段H1—H2层,以背斜圈闭为主,总体上具备相似的静态地质要素,是有利的含油气目标区。5个油气藏主要为两期成藏,分别为15~13Ma和6~5Ma,以第一期为主,圈闭均形成于玉泉组沉积期末,圈闭形成期、断裂活动期和油气充注期在时空上耦合关系良好。断裂活动强度不同导致油气运移的输导能力不同,造就了中央反转构造带油气藏富集程度的差异,油源断层活动强度大,则油气运移条件好,圈闭油气充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中央构造 圈闭油气充满度 差异性 断裂活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玉泉构造油气成藏时空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平 孙鹏 +1 位作者 刘春锋 熊志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以地质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运用平衡剖面、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玉泉构造断裂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埋藏史、成岩史、生烃史、油气成藏史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经历了前挤压反转... 以地质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运用平衡剖面、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玉泉构造断裂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埋藏史、成岩史、生烃史、油气成藏史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经历了前挤压反转期、挤压反转早期和挤压反转晚期3个阶段,其中挤压反转早期和晚期为NWW向调节断层和圈闭发育、定型的关键阶段;花港组下段H6—H7自13.0 Ma以来油气持续充注成藏至今,储层物性较差,花港组上段为13.0~11.4 Ma和4.2 Ma至今两期油气充注成藏,且第二期为主要油气成藏期,储层物性较好,龙井组为3.4 Ma至今一期充注成藏,储层物性好。总结出玉泉构造寻找有利勘探目标的关键条件为:以花港组上段为勘探主要目的层,靠近早期发育的NNE油源断层,避开晚期NWW向调节断层,指出玉泉3井区北部、玉泉1井区北部花港组上段以及玉泉3井区NWW向断层上盘龙井组、玉泉1井区龙井组上段为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NWW向调节断层 油气成藏史 时空匹配 中央构造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大型辫状河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国华 刘金水 +1 位作者 秦兰芝 赵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8,共9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渐新统花港组发育多套厚度逾百米的大型砂体,其来源及发育特征不清。在原型盆地恢复的基础上,通过剥蚀量和压实量恢复等技术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期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发现西湖凹陷可分为中心宽缓带、东部转...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渐新统花港组发育多套厚度逾百米的大型砂体,其来源及发育特征不清。在原型盆地恢复的基础上,通过剥蚀量和压实量恢复等技术对西湖凹陷花港组沉积期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发现西湖凹陷可分为中心宽缓带、东部转换陡坡带和西部缓坡带多级坡折的特征,确定中央反转带花港组限制性河谷中发育以辫状河体系为主的沉积演化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在渐新世大型挤压收缩拗陷背景下,平缓的沉积地形为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辫状河砂体大面积分布奠定了基础,低位期北部充足的物源供给和辫状河道的强水动力为厚砂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多级坡折限定了中北部的河谷形态,控制了大型辫状河沉积体系的继承性发育和稳定分布的巨厚砂体。本文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花港组砂体预测及储层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中央反转带 花港组 古地貌 辫状河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A气田渐新统花港组三段厚层砂岩沉积环境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毅秀 黄导武 +3 位作者 王欢 何贤科 师源 佘亚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6-1235,共10页
西湖凹陷A气田花港组三段巨厚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主力产气层与优质储层,对其沉积微相的厘定争议较大。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相关资料,研究了目的层相标志、微相类型、沉积环境与相分布。研究认为本区发育辫状河... 西湖凹陷A气田花港组三段巨厚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主力产气层与优质储层,对其沉积微相的厘定争议较大。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相关资料,研究了目的层相标志、微相类型、沉积环境与相分布。研究认为本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间湾微相,不发育反映海相及海侵的沉积物与相标志。垂向上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厚度较大,水平延伸好;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由东北逐渐向西南呈树枝状分叉、连片分布,物源来自东北部。明确研究区属于陆相背景下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典型的牵引流沉积,不见海侵层序,高能量牵引流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本区高产气藏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微相 花港组 中央构造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