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巨量陆壳增生:综述 被引量:20
1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3 位作者 颉颃强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6-906,共41页
在对一些重点地区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岩石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作简要介绍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这一时代花岗质岩石的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 在对一些重点地区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岩石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作简要介绍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这一时代花岗质岩石的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具有如下特征:(1)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在华北克拉通几乎连续分布,峰期为2.70~2.75 Ga;(2)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主要分布在东部古陆块、中部古陆块和南部古陆块中;(3)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侵入岩以英云闪长岩为主,存在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及其他类型岩石;(4)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表壳岩规模很小,零星分布于花岗质岩石中,岩石类型主要为变玄武质岩石,一些地区存在变质科马提岩、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5)2.6 Ga可作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的界线;(6)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在Sr/Y-Y和La/Yb-Yb图中位于高压、中压和低压TTG分布区;除少量富钾花岗岩外,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石大都具有亏损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太古宙岩浆锆石类似;(7)许多地区都具有类似地质特征,但一些地区显示出较大的独特性。新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认识:与全球其他许多典型克拉通类似,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是华北克拉通最重要的陆壳增生时期,主要区别是华北克拉通叠加了强烈的新太古代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 华北克拉通 Nd-Hf-O同位素 TTG 陆壳巨量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元江地区中太古界元江群球粒状石英砂岩特征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光艳 刘桂春 +3 位作者 李静 刘兵 邓仁宏 何兆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6-1116,共11页
元江群是中国首次确定的中太古代浅变质地层,其记录了地球发展演化早期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在元江群下部的曼林组、岔河组中发育一类与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化学沉积的块状石英岩共生的特殊砂岩——球粒状石英砂岩。宏观上,球粒... 元江群是中国首次确定的中太古代浅变质地层,其记录了地球发展演化早期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在元江群下部的曼林组、岔河组中发育一类与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化学沉积的块状石英岩共生的特殊砂岩——球粒状石英砂岩。宏观上,球粒状石英砂岩既可与凝灰质泥质板岩、泥质板岩组成递变粒序层理,也可单独呈中-厚层状与凝灰岩、火山岩、石英岩相伴产出,表明这类球粒状石英砂岩形成于活动性较强的大地构造背景。多数石英颗粒在镜下呈近等轴的球状,部分颗粒在成岩过程中显示明显的塑性变形;球粒状石英颗粒在阴极发光照片中不发光或发微弱的蓝光。对其中的热液包裹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石英颗粒形成于温度为60~100℃的热水沉积环境,是在弱水动力条件下,SiO_(2)含量过饱和的水体中沉淀形成的,属盆地内的自生矿物。对石英颗粒表面进行扫描,发现石英颗粒表面光滑,无擦痕,表明这些石英颗粒并未经历过长距离搬运,应属盆地内的原地-半原地沉积物。元江群下部曼林组中含有大量的凝灰质碎屑,与曼林组同期异相的迤纳厂组中普遍可见磁铁矿板岩、凝灰岩、块状含铜白云岩夹层等,指示了相似的沉积环境,表明当时火山活动较频繁,盆地水体温度总体较高,且变化较快。这类水体环境为最早的微生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能量,为中太古代末期蓝绿藻的大爆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粒状石英砂岩 自生矿物 热水沉积物 中太古代晚期 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