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国时期中外学生交换:历程、特征与影响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胡飞
宋晓波
郑刚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创新研究”(21JDSZ3155)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研究”(2021ZSSZSX179)
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项目(XK2022Y0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民国时期,我国先后与美国、德国、印度、法国等多个国家签署学生交换协议,双方互遣学生,成为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外学生交换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兴起、发展、衰退和再兴四个阶段,其中各类大学、文化教育机构、各国政府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民国时期的中外学生交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交换的国别及参与高校多元化,交换生的类别及攻读专业多样化,交换的管理方式渐趋规范化。民国时期的中外学生交换,促进了其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育了一批骨干人才,对丰富高校人才培育模式、推动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与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关键词
中外学生交换
留学教育
高等教育国际化
文化教育交流
民国时期
-
分类号
G648.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