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孔小瑜1955年前后的博古中堂画风格差异探析其绘画艺术风格转变的内因
1
作者 魏治明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16-18,共3页
博古画是中堂画的独特类型题材之一,指在画面中描摹古代青铜器皿如鼎、簋、鬲、瓶等的绘画作品,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艺术品。孔小瑜被誉为“博古画圣手”,该文以其两幅代表性的博古中堂画作品为例,分析1955年孔小瑜投入安徽文化艺术教... 博古画是中堂画的独特类型题材之一,指在画面中描摹古代青铜器皿如鼎、簋、鬲、瓶等的绘画作品,或用古器物图形装饰的艺术品。孔小瑜被誉为“博古画圣手”,该文以其两幅代表性的博古中堂画作品为例,分析1955年孔小瑜投入安徽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前后绘画艺术风格转变的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 中堂画 孔小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视域下的“茌平董庄中堂画”传承研究
2
作者 李健 刘磊 《艺术评鉴》 2021年第22期15-17,共3页
董庄绘画是鲁西茌平区董庄村“茌平董庄中堂画”(文中统一简称为“董画”)的俗称,19世纪中叶盛极一时,是鲁西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清末以董立元为代表的农民画家群体,他们从民间发掘题材,以民间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带动... 董庄绘画是鲁西茌平区董庄村“茌平董庄中堂画”(文中统一简称为“董画”)的俗称,19世纪中叶盛极一时,是鲁西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清末以董立元为代表的农民画家群体,他们从民间发掘题材,以民间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为素材进行创作,带动全村将中堂画绘制形成副业,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目前样式。董庄绘画正是清末文人画向民间绘画转型过程中的标本和“活化石”。本文拟探讨“董画”原生样式,梳理出其艺术特点,在非遗保护视域下探讨其样式成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茌平董庄中堂画 保护策略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地区中堂画、宫灯画的现状与应用对策
3
作者 魏治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3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徽州地区中堂画、宫灯画(以下简称两画)是徽州地区民间建筑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经济发达,“贾而好儒”的徽商崛起后,大兴住宅,修宗谱,悬字画,这是体现徽商崇儒重教的重要手段,也是两画能够在徽州地区广泛时兴... 徽州地区中堂画、宫灯画(以下简称两画)是徽州地区民间建筑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经济发达,“贾而好儒”的徽商崛起后,大兴住宅,修宗谱,悬字画,这是体现徽商崇儒重教的重要手段,也是两画能够在徽州地区广泛时兴的重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住宅环境和建筑格局空间的改制,使得徽州地区两画的发展受阻,甚至濒临灭绝。通过梳理两画的门类和传统文化意蕴,分析两画在新时代语境下所面临的困境,剖析与构建两画在当下生存发展的途径和应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地区 中堂画 宫灯 应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