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形式论
1
作者
方长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60-62,5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30年代
现代派
穆时英
施蛰存
小说形式
小说体式
现代主义小说
叙述人
叙述视角
叙事时间
现代派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2
作者
潘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了中国文艺批评者对电影本体的思考:田汉为表现派冷峻而怪幻的抽象之美所折服;刘呐鸥则更看重这些电影作者的光影探索对确立电影艺术独立地位的重要价值。当然,这些风格鲜明的表现主义作品,也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费穆、吴永刚等业界精英在《联华交响曲之春闺断梦》《浪淘沙》等片中化用了其最具风格化的光影布景及先锋意蕴。当时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形式及意义建构的不同预期,以及深蕴于中国本土观众及创作者内心的“影戏”传统、“中和之美”等文化图式最终决定了其在中国虽有萌芽却终未汇为潮流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30
年代
中国
电影
比较电影
光影
布景
跨文化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歌曲探析
3
作者
刘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7-148,共2页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年代,作为中国电影的开端时代,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电影歌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实现了艺术水准和艺术功用的完美结合。本文从当时的电影发展和社...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年代,作为中国电影的开端时代,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电影歌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实现了艺术水准和艺术功用的完美结合。本文从当时的电影发展和社会背景入手,探索了30年代电影歌曲创作的几种形式,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
年代
中国
电影
电影歌曲
创作形式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发生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方长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关键词
现代派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
施蛰存
三十
年代
现代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
必然性因素
中国30年代
偶然性
新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金融救济之考察》评价
5
作者
汪炳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20世纪
30
年代
中国
农村金融救济之考察》
评价
于永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难中的中国教育检省及其现实关照——以罗家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旭华
冯夏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大员罗家伦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他指出: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亟待中国化与民族化;教育内容与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发展要求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常规教育与抗战教育的...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大员罗家伦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他指出: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亟待中国化与民族化;教育内容与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发展要求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常规教育与抗战教育的关系应为"平时做战时看、战时做平时看"。罗家伦的这些观点基本上以教育救国为出发点,以抗日救亡为现实关照,其不少论述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至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伦
教育检省
30
年代
中国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形式论
1
作者
方长安
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60-62,5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30年代
现代派
穆时英
施蛰存
小说形式
小说体式
现代主义小说
叙述人
叙述视角
叙事时间
现代派小说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2
作者
潘汝
机构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文摘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了中国文艺批评者对电影本体的思考:田汉为表现派冷峻而怪幻的抽象之美所折服;刘呐鸥则更看重这些电影作者的光影探索对确立电影艺术独立地位的重要价值。当然,这些风格鲜明的表现主义作品,也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费穆、吴永刚等业界精英在《联华交响曲之春闺断梦》《浪淘沙》等片中化用了其最具风格化的光影布景及先锋意蕴。当时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形式及意义建构的不同预期,以及深蕴于中国本土观众及创作者内心的“影戏”传统、“中和之美”等文化图式最终决定了其在中国虽有萌芽却终未汇为潮流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关键词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30
年代
中国
电影
比较电影
光影
布景
跨文化语用学
Keywords
German expressionist film
Chinese film in the 19
30
compare movies
lighting
set design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分类号
J90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歌曲探析
3
作者
刘莉
机构
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7-148,共2页
文摘
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年代,作为中国电影的开端时代,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电影歌曲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实现了艺术水准和艺术功用的完美结合。本文从当时的电影发展和社会背景入手,探索了30年代电影歌曲创作的几种形式,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30
年代
中国
电影
电影歌曲
创作形式
艺术特征
分类号
J617.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发生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方长安
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关键词
现代派小说
现代主义文学
施蛰存
三十
年代
现代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
必然性因素
中国30年代
偶然性
新浪漫主义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金融救济之考察》评价
5
作者
汪炳明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20世纪
30
年代
中国
农村金融救济之考察》
评价
于永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F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难中的中国教育检省及其现实关照——以罗家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2
6
作者
胡旭华
冯夏根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文摘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大员罗家伦对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他指出: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亟待中国化与民族化;教育内容与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教育发展要求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常规教育与抗战教育的关系应为"平时做战时看、战时做平时看"。罗家伦的这些观点基本上以教育救国为出发点,以抗日救亡为现实关照,其不少论述体现了一定的合理性,至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
罗家伦
教育检省
30
年代
中国
教育
分类号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形式论
方长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潘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歌曲探析
刘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发生论
方长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金融救济之考察》评价
汪炳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国难中的中国教育检省及其现实关照——以罗家伦为中心的考察
胡旭华
冯夏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