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24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进展、主要议题与研究主线
1
作者 刘建军 王庆峰 +1 位作者 赵鹏飞 郑恒祥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作为历史与社会的全面反映,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追溯遗产由来,将2008~2024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梳理政策背景、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阶段特征,提出当下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3类主议... 作为历史与社会的全面反映,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追溯遗产由来,将2008~2024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梳理政策背景、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阶段特征,提出当下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3类主议题和9个子议题,阐述当下研究热点,反思不足,归纳出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4条主线:遗产管理与立法研究、城市更新与保护研究、类型创新与价值研究、建筑大师与创作研究。旨在建立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框架,把握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建筑遗产 研究进展 主要议题 研究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军 刘思睿 +1 位作者 马铭岐 刁小明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7,共10页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西疏”的高度集聚分布,市域层面遗产数量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且城市间遗产数量呈现“断崖式”差异,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2)纪念建筑、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遗产类别形成了4个主要聚集区和2条聚集带,此外,集聚、离散和随机的总体分布模式在不同类型中出现。(3)时间分布呈现跨度长、历史延续性强且阶段性显著,各时期分布较均衡,遗产总数上表现为增长→波动→减少,且分布中心呈现出西南→西北→东南方向的迁移。主要类型演变过程分为减少→增加、波动增加、持续减少等6种情况。(4)地形地势、人口密度、历史事件等因素与遗产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且历史事件对主要聚集区带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构建叙事性遗产区系和廊道的思路,并整合形成“20世纪中国发展史”主题文旅教育参观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聚集区 聚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解非文字的文化遗产史学——20世纪初日本的中国建筑调查历史照片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苏斌 青木信夫 贺美芳 《南方建筑》 2011年第2期4-8,共5页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真实性 20世纪 日本学者 中国建筑 图像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遗产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向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7-70,共4页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 20世纪遗产的保护在国内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作为20世纪遗产的重要类型,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简述了20世纪遗产的概念与国内外的最新保护形势,回溯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和风格特征,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对现代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20世纪遗产类型的共同特征以及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独特性,重新认知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历史、艺术、文化、技术、社会、教育等多方面遗产价值,并进一步从调研普查、价值评估、遗产管理、合理利用、整体规划、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具体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20世纪遗产 中国近现代公园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与20世纪前期中国建筑的新思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智瑛 郭秀荣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9-11,60,共4页
20世纪前期是中国建筑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此时形成了一种融合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的新的建筑理念,而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也曾有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著作提及到这方面的内... 20世纪前期是中国建筑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此时形成了一种融合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的新的建筑理念,而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营造学社"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也曾有一些建筑理论方面的著作提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至今尚未有人具体研究过"中国营造学社"与20世纪前期新兴的中国建筑思潮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从文献研究、学术活动、建筑师及职员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这个学术团体对中国建筑史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建筑思想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建筑思想 中国营造学社” 20世纪 西方建筑 传统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查抄地方志农史资料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曾京京 《农业考古》 2020年第4期213-224,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沐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之时代东风,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中国大陆开展地方志中农业史资料的查抄工作。从1955年到1963年,以十数位研究人员带领一百余位临时工,历时八载,纵横万里,从8500多种方志中摘录出6000万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沐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之时代东风,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中国大陆开展地方志中农业史资料的查抄工作。从1955年到1963年,以十数位研究人员带领一百余位临时工,历时八载,纵横万里,从8500多种方志中摘录出6000万字679册农史资料,分类装订为"方志物产""方志分类""方志综合"三大部分。查抄工作首重全面掌握全国方志书目,编制《全国方志总目》以协调各地查抄工作;以现代农学分类为参照,摘录范围涵盖当时农业院校大多数学科门类。为保证资料准确实用,制定看、抄、校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三校规定。在总体查抄结束后,1961至1963年再一次组织研究人员赴全国各地大规模核查资料,校对文字、核对书目、核对作者、核对成书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查抄方志农史资料融近代新学知识门类与中国传统文献整理方法于一炉,不仅为农史学科向纵深挺进打下重要基础,也为传统文献的整理利用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方志查抄 农史资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万国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论纲) 被引量:13
7
作者 霍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7-45,共9页
总结和开拓,是世纪之交中国史学面临着的双重任务。分析20世纪的中国史学遗产,应着眼于它的发展趋势、基本成就和主要思潮;其基本成就表现在理论、方法论研究,历史撰述,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研究和继承中国史学遗产,研究和... 总结和开拓,是世纪之交中国史学面临着的双重任务。分析20世纪的中国史学遗产,应着眼于它的发展趋势、基本成就和主要思潮;其基本成就表现在理论、方法论研究,历史撰述,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研究和继承中国史学遗产,研究和借鉴外国史学成果,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以及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等八个方面。加强学风建设,明确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模式,培养新型人才,是中国史学在21世纪获得新的发展前景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工作者 史学遗产 外国史学 史学发展 新史学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解读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青萍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贯穿整个论文的内容是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首先得出中国室内设计专业由依附于建筑到独立分出,由国家政治主题装饰到全民关注装修的发展变化;然后分析了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对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理论进行了总... 贯穿整个论文的内容是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首先得出中国室内设计专业由依附于建筑到独立分出,由国家政治主题装饰到全民关注装修的发展变化;然后分析了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对20世纪末中国室内设计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室内设计的基本评价体系;最后论文提出了21世纪室内设计的发展是强调无污染、有利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和关注节约资源、节省能源的"适度设计"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 室内设计 装饰 建筑设计 历史 发展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建筑学派的文化研究转向——2012“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5
9
作者 郦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7-158,共2页
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中举足轻重的一脉。20世纪50年代,以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和龙庆忠为代表的建筑师共同探索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地域发展之路,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与岭南地域气候特点相结合,创建了岭南建筑“气候现实主... 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中举足轻重的一脉。20世纪50年代,以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和龙庆忠为代表的建筑师共同探索岭南现代建筑创作的地域发展之路,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与岭南地域气候特点相结合,创建了岭南建筑“气候现实主义”的理论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莫伯治、余唆南和何镜堂为核心的中坚力量,开创了享誉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建筑 学术研讨会 建筑创新 学派 文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 述评 中国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六大冲击
10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5期14-14,共1页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文化遗产所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中国... 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文化遗产所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目前,中国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城市 护面 20世纪50年代 大冲 城市化进程 国家文物局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遗产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小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都市文化建设 非物质遗产 20世纪80年代 都市社会 文化环境 中国 行政机构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又一力作
12
作者 余兰兰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67,共1页
2010年,岳麓书社“博导文丛”推出王齐洲教授的《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以下简称《考论》)。该书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发表于《文学遗产》《国学研究》《中国文学研... 2010年,岳麓书社“博导文丛”推出王齐洲教授的《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以下简称《考论》)。该书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发表于《文学遗产》《国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其中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在当时学术界就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世纪90年代 中国文学研究》 力作 《文学遗产 中国人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全球工业遗址的改造与保护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晓华 徐秋实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共4页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的冲击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工业区及其基础设施纷纷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并因此造就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的冲击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内部的工业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工业区及其基础设施纷纷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并因此造就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工业遗址通常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周围基础设施良好,并且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进程 遗址 20世纪90年代后 保护 改造 聚集 建筑文化遗产 城市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号方案(银奖)——城市年轮
14
作者 肖德源 霍铭文 +10 位作者 蒋维科 潘洁燕 曹锋 储成思 王海宁 陈川 胡尉 王雨村 陆志刚 洪杰 张康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i001-i001,共1页
通过圈层分级,对历史遗产建筑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保护外圈20世纪初的历史遗产建筑,保护内圈部分五六十年代有一定保留价值的建筑,构筑新的核心。
关键词 年轮 城市 方案 20世纪 保护 建筑 遗产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麦秆剪贴画
15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潮州麦秆剪贴画是广东省潮州市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麦秆画是中国早已失传的宫廷艺术,有200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潮州艺人又将这一艺术瑰宝发扬光大。20世纪60年代潮州已经大量生产麦秆画及麦秆工艺品,70年代末生产量达到高峰。... 潮州麦秆剪贴画是广东省潮州市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麦秆画是中国早已失传的宫廷艺术,有200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潮州艺人又将这一艺术瑰宝发扬光大。20世纪60年代潮州已经大量生产麦秆画及麦秆工艺品,70年代末生产量达到高峰。潮州麦秆剪贴画获奖无数,享誉海内外,2009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市 剪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成立 工艺美术品 2009年 60年代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部分作者简介
16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王民基(1932~),男,中国音乐家协会编审、著名书法家。其出身广西阳朔县白沙镇岩门村书香门第,四岁入塾,深得国学功底,传承家风,习字渐成雅癖。后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音乐部、中南音乐专科学院作曲系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干部... 王民基(1932~),男,中国音乐家协会编审、著名书法家。其出身广西阳朔县白沙镇岩门村书香门第,四岁入塾,深得国学功底,传承家风,习字渐成雅癖。后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音乐部、中南音乐专科学院作曲系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干部进修班。长期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编辑工作。曾在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作曲教研室任副主任、民间音乐研究室任主任。20世纪80年代初调北京,参与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审工作,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编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总编辑部主任。由于他为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文化部授予他“特殊贡献个人奖”,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央音乐学院 20世纪80年代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武汉音乐学院 中国民族 民间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相生的园林建构理法研究
17
作者 唐黎标 《新疆林业》 2019年第5期34-35,共2页
在中国,设计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总体来说并不成熟。目前设计理论界对美学研究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入探究更是缺乏。因此,我们要在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美学的同时,大力... 在中国,设计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总体来说并不成熟。目前设计理论界对美学研究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入探究更是缺乏。因此,我们要在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美学的同时,大力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美学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使中国当代设计具有中国特色。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技巧,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构建技巧和审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建筑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当代设计 现代设计美学 审美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 虚实相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