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媒体对东盟的网络议程设置效果研究
1
作者 相德宝 陈燕琪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6,112,共7页
议程设置能力是衡量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以中国媒体和东盟十国媒体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议题报道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双方媒体网络议程设置特征及中国媒体对东盟十国媒体议程... 议程设置能力是衡量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以中国媒体和东盟十国媒体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议题报道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双方媒体网络议程设置特征及中国媒体对东盟十国媒体议程设置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国家媒体在该议题下产生网络议程设置效果,议程网络整体相关,存在中高等强度的议程互动,但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国别方面,中国媒体对柬埔寨、菲律宾、越南等六国媒体的议程影响力较强,对新加坡、泰国、缅甸媒体的影响相对有限;领域方面,经济合作是主导,文化交流类议题具有议程联动效应,其他领域影响则不显著。中国媒体通过议程设置与传播策略创新,在命运共同体议题框架下实现了对东盟媒体的话语权力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国际传播能力 网络议程设置 社会网络分析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化”意涵
2
作者 金永明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I0002,共15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全球海洋治理要求,体现中国海洋政策的价值和目标,已成为主导中国海洋事务的重要原则和行动指南。为了让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海洋治理新理念为国际社会接受并发展成为海洋法制度的新理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全球海洋治理要求,体现中国海洋政策的价值和目标,已成为主导中国海洋事务的重要原则和行动指南。为了让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海洋治理新理念为国际社会接受并发展成为海洋法制度的新理念,中国不仅需要积极阐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原则和精神,大力宣传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优势,包括从内容、原则和法理基础方面分析其融入海洋法尤其是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可行性及适用范围,而且应借鉴他国发展和丰富海洋法制度的立法经验,在海洋功能性事项上积极作为,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内海洋法律制度。这些积极作为是促使国际社会认可和接纳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要条件,也有助于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基本内涵 法治化 适用范围 中国的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十周年:广西职教“出海”的成就、问题及方向 被引量:8
3
作者 史洪波 王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广西面向东盟的职教“出海”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职教“出海”,在擘画发展蓝图、搭建对外窗口、形成典型模式、打造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政策供给牵引力、... 广西面向东盟的职教“出海”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职教“出海”,在擘画发展蓝图、搭建对外窗口、形成典型模式、打造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政策供给牵引力、平台载体支撑力、典型模式适应力、品牌效应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十周年之际,广西职教“出海”应加强顶层设计、描绘行动路径,借助平台整合、畅通合作机制,坚持质量为本、完善育人体系,依托科研助力、推进系统研究,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职教“出海”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成就、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彭兴智 黄宝莹 王雯琳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海落地生根: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
5
作者 张洁 《国际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8,130,共22页
在南海落实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区实践证明了维护南海稳定与推动区域合作“双目标”共进的可能性。中国与其他南海当事国的海上合作... 在南海落实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区实践证明了维护南海稳定与推动区域合作“双目标”共进的可能性。中国与其他南海当事国的海上合作也为在南海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总结了经验,夯实了互利基础。未来,中国应携手东南亚国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以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推进共同开发为抓手,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地区治理模式,推动三大全球倡议落地南海,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平台,实现中国与其他南海当事国的和合共生、互利共赢,从而不断向南海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海洋命运共同体 周边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外交视角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邦瑜 韦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5,共5页
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周边外交理念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而建设命运共同体是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建设中国-东盟命运... 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周边外交理念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而建设命运共同体是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要实现经济一体化,建立双边安全共同体,加强文化交流,培育民间情感,使命运共同观念深入人心、世代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外交 中国 东盟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乌冲突背景下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旭 刘帅 韩文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中亚五国顺应时代大势做出的战略选择。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在国际政治、安全以及经济等领域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成为影响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刻背景。一方面,伴随着权力秩序加速回落,中亚国家“...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中亚五国顺应时代大势做出的战略选择。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在国际政治、安全以及经济等领域产生一系列溢出效应,成为影响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刻背景。一方面,伴随着权力秩序加速回落,中亚国家“多元平衡”外交政策从积极转向防御,是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及其在应对恐怖主义与颜色革命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使之充满“韧性”,成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在经济、安全等领域深化合作的优先选择。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须从四点着手:完善“中国+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的顶层设计;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以拉动中亚国家经济增长与维护经济安全为重心推进经济合作;强化上合组织的认同机制建设、对外话语权建设以及反恐体系建设;构建粮食安全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多元平衡 “一带一路” 上海合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中国-东盟合作: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阮建平 陆广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19,共12页
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根本动机和最终归属。当交往各方的利益相互依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说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然而,仅凭这种利益依赖关系并不足以确保合作动力的持久和相互关系的稳定。如果不能适时地增进战略互... 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根本动机和最终归属。当交往各方的利益相互依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说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然而,仅凭这种利益依赖关系并不足以确保合作动力的持久和相互关系的稳定。如果不能适时地增进战略互信与共识,并以有效的机制加以保证,那么不断加深的相互依赖有可能引发一些国家对依附风险的担忧,甚至采取第三方制衡的对冲战略。面对当前中国-东盟合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建立基于深度利益交融和战略互信的命运共同体是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根本途径。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增进相互利益,更有助于为地区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奠定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个奇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及展望 被引量:18
9
作者 翟崑 陈旖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144,共11页
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近30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从建立对话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演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层面、东盟组织层面以及在东亚合作框架内,形成了多元复合的合作局面。虽然... 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近30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从建立对话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演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层面、东盟组织层面以及在东亚合作框架内,形成了多元复合的合作局面。虽然南海问题长期难解,但基本保持在可控范围。中国与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制度性合作升级,逆转了冷战期间中国与该地区的对抗、冲突,甚至战争局面,堪称奇迹。中国与东盟在后冷战时代所创造的总体上“和平繁荣”局面,根源于各自的正向发展与良性互动,也就是“东盟奇迹”和“中国奇迹”的融合共进。“东盟奇迹”是指东盟成立50多年来所创建的“地区和平生态系统”马凯硕,孙合记.东盟奇迹[M].翟崑,王丽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41~44.,“中国奇迹”是指中国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因此,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标志的双方关系的良性发展,就是本文所提的“第三个奇迹”。翟崑.探索后冷战时代东南亚地区的演进之道[J].东南亚研究,2019,(6).本文的立意是探究第三个奇迹何以形成,受何制约,以及如何维护其良性发展。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双方关系在后冷战时代的提质升级,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东盟共同体建设这两个战略体系的对接。第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本质上是双方制度化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从区域内外比较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第三,中国和东盟之所以能克服障碍并保持升级合作,是因为双方借势后冷战时代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创造性地克服内外合作困境,促进了地区系统的优化。第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也面临体系性、结构性和策略性挑战,面临天花板效应,但仍有发展空间,其共建方向应该是“通而不统”,以“通”(互联互通)而不是以“统”(一体化或结盟)为目标,追求多元复合、四通八达、多方舒适的制度化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第三个奇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刑事情报合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巍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9-123,共5页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要和平、稳定和繁荣。中国-东盟刑事情报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促进和保障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加强中国-...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要和平、稳定和繁荣。中国-东盟刑事情报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促进和保障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举措。在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刑事情报合作,解决在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刑事情报合作需要法律体系的支撑,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具备强大的研判能力,构建情报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出刑事情报合作的内在作用,有效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和跨国刑事犯罪,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快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刑事情报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中国-东盟林业交流合作机制途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秉持大国担当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向“一带一路”国家提出绿色发展倡议,倡导加强各国之间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构筑...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秉持大国担当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向“一带一路”国家提出绿色发展倡议,倡导加强各国之间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构筑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东盟是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在林业发展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本文在构建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视角下,概述中国与东盟林业交流合作的现状,提出突出绿色共识深入理解绿色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革新意识完善林业交流合作制度、拓宽合作平台创新林业交流合作模式等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林业交流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东盟民俗体育文化交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房鹏飞 李乃琼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2,共7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分析中国—东盟民俗体育文化的交流。结果表明:中国—东盟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同源性和相似性的文化基础,也存在多元性文化差异;交流的形式多样,但存在舆论负面、组织缺位、合...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分析中国—东盟民俗体育文化的交流。结果表明:中国—东盟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同源性和相似性的文化基础,也存在多元性文化差异;交流的形式多样,但存在舆论负面、组织缺位、合作不足、传播有限等困境。提出交流路径:发挥赛事外交作用带动交流;连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交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提升交流;加强学术研究合作助力交流;用好大众传媒功能推动交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体育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成效及东盟政治精英认知偏差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广济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04-124,I0004,共22页
2023年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十周年,该倡议在地区层面、次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并不断得到东盟及其成员国的积极认可,成为双方友好合作的行为指南。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东盟国家的政治精英对“中国-东盟... 2023年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十周年,该倡议在地区层面、次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并不断得到东盟及其成员国的积极认可,成为双方友好合作的行为指南。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东盟国家的政治精英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存在认知偏差,对该倡议采用模糊应对或选择性回应,影响该倡议全面深入的推进。通过国际政治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探究东盟政治精英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可望助力寻求解决之道,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排除干扰、增加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东南亚 地区合作 东盟政治精英 认知偏差 国际政治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基于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职业院校实践 被引量:28
14
作者 邱金林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28,共5页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办学改革,在集中跨国优质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打造跨国合作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广产教融合标准,提升中国职教国际影响力;推进产教协同创新,服务东盟中小企业发展;...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办学改革,在集中跨国优质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打造跨国合作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广产教融合标准,提升中国职教国际影响力;推进产教协同创新,服务东盟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国际化办学改革,树立国际交流合作品牌等方面开展办学实践。在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背景下,未来职业院校国际化产教整合需要加强政策规划对接,明确产教合作方向;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服务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机制,推进高水平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 职业教育 国际化办学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卫生合作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圣荣 马晚晨 《国际展望》 CSSCI 2020年第4期60-78,151,152,共21页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合作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新冠疫情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下税收协调措施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顺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6,共5页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构建包容性世界经济格局成为各国关注的新课题。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最初由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中提出。文章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构建包容性世界经济格局成为各国关注的新课题。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最初由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的演讲中提出。文章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出发,从税收协调的角度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最终达到睦邻友好和周边安全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命运共同体 跨境经贸合作 税收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运共同体”语境下中国—东盟深化地缘经济合作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英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5,191,共8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在这一特定时期,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伴随着中国—东盟经贸格局的演变,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国际经济影响力大幅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在这一特定时期,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治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伴随着中国—东盟经贸格局的演变,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国际经济影响力大幅提升,为新时代双方深化地缘经济合作,加快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重组,全面发挥"陆相型"和"海相型"贸易和资源禀赋优势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是,在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东盟开展地缘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的挑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开展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合作,以全面深化与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不断开创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地缘政治新局面,可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区域协调政策体系;优化双边经济合作的结构;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强化地缘经济关系;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 地缘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理论的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军 陈嘉鑫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24,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在观念、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合作系统框架,提出合作路径及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在观念、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合作系统框架,提出合作路径及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中国-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水平。[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系统理论,从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环境等维度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中国与东盟在构建网络安全合作系统时可以实施以下路径:在系统要素方面,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展开合作、以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制度规范框架进行合作、以构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培训教育体系保障合作、以创新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合作;在系统结构(功能)方面,增强系统不同要素间的协同联动、准确把握系统要素最优与结构(功能)最优关系;在系统环境方面,在梳理可供利用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利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优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网络安全合作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安全制度 系统理论 系统构建 文献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意蕴与中国使命 被引量:26
19
作者 吴士存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20-31,I0002,共13页
当今世界在海洋领域,面临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国家间地缘政治竞争、规则和制度体系亟待革新等诸多问题,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人类需求,是全球海洋秩序演变的必然趋势。“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在海洋领域,面临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国家间地缘政治竞争、规则和制度体系亟待革新等诸多问题,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人类需求,是全球海洋秩序演变的必然趋势。“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海洋领域的延伸与发展,旨在回答“人类如何与海洋相处”“人类在海洋领域如何合作”的问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观、义利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兼具全球大国、海洋大国、崛起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四重身份,这决定了中国在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将扮演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代意蕴 中国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管辖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谈判的挑战与中国方案——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33
20
作者 施余兵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5-50,I0003,共17页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谈判行将进入政府间谈判第四次大会,这也是各国预计将达成协定的关键阶段。各方在BBNJ国际协定谈判中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重大挑战,能否解决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BBNJ国...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谈判行将进入政府间谈判第四次大会,这也是各国预计将达成协定的关键阶段。各方在BBNJ国际协定谈判中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重大挑战,能否解决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BBNJ国际协定能否达成。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海洋领域具体体现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引导BBNJ国际协定谈判并克服目前谈判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及其海洋法法理基础,可以从被认为是"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找到依据。运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BBNJ国际协定谈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NJ 国际协定谈判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