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振羽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构建 |
王广义
|
《史学集刊》
|
2025 |
|
|
2
|
学术与现实的互动: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理路 |
万军杰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理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兼论中国自主的科技创新知识体系构建 |
张新宁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自主知识体系 |
张志丹
|
《学术界》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
刘先春
李琦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6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众认知 |
马俊亚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构建的概念史探究——基于党政文献的分析 |
储著武
|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辩证法叙事 |
陈加飞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刘永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解构与还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重建之路 |
陈峰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1
|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创造性贡献 |
谢辉元
|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求索之路——于沛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访谈录 |
庄亚琼(整理)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从新名词到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念史及其辨析 |
邓绍根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
武翠红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5
|
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 |
朱喆
王钰涵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6
|
论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路径 |
卢凯
卢国琪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17
|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与反思[笔谈] |
李勇
马艳辉
周励恒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8
|
社会史大论战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论析 |
张越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9
|
求真与致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双重品格 |
左玉河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2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维路径 |
张爱艾
邓淑华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