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赛珍珠《闺阁》食事之中国食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旭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47-50,共4页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小说《闺阁》以一幅中华民国年间吴府的世俗生活场景,通过活生生的食事活动向西方读者阐析了中国食文化深邃厚重的内蕴:崇尚礼乐,顺应自然,调和阴阳,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食养食治等,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风俗...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小说《闺阁》以一幅中华民国年间吴府的世俗生活场景,通过活生生的食事活动向西方读者阐析了中国食文化深邃厚重的内蕴:崇尚礼乐,顺应自然,调和阴阳,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食养食治等,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人情、审美心理、人生哲学以及生存理念,同时也客观地回应了西方人习来以久的东方食文化原始怪异的"他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赛珍珠知性、负责任的跨文化阐析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闺阁》 中国食文化 文化阐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国际传播:英语的桥梁作用与翻译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放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1-251,共1页
由孙成统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语介绍中国美食文化》一书,用双语的方式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不仅系统性梳理中国饮食发展脉络,还以英语为桥梁,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该书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了区域... 由孙成统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语介绍中国美食文化》一书,用双语的方式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不仅系统性梳理中国饮食发展脉络,还以英语为桥梁,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该书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对中国饮食文化进行了区域划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食文化 桥梁作用 区域划分 饮食 翻译实践 发展脉络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流变溯源与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婉燕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4,共2页
由赵建民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味杂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书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探究。该书对人类最早获取和加工食物的方式以及传统烹饪的美食品类进行探究,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基和演变过程... 由赵建民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味杂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书内容丰富,从多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探究。该书对人类最早获取和加工食物的方式以及传统烹饪的美食品类进行探究,揭示中国饮食文化的根基和演变过程。其次,对饶有风情的传统节日美食进行阐述,蕴含出中国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珍视。最后该书内容启发引导了传统饮食文化的现代传承价值与创新发展。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并思考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食文化 传统烹饪 启发引导 现代传承 赵建民 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英文表达与传播
4
作者 郑卫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5-255,共1页
由郭海宁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英语讲中国故事·饮食文化篇》一书,旨在通过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聚焦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传播。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国八大菜系(或主要菜系)的特点、代表菜品、烹饪技艺等;介绍了中国饮食中... 由郭海宁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英语讲中国故事·饮食文化篇》一书,旨在通过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聚焦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传播。该书详细讲解了中国八大菜系(或主要菜系)的特点、代表菜品、烹饪技艺等;介绍了中国饮食中的节日习俗、礼仪规范、饮食养生等,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饮食养生 烹饪技艺 礼仪规范 八大菜系 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的表征与隐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顾延欣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243,共1页
由王晴佳著,三联书店出版的《筷子:饮食与文化》一书,充分运用考古发现、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讲述了筷子的发明和使用历史,对亚洲菜肴和烹饪方法的影响以及它蕴含的各种文化、象征、宗教含义进行研究,成为近些年新文化史研究的优秀代表。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烹饪方法 筷子 文化史研究 图像资料 三联书店 古代文献 菜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在英汉翻译中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晓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249,共1页
文化翻译能够最大程度地融合文化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从而保持多元文化的共荣。基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吕尔欣把握住了文化翻译对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一书中,阐述了如何恰... 文化翻译能够最大程度地融合文化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从而保持多元文化的共荣。基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吕尔欣把握住了文化翻译对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一书中,阐述了如何恰当处理中外饮食文化差异,为中华饮食文化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理论 中国食文化 食文化差异 有益指导 文化传播 英汉翻译 多元文化 融合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承续视域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
7
作者 梁云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47,共1页
由张光直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具有极高学术价值。该书从文化承续视角出发,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研究文本,探索文化中的饮食,对国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 由张光直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一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著作,具有极高学术价值。该书从文化承续视角出发,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研究文本,探索文化中的饮食,对国内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文化承续 高学术价值 张光直 历史人类学 视域下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于干千 程小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缺失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餐饮界的一大憾事。从现实需要出发,中国饮食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应该是首选。鉴于当前中国饮食文化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缺失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餐饮界的一大憾事。从现实需要出发,中国饮食文化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应该是首选。鉴于当前中国饮食文化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对照世界申遗的"规定动作",亟须对我国现有各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饮食类项目进行系统摸底普查,并按照非遗标准圈定体系完备、类目界限清晰、史料翔实可靠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项目。同时,打破申报项目非遗界定的单一性,拓宽在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寻找饮食项目的范围,深入挖掘中国饮食承载的文化与传统,重点考量饮食类申遗项目的民族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永匡 王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0-75,共6页
两千多年前,孟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即所谓“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礼记》一书的《礼运》篇中,亦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即“饮食男女,是人心所欲之大端绪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先贤们... 两千多年前,孟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即所谓“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礼记》一书的《礼运》篇中,亦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即“饮食男女,是人心所欲之大端绪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把饮食看作人类的重要“本性”之—。既然是本性,那么,饮食、饮食文化本身的存在与发展,则必然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中国古代 筵宴 官道 礼仪 教化 民族 经说 袁枚 《礼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改革总结及教学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宝 赵珈瑶 +1 位作者 李超 李凤林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2期115-117,120,共4页
对"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和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调查,该课程受学生的欢迎度较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普遍能够接受,总结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未来需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注重对教学模式... 对"中国饮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和实施的效果进行了总结,通过调查,该课程受学生的欢迎度较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普遍能够接受,总结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未来需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一,注重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结,形成课程特色;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采用适合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三,对学生线下教学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比例,将课程与竞赛有机结合;第四,提高课程服务质量,增加学习者对课程的喜爱;第五,扩大课程开放程度,面向社会开课,增强课程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在线开放课 互联网+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历程回顾与历史检视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鸿承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断代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容易使研究者忽视民族饮食文化的渐进式发展与饮食思想的连续性流动,也难以构建属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学科体系与理论特征。早期海外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者善于从跨学科视角审视中国饮食文化。他们在蒙古饮... 断代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容易使研究者忽视民族饮食文化的渐进式发展与饮食思想的连续性流动,也难以构建属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学科体系与理论特征。早期海外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者善于从跨学科视角审视中国饮食文化。他们在蒙古饮食研究以及中华饮食典籍整理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国外研究机构在构建饮食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机制与高水平论文发表平台的创建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中国饮食哲学思想、饮食制度、饮食图像、饮食文化遗产以及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五大领域将成为未来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学科建设&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炜 何宏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0年第4期1-8,共8页
国外的学者曾对中国饮食文化做过一些研究。这些学者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通过对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成果的介绍,让这些用"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饮食文化的著作,给我们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的启迪。
关键词 国外 饮食学术 中国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研究——评《中国饮食文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秀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I0023-I0023,共1页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由此塑造出它异彩纷呈的品类与形制,在人群、聚落、地域、民族等要素主导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呼之欲出,通过对其内涵及发展模式的探索,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还原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仅“饮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由此塑造出它异彩纷呈的品类与形制,在人群、聚落、地域、民族等要素主导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呼之欲出,通过对其内涵及发展模式的探索,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还原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仅“饮食”这一载体(或称之为文化媒介)而言,在食材种类、烹饪技法、口味调和等表象之下,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人文情感、道德伦理、美学哲思,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饮食文化媒介的特殊性,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持久的传承性,它流连在人们的唇齿之间、寄托于锅碗盘碟之上、隐含在五味调和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传统饮食文化 五味调和 烹饪技法 食材 人文情感 文化媒介 道德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正云 张文学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中国饮食文化”通识选修课,在增加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科交叉,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近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教材、课程建设和教学... 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中国饮食文化”通识选修课,在增加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科交叉,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近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教材、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通识课程 公选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书评《中国饮食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雷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I0039-I0040,共2页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锻造了中华儿女健康体魄与高尚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现代社会中大学生被肯德基、汉堡包等“洋快餐...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锻造了中华儿女健康体魄与高尚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现代社会中大学生被肯德基、汉堡包等“洋快餐”新的饮食理念和文化思潮冲击,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饮食结构给大学生带来众多健康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书评 饮食行为 健康体魄 洋快餐 饮食结构 艰苦奋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引发的思考——评《中国饮食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亦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28-I0028,共1页
高等院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程作为社会主义办学的主要阵地,它能够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院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 高等院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程作为社会主义办学的主要阵地,它能够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院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重视高校思政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的独立性,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政课程 学生成长成才 党的教育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探讨——书评《中国饮食文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林兰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91,共2页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中不仅仅包含食物的'形'美、'色'美、'味'美、'意'美等,更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礼仪与习俗乃至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的诸多哲理,例如老子在《道德经·六十...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中不仅仅包含食物的'形'美、'色'美、'味'美、'意'美等,更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礼仪与习俗乃至饮食文化中蕴含着的诸多哲理,例如老子在《道德经·六十章》中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理论、《礼记·内则》中谈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的饮食习惯以及《论语》指出“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割不正,不食”的健康饮食习惯,都值得在幼儿群体中普及教育。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文化 八大菜系 中国食文化 筷子文化 幼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中茶文化对青年学生人格培养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超卓 《福建茶叶》 2019年第8期163-163,共1页
茶文化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一文化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并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将这种文化渗透到青年学生人格培养工作当中,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育人功能,而且也有利于推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阐述了茶文化对青年... 茶文化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一文化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并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将这种文化渗透到青年学生人格培养工作当中,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育人功能,而且也有利于推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本文阐述了茶文化对青年学生人格培养的意义,并对茶文化在青年学生人格培养工作中的渗透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文化 青年学生 人格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述评
19
作者 周鸿承 刘征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46,共8页
伴随着大量中国饮食文献东传日本,二十世纪以来海外学术界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本文通过审视百余年来日本国内饮食文化研究的变迁历程,从"料理"、"饮食史"以及"饮食生活"三大主题... 伴随着大量中国饮食文献东传日本,二十世纪以来海外学术界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本文通过审视百余年来日本国内饮食文化研究的变迁历程,从"料理"、"饮食史"以及"饮食生活"三大主题出发,认识到日本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具有研究内容纵深化、研究范围扩大化、研究理论交叉化、研究方法多样化四大特征。日本经验为我国的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应避免一味按照断代史研究范式理解专门史,断代史观指导下的饮食专门史研究容易使研究者忽视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思想流动。第二,不应忽视对微观生活的考察。大众日常生活寄寓着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方向,饮食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第三,"海外有关中国饮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极具全球化视野的研究议题将成为新的研究动向。此外,思辨式和开放式的研究视角、跨学科的交流互动,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朝着更加专门化、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理 饮食史 饮食生活 中国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农事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瞿明安 《古今农业》 1998年第1期45-50,共6页
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双重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传统农业以其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架构了绚丽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中... 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双重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传统农业以其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架构了绚丽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中又隐含着许多与传统农业有关的观念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某些行为活动,成为支配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农事观包括人们祈盼各种庄稼作物顺利生长发育乃至最终获取丰收的心理意愿,预卜和防止发生各种农事灾害的思维活动,以及男女勤于耕织的传统价值取向。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农事观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本质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食文化 生长发育 饮食行为 中国传统农业 果树 象征性 农业生产 农作物 饮食活动 传统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