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和弦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举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炎琪 王玫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变和弦作为不改变调性的非本调自然音的和弦,是音乐作品中加强和声力度、丰富和声色彩、表现和声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一类重要的和声材料。作者从变和弦新的分类尝试入手,通过对中国音乐作品中变和弦若干种运用情况的归纳和分析,认为... 变和弦作为不改变调性的非本调自然音的和弦,是音乐作品中加强和声力度、丰富和声色彩、表现和声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一类重要的和声材料。作者从变和弦新的分类尝试入手,通过对中国音乐作品中变和弦若干种运用情况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变和弦的运用规律在于作品的内容、五声性调式及旋律、声部进行的倾向性这三个因素影响而选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和弦 分类 中国音乐作品 运用 功能色彩 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对位性多调叠置 被引量:2
2
作者 罗赛芬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5-52,共8页
当今的音乐创作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何将西方音乐中的现代作曲技法融汇到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中,是中国作曲家孜孜以求的一个新课题。在扩展音乐创造性因素的探索中,很多作曲家把注意力投向调性的多元化领域,多调性的趋势发... 当今的音乐创作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如何将西方音乐中的现代作曲技法融汇到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中,是中国作曲家孜孜以求的一个新课题。在扩展音乐创造性因素的探索中,很多作曲家把注意力投向调性的多元化领域,多调性的趋势发展了一种新的对位风格,它孕育着复调思维的复兴。中国作曲家在处理双调性和多调性上的一些独特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从理论上研究和创作上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作品 对位性 多调叠置 模仿 对比 固定音型 五声性 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融合与运用——兼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性 被引量:27
3
作者 谭立琴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中国钢琴音乐自产生之时就走上民族化艺术之路,表征民族性的音乐元素主要有线性旋律、曲式结构、散板节奏、音色模仿、和声织体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应不断寻求和发掘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继续走民族化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 民族性 民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创新·探索·突破——2011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论坛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正梅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19,共2页
20世纪音乐创作在失去调性的结构力之后,在节奏、节拍、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发声等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和声手法摆脱了功能和声的影响,也表现出与传统和声截然不同的特色。这一现象,不仅对和声学学科在分... 20世纪音乐创作在失去调性的结构力之后,在节奏、节拍、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发声等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和声手法摆脱了功能和声的影响,也表现出与传统和声截然不同的特色。这一现象,不仅对和声学学科在分析方法、手段,甚至在和声理论构架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11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论坛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音乐作品 和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姜光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3期79-80,共2页
文章针对目前教育中教学原则和教育内容的选择,提出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且用中国的音乐作品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教育 因材施教 中国音乐作品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五声性调式为基本材料的和声拓展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学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五声性调式和声是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五声性调式基础上的一种开放的作曲理论。五声性调式作为构建中国音乐大厦的地基,具有原发性意义。在五声性调式的基础上,有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五声性调式的纵横向拓展... 五声性调式和声是从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立在五声性调式基础上的一种开放的作曲理论。五声性调式作为构建中国音乐大厦的地基,具有原发性意义。在五声性调式的基础上,有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五声性调式的纵横向拓展、不同五声性调式的复合、五声性调式与大小调的混合等多种拓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作品 五声性调式 和声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声性序列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1-45,共5页
郑英烈先生在《序列音乐写作基础》一书中率先提出了"五声性序列"这一概念,并在《十二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音乐研究》1986年第1期)一文中对五声性序列作了更深刻的论述.后来有些文章也谈到了五声性序列,但这一... 郑英烈先生在《序列音乐写作基础》一书中率先提出了"五声性序列"这一概念,并在《十二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音乐研究》1986年第1期)一文中对五声性序列作了更深刻的论述.后来有些文章也谈到了五声性序列,但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却似乎尚未论及.笔者曾就这一困惑请教了郑英烈先生,他在复信中指出:"一个十二音序列可划分成若干个五声性音组的截段(无剩余音),这个序列便是五声性的,即使截段与截段之间构成半音或三全音;一个十二音序列可划分成若干个五声性音组,但有剩余的不能归入音组的音,只要这些音能与前后邻音构成五声性音程,也属五声性序列."笔者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性序列 序列音乐 序列结构 十二音序列 集合 三全音 中国音乐作品 音集 十二音技法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英烈教授赴京讲学
8
作者 江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9-99,共1页
应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邀请,我院作曲系郑英烈教授11月4日起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现代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系列讲座。讲座分六个专题展开:①音级集合的基本原理;②12音写作的基本原理;③12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④朱践耳第一、... 应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邀请,我院作曲系郑英烈教授11月4日起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现代音乐作曲技术理论”系列讲座。讲座分六个专题展开:①音级集合的基本原理;②12音写作的基本原理;③12音技法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④朱践耳第一、二、四交响曲的12音用法;⑤20世纪和声语言演化概况,⑥调性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为期两周的讲学中,郑英烈教授清晰、系统地介绍了本世纪音乐创作中出现的新的技法,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深得中央院师生和前来听课的首都作曲界及各地同仁的赞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音乐学院 作曲系 作曲技术理论 基本原理 中国音乐作品 高级阶段 音级集合 英烈 语言发展 语言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