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廿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民粹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争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8-161,共4页
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探讨与争论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以及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外的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已为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对于建国以后民粹主义思想存... 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探讨与争论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以及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外的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已为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对于建国以后民粹主义思想存在与否及其影响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否“染上民粹主义色彩的问题”,争论就十分尖锐激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学术范围,掺杂了许多政治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中国革命建设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基本经验
2
作者 王怀超 张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从致力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始终站在时代...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从致力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潮流,做时代的促进派;二是有一种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三是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四是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五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六是有一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建设 历史成就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理论创新
3
作者 宋志斌 《宁夏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10-15,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 80年的发展历程中 ,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 ,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和创新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面向2 1世纪的今天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 中国共产党在 80年的发展历程中 ,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 ,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和创新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面向2 1世纪的今天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建设 实践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与建设》教改初探
4
作者 李艳波 陈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96年第1期46-47,45,共3页
两年制专科开设的《中国革命与建设》课程,学时少、内容多,以往都由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和社会主义建设教研室共同完成,两个教研室的教学各成体系,这就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革命和建设两部分的衔接问题使课程在融汇贯通上难以形成非常妥贴的... 两年制专科开设的《中国革命与建设》课程,学时少、内容多,以往都由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和社会主义建设教研室共同完成,两个教研室的教学各成体系,这就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革命和建设两部分的衔接问题使课程在融汇贯通上难以形成非常妥贴的一致性;二是简单地以历史为顺序讲授,课时少,讲课的深度和广度均不能突出体现,学生在中学时对这一部分的历史和现实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中常常出现乏味现象,即使是一个教师完成革命和建设两部分教学任务,也存在如何解决学生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建设 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 教研室 教学任务 一致性 衔接问题 教改 难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5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121,共1页
为推动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葛健豪、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的生平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5月在天津市举办“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 为推动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葛健豪、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的生平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5月在天津市举办“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倡“短、实、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建设 学术研讨会 征文启事 革命家庭 李富春 蔡和森 理论联系实际 家庭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原则——学习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体会
6
作者 胡敬豪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4-7,共4页
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时候,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陆续发行。《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文,是《文... 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时候,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陆续发行。《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文,是《文选》中提前发表的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建设 《邓小平文选》 马列主义 学习 人民出版社 十三届四中全会 编辑委员会 中共中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及其发展
7
作者 周杏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解决农民问题 毛泽东同志 中国革命建设 基本问题 农民运动 主力军 国民革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农联盟 社会主义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问题的精髓”学说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矛盾精髓学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8
作者 王建国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17-19,共3页
1 矛盾精髓学说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 矛盾精髓学说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把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辩证关系提到“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高度还是第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精髓 矛盾问题精髓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建设 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 矛盾的特殊性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法宝
9
作者 樊蕴珍 《中州学刊》 198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战略策略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问题的实质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自有科学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有统一战线,就有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中国统一战线,经受了六十年的长期历史考...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战略策略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问题的实质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组织和领导同盟军的问题。自有科学共产主义运动以来,就有统一战线,就有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中国统一战线,经受了六十年的长期历史考验,证明它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法宝,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这个理论,掌握这个法宝,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面谈谈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统一战线 各民主党派 中国革命建设 爱国统一战线 毛泽东同志 无党派人士 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统一战线 “八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10
作者 刘贯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9期10-15,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70年,是革命的70年、创业的70年、胜利的70年。7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的讲话中,总结了党70年斗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70年,是革命的70年、创业的70年、胜利的70年。7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江泽民同志在“七一”的讲话中,总结了党70年斗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胜利的经验时指出:“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确定符合中国特点的前进道路和战略策略,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之本,成功之路。回顾党走过的70年的斗争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凡是我们党比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时,我们的事业就胜利,就发展;反之,就失败,就挫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建设 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与建设成败的关键
11
作者 刘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7-9,43,共4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与建设成败的关键刘杉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与建设成败的关键。从理论上讲,因为这条思想路线既深刻地体现着彻底的唯物论,又深刻地体现了彻底的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与建设成败的关键刘杉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与建设成败的关键。从理论上讲,因为这条思想路线既深刻地体现着彻底的唯物论,又深刻地体现了彻底的辩证法。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就是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路线 中国革命建设 实事求是的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蒋介石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马列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突破口
12
作者 柳礼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8-33,共6页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是在一个幅员辽阔、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完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是在一个幅员辽阔、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完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先后探索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 纵观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它们都同农民问题紧密相连,即都是首先从农村开始,以科学解决农民问题作为开辟新道路的突破口,进而先后三次造成了“农村包围城市”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问题 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建设 农村改革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村包围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理论概括
13
作者 段圣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8年第1期52-54,共3页
“尊重历史事实,重视理论概括”,这是每一位史学教育者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理论概括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仁。 一、理论概括的重要性 重视理论概括,力求从史实中引... “尊重历史事实,重视理论概括”,这是每一位史学教育者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中国革命史》教学中的理论概括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仁。 一、理论概括的重要性 重视理论概括,力求从史实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对于《中国革命史》教学来说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概括,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史》 理论概括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建设 历史事实 邓小平理论 民主主义革命 客观真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4
作者 王巨才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3-8,共6页
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 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科学回答在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不移地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指导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的认识逻辑毛泽东认识论学说的结构与特征》评介
15
作者 吉勇夫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48-,147,共2页
《中国革命的认识逻辑毛泽东认识论学说的结构与特征》评介吉勇夫由李恒瑞主编和叶志华、陈钊生共同撰写的《中国革命的认识逻辑──毛泽东认识论学说的结构特征》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立论准确、论述深刻、具有新意的研究毛泽东哲学... 《中国革命的认识逻辑毛泽东认识论学说的结构与特征》评介吉勇夫由李恒瑞主编和叶志华、陈钊生共同撰写的《中国革命的认识逻辑──毛泽东认识论学说的结构特征》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立论准确、论述深刻、具有新意的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力作;是我国理论界毛泽东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思想 中国革命 认识逻辑 结构与特征 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 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革命建设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6
作者 龚士其 《江海学刊》 1983年第4期4-11,共8页
我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必须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或者说,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理论,而不是照搬教条。我国现在是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如果我们党不运用马克思主义... 我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必须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或者说,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理论,而不是照搬教条。我国现在是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如果我们党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出我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革命建设 中国特点 历史经验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7
作者 刘贯康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6期9-15,共7页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党。历史反复证明,党要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关键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理论和路线,引导全国人民走...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党。历史反复证明,党要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关键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理论和路线,引导全国人民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的党要领导中国人民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革命建设 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 理论指导 党的十四大 突出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本
18
作者 施凤堂 《求实》 1987年第4期35-40,9,共7页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选》第150-151页)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本。为了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文选》 邓小平同志 中国革命建设 马克思主义 安定团结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
19
作者 贾蔚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14-114,共1页
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贾蔚昌刘德军主编张静如作序的《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丛书(《规律与启示》、《基本思想论》、《重点问题比较研究》和《教学论》),1994年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观这部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贾蔚昌刘德军主编张静如作序的《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丛书(《规律与启示》、《基本思想论》、《重点问题比较研究》和《教学论》),1994年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观这部丛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立意好,角度新。作者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教学与研究 中国革命建设 比较研究 中国革命史课程 中国革命史教学 教学理论与实践 思想主张 学科建设 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中国革命史诗的金钥匙——评陈一琴等《毛泽东诗词笺析》
20
作者 林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139-140,共2页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重要阶段的历史画卷,反映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由于毛泽东诗词是用古代格律体诗词形式写成的,再加上诗词言简意赅,含蕴深刻,要正确理解不...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重要阶段的历史画卷,反映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由于毛泽东诗词是用古代格律体诗词形式写成的,再加上诗词言简意赅,含蕴深刻,要正确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感谢陈一琴、韦勇、陈文发三先生,为毛泽东诗词做了非常好的笺析,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毛泽东诗词笺析》是学习中国革命史诗的金钥匙。 《毛泽东诗词笺析》收录毛泽东50首诗词,分甲、乙编。甲编收录毛泽东同志生前最后校订、正式发表的39首诗词;乙编收录毛泽东同志逝世后正式发表的11首诗词。是毛泽东诗词收录最完整的一种注本。 《毛泽东诗词笺析》极富独创性的笺析体例给读者学习毛泽东诗词这一中国革命史诗提供了极好的金钥匙。本书甲编、乙编各首笺析,均包含笺注和赏析两部分文字。笺注除原作意译、文字释义、典故疏解外,还摘引了大量有关诗词本事的第一手史料,便于读者在揣摩诗人构思过程和索解诗篇艺术境界及其内在意蕴时参考,也减却了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时的翻检之劳。赏析文字主要以串讲篇章构思及艺术特点为主,对于学习原作博大精深的思想极有帮助。这种独创的体例需要笺析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独特的美学鉴赏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笺析 革命史诗 金钥匙 中国革命建设 毛泽东同志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艺术特点 历史画卷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