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变与变:中国通俗文学批评的原则性和适应性及其思考 |
汤哲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2
|
“种族、环境、时代”:中国通俗文学在东南亚土生华人中传播的重要原因 |
莫嘉丽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3
|
|
3
|
编辑手记——关于《八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 |
黄榕
|
《出版科学》
|
1995 |
0 |
|
4
|
老舍的文学世界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 |
石兴泽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5
|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出版的“助产士”——以沈知方、沈骏声的文学出版活动为中心 |
石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6
|
老舍文学思想的生成发展与中国民间通俗文学 |
石兴泽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7
|
汉口与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发生的地方路径问题 |
谭华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8
|
通俗文学三年回顾 |
胡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9
|
文学通俗化潮流再探讨 |
程麻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0
|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
丁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1
|
学术立命,垂范后人——忆恩师范伯群先生 |
汤哲声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