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实用主义中国化──以张东荪、胡适、陶行知为例 |
黄岭峻
|
《安徽史学》
|
1997 |
1
|
|
2
|
试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接受实用主义哲学的途径和程度 |
黄岭峻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3
|
触摸中国近代体育跳动的脉搏——评徐元民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体育思想之传播》 |
闻昊
熊辉
朱积建
|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4
|
试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
崔薇圃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4 |
1
|
|
5
|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李玉敏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7
|
外圆内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 |
许纪霖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7 |
3
|
|
8
|
论教育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
陈蕴茜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9
|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
何一民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1
|
|
10
|
从离异到回归——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 |
熊罗生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11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评介 |
刘保刚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0 |
|
12
|
中日“中国知识分子诸相”学术研讨会举行 |
付长珍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3
|
中西文化与近代科学 |
余明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14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后劲不足问题——《活动变人形》个案分析 |
黄忠顺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5
|
新意叠出 文思并茂——朱义禄《康有为评传》读后 |
李似珍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16
|
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余子侠
|
《理论月刊》
CSSCI
|
1997 |
1
|
|
17
|
张謇弃官办实业原因探析 |
王鲁英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0 |
|
18
|
李大钊群体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 |
杨娜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0 |
|
19
|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
陈漱渝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4 |
0 |
|
20
|
纪念康有为先生逝世6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青岛召开 |
杨声
|
《文史哲》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