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为中心
1
作者 刘江 张敏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可以看出,2024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国内学界的具体研究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关注宏大叙事,促进政治外交法律史研究的重新繁荣;跨学科研究促进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纵深发展;社...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中可以看出,2024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国内学界的具体研究重点体现在以下方面:关注宏大叙事,促进政治外交法律史研究的重新繁荣;跨学科研究促进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纵深发展;社会众生相的多面推展;西学传入下思想文化近代化转型的多维探索;重回“大人物”研究。2024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表现为:宏大叙事的回归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再探讨;数字史学为历史研究提供资料助力;学术评述的缺少及流于程式;努力探索中国自主的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宏大叙事 跨学科研究 “大人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吾国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夏鼐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3,178,共14页
接受考古专业训练之前,夏鼐求学过程几经转折。由国难刺激而激发的忧患意识以及渴望获取历史知识,是他择定转入清华历史系的主要原因。他侧重研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和经济史,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当时均有新意。他不仅强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 接受考古专业训练之前,夏鼐求学过程几经转折。由国难刺激而激发的忧患意识以及渴望获取历史知识,是他择定转入清华历史系的主要原因。他侧重研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和经济史,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当时均有新意。他不仅强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要性,并重视利用新材料、综合比照中外资料以求得较准确结论,希望将中国史学特别是近代史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夏鼐专攻中国近代史并有研究心得,可视为蒋廷黻主持清华历史系期间培养史学人才的成效。这一学术训练,也深刻影响了他日后的考古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鼐 中国近代史研究 外交史 鸦片战争 蒋廷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学人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从罗家伦、蒋廷黻到郭廷以、邵循正、费正清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210,共9页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学科成长的初始阶段,清华因与哥大的特殊渊源而扮演了重要角色。蒋廷黻在中国首开原创性的近代史研究,并以近代史为抓手,率先推动新史学的体制化。在罗家伦、蒋廷黻等人推动下,清华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迅速崛起...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学科成长的初始阶段,清华因与哥大的特殊渊源而扮演了重要角色。蒋廷黻在中国首开原创性的近代史研究,并以近代史为抓手,率先推动新史学的体制化。在罗家伦、蒋廷黻等人推动下,清华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迅速崛起,该校亦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界的策源地,并赢得了国际声誉。其高水准的学术研究孕育了一批力作;优质的人才培养为国内外学术机构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其在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亦贡献卓著。邵循正、郭廷以及费正清等后起之秀,继承并发展了罗、蒋的学术传统,成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人物,对该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人群 中国近代史研究 蒋廷黻 邵循正 费正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开沅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碎片化”问题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108,共5页
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最早是由法国史学界对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碎片化问题"在我国产生了回响;近年来,关于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当代著... 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最早是由法国史学界对年鉴学派进行批评时提出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碎片化问题"在我国产生了回响;近年来,关于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当代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对此没有置身事外,积极参与讨论,作出了积极地理论贡献。第一,在对历史研究的深切理解基础上,旗帜鲜明,坚持历史研究的"实事求是"原则;第二,以一种对于史学研究的职业热爱,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批判错误,在是非判断上有一种正直的老知识分子的担当,指出史学研究的正确方向;第三,以辩证法的精妙艺术将对立的两个极端调和在史学研究的有机体内,避免极端,力戒偏执,具有史学方法论意义;第四,将史学界关于"碎片化"问题的讨论,站在史学理论的高度予以理论观照,提出运用历史过程论、历史整体论检讨史学研究"碎片化"问题,使研究偏差在理论层面上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开沅 中国近代史研究 碎片化 法国年鉴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的史料型数据库建设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鹏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38,32,共7页
新世纪以来,大批具有强大阅读和检索功能的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不断涌现,为学术界贡献了海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它们的广泛运用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文献查阅方式、丰富了研究手段、拓展了研究课题。同时,由于数据库设... 新世纪以来,大批具有强大阅读和检索功能的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不断涌现,为学术界贡献了海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它们的广泛运用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文献查阅方式、丰富了研究手段、拓展了研究课题。同时,由于数据库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学者自身学识和治学态度的影响,数据库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者反思和警惕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中国近代史研究 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与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推动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金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如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中国史学界也开始迎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史学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精神对中外历史上的宏观与微观问题进行研究,愈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越来越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如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中国史学界也开始迎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史学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精神对中外历史上的宏观与微观问题进行研究,愈益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就中国近代史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并非万丈高楼平地起或历史断裂之后的重起炉灶,而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历史连续性和时代缘由。总括言之,历史学者主要充分运用了四个方面的优长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其一,继承中国古代史学传统。这是推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史学来源和重要动力。其二,接续清末民国学者的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近代史学者改变了过去对清末民国时期一边倒的认识,而是将这一时期的近代史研究成果作为新时期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滋养源,甚至在某些具体成果上有直接承继的关系。其三,有选择地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十七年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十七年,与改革开放之后的研究是距离最近的。对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虽然学术界有不同的评价,但无论如何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研究的又一渊源。其四,借鉴国外尤其是西方史学研究的方法。国外特别是西方的史学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的引入,是改革开放后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最新、恐怕也是力量最强的来源。当然,这四个方面的史学资源不仅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更是其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有的是改革开放之前就有的,有的是改革开放之后新出现的,并由此呈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和开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近代史研究 基础 推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储著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8,共9页
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近代史研究不被时人看重,但却有不少近代史著述出版。到1928年,通过对近代史史料的整理工作,由斯而发,罗家伦明确提出了要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启了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从史学史的... 2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近代史研究不被时人看重,但却有不少近代史著述出版。到1928年,通过对近代史史料的整理工作,由斯而发,罗家伦明确提出了要科学地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启了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从史学史的角度对这些近代史著述的特点作出总结,知人论世,可以窥见20年代近代史研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近代史著述 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1,共7页
:1 996年至 2 0 0 0年的“九五”期间 ,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许多领域中继续获得发展 ,取得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成果 ,但与“七五”和“八五”期间相比较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突破性新进展则显得步伐较为缓慢 ,特别是在宏观审视以及新领域和新课... :1 996年至 2 0 0 0年的“九五”期间 ,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许多领域中继续获得发展 ,取得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成果 ,但与“七五”和“八五”期间相比较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突破性新进展则显得步伐较为缓慢 ,特别是在宏观审视以及新领域和新课题的拓展方面 ,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因此 ,近代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还有待于史学界做出相当艰辛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综述 "九五"时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文化史 高校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中的驻足——我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世佑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辛亥革命史研究 孙中山 洋务运动 革命史观 毛泽东 史学工作者 史学理论 阶级基础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创新问题
10
作者 胡成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3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虽然成就空前,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过于注重新领域的开拓和空白的填补,重新分离具体研究和理论思考的辩证统一,单向度地比附或对应西方史学理论,并导致了某种程度的碎化趋...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虽然成就空前,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过于注重新领域的开拓和空白的填补,重新分离具体研究和理论思考的辩证统一,单向度地比附或对应西方史学理论,并导致了某种程度的碎化趋势。总体上似可认为,自80年代以来的近20年发展创新,至今还未确立自己的思想史和精神史意义。原因则在于这一时期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建树和重建价值原则的热情,未能提出鲜明的时代主题和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整个研究缺乏必要的批评和争论。因此,克服上述缺陷,将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确立创新意义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创新 价值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隗瀛涛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1
作者 谯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4,共4页
隗瀛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史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建树丰厚,其众多宏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新思路,以及与国内同行共同开创的中国地方... 隗瀛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史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建树丰厚,其众多宏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新思路,以及与国内同行共同开创的中国地方史、中国城市史两大学科领域,为中国史学研究工作的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亦为四川大学专门史学科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010年4月,四川大学等单位举办了"隗瀛涛教授与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学术研讨会",本刊特选提交会议论文中一部分文章刊登,是为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教学科研工作 中国近现代史 大学毕业 收集资料 同行专家 学术界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2
作者 马洪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59-68,共10页
作者认为毛泽东从中国近代国情出发,完成了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论证。他提倡历史唯物主义,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等原则和方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宏观与... 作者认为毛泽东从中国近代国情出发,完成了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论证。他提倡历史唯物主义,应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等原则和方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作了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与评论。他的治史态度与方法影响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史学家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毛泽东选集 近代中国社会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鸦片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汉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2-241,260,共11页
梁启超自20世纪初年开始就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梁启超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变迁,对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中国近代学术的变迁等进行探讨,阐明了近代中国历史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的观点。同时,... 梁启超自20世纪初年开始就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梁启超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变迁,对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中国近代学术的变迁等进行探讨,阐明了近代中国历史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的观点。同时,梁启超还对中国近代重大事件展开研究,对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学术梳理。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是他提出的“新史学”观念的成功实践,具有极为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近代史研究 新史学 20世纪中国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全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苏全有(河南师大历史系)建国以来的四十多年里,国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相对应的,我们也应该看到,突出的成绩背后又潜存着令人忧心的现象。一、机械运用马克...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苏全有(河南师大历史系)建国以来的四十多年里,国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相对应的,我们也应该看到,突出的成绩背后又潜存着令人忧心的现象。一、机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研究状况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史学研究 义和团运动 为现实服务 北洋舰队 史学界 史学工作者 机械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开放、规范、宽容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座谈会纪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志毓 王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S1期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回顾与展望 历史研究 座谈会 史学研究 研究方法 史学工作者 实证研究 叙述方式 解放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绳 《学术研究》 1981年第3期5-12,共8页
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创新,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发现新的资料。一切学科都要前进,都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的事情的,它如何前进?如何创新呢?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创新,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发现新的资料。一切学科都要前进,都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的事情的,它如何前进?如何创新呢?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历史研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民主革命 历史事实 辛亥革命 历史发展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在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摘要)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绳 《编辑之友》 1981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创新,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发现新的资料。一切学科都要前进,都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的事情的,它如何前进?如何创新呢?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一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需要创新,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论点,发现新的资料。一切学科都要前进,都是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的事情的,它如何前进?如何创新呢?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原则。过去的事实是怎样就是怎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历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 社会实践 民主革命 历史事实 实事求是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藏中国近代史料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8
作者 汪朝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3,共4页
在以文史哲为中心的人文学科中,不似哲学那般讲思辨,也不似文学那般讲情感,历史关注的中心是事实(即通常所说的史实),也即过往所发生的一切,而事实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言说,首先依靠的是能够证实或证伪事实的论据(史料),所以,历史研究的基... 在以文史哲为中心的人文学科中,不似哲学那般讲思辨,也不似文学那般讲情感,历史关注的中心是事实(即通常所说的史实),也即过往所发生的一切,而事实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言说,首先依靠的是能够证实或证伪事实的论据(史料),所以,历史研究的基础是史料。这是历史研究的独特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学者常说的一句话是,历史研究是以实证为基础的学问,它在最大限度内依靠于各种各样史料的发掘,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解读。进而言之,近代史研究与古代史研究的史料基础又有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历史学者 人文学科 独特之处 近代史 最大限度 文史哲 史料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若干问题刍议
19
作者 刘泽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161-172,共12页
香港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鸦片战争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香港从华南滨海一隅的渔村小岛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现代国际大都市,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本身,就很值得深入探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史研究在相当长... 香港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鸦片战争之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香港从华南滨海一隅的渔村小岛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现代国际大都市,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本身,就很值得深入探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史研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并未引起内地史学界的足够重视.这种状况与学科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实际上,不论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领域上,目前都亟待深入研究.本文拟就香港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关的若干问题略抒拙见,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经济 罢工 中国近代史研究 港英政府 若干问题 孙中山 香港史 英国 苦力贸易 海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鹤声教授和中国近代史研究
20
《文史哲》 1982年第6期2-2,共1页
郑鹤声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著名史学家。现在八十二岁。1924年在东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云南高等师范、东陆大学和中央大学任讲师、教授。1929年以后,在南京教育部编审处、国立编译馆、国史馆担任常任编审、主任编译、纂修兼史料处... 郑鹤声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著名史学家。现在八十二岁。1924年在东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在云南高等师范、东陆大学和中央大学任讲师、教授。1929年以后,在南京教育部编审处、国立编译馆、国史馆担任常任编审、主任编译、纂修兼史料处处长等职。1949年南京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研究员。1951年任山东大学教授。现任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和中西交通史研究室的名誉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地名及通志编委。郑先生学识渊博,熟谙古今,尤擅长中国史学史、中国近代史和中西交通史。治史六十年来,著述浩瀚,多达157种,两千余万字。在中国近代史方面计有:《中国近世史》、《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等。另外,还编了《东华录索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交通史 东陆大学 历史系 史料整理 史学家 中国近代史研究 司马迁 研究 云南 中国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