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转型期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靳涛 踪家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2,共5页
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模式来考察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和线索。中国已完成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直接导致了粗放式经济增长问题的产生和锁定... 从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转型的模式来考察和揭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和线索。中国已完成从政府命令型经济到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直接导致了粗放式经济增长问题的产生和锁定。中国只有完成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才算是真正完成经济转型,当然也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完成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转型期 粗放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问题 经济转型 集约式增长 市场主导型 研究视角 政府命令 转型过程 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体育组织文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罗金满 曹兵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7-28,共2页
体育组织文化是文化的扩展,组织文化的延伸,却又自成体系。体育组织文化是一个宏观的体育管理的新理念,它渗透在人类的体育管理实践活动之中,既体现在作为隐性的体育意识形态之中,也体现在作为显性的体育制度性结构之中。处于转型期的... 体育组织文化是文化的扩展,组织文化的延伸,却又自成体系。体育组织文化是一个宏观的体育管理的新理念,它渗透在人类的体育管理实践活动之中,既体现在作为隐性的体育意识形态之中,也体现在作为显性的体育制度性结构之中。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体育组织文化研究比较薄弱,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体育织织文化亟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组织 体育管理 中国体育 体育制度 体育意识 文化研究 新理念 中国转型期 组织文化 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众经济权利与中国转型期的经济增长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竹兰 邝雄 周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共8页
从制度因素中经济权利的角度剖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分析经济权利作用于劳动、知识、资本要素增长率的过程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转轨初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在于赋予民众一定程度经济受用权的前提下,... 从制度因素中经济权利的角度剖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分析经济权利作用于劳动、知识、资本要素增长率的过程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转轨初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在于赋予民众一定程度经济受用权的前提下,通过逐渐扩大民众经济行为权,使民众的要素供给增加,进而带来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当行为权不再起限制作用后,应继续促进要素供给增加以取得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并将改革的重点主要转向完善经济受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民众经济权利 制度 经济模型 中国转型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就业潜力的综合测算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学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转型期 就业潜力 经济结构调整 可持续发展战略 测算 经济体制改革 人口普查资料 社会转型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5,共4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近期在北京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家分别就...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步云研究员和高全喜研究员承担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研究课题,近期在北京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实践"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大家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当代的发展、转型与中国化问题,以及如何建设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法治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如何解决目前改革开放中所出现的诸多理论问题,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构建与新时期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课题组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博大精深,富有高度的原则性和实践性,中国社会主义经历了五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就,目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来看,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学根本精神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致力于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合理的理论内核,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理论。与会学者的观点和意见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思考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问题,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些法治疑难问题,都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司法改革 中国转型期 20世纪80年代 当代中国 行为方式 心理结构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中的五组经济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常修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0-212,共3页
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的五组经济关系:一是经济结构转型,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二是经济体制转轨,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深度拓展服务业的关系;三是行业结构升级,正确处理发展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四是空... 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的五组经济关系:一是经济结构转型,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发展服务业的关系;二是经济体制转轨,正确处理深度市场化与深度拓展服务业的关系;三是行业结构升级,正确处理发展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四是空间结构变迁,正确处理城市服务业聚集与农村服务业覆盖之间的关系;五是内外结构协调,正确处理服务业对外开放与保障内部安全、扩大内源需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转型期 服务业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漏洞”状况调查
7
作者 王慧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17,共4页
每个人对“漏洞”或多或少有一些感性认识:当反腐败任务越来越艰巨时,我们会反思是不是制度设计出现了漏洞;当食品安全问题一再敲响警钟,我们会质疑是不是还存在着监管漏洞……本期我们要探讨的“漏洞”,主要是指制度设计、执行等... 每个人对“漏洞”或多或少有一些感性认识:当反腐败任务越来越艰巨时,我们会反思是不是制度设计出现了漏洞;当食品安全问题一再敲响警钟,我们会质疑是不是还存在着监管漏洞……本期我们要探讨的“漏洞”,主要是指制度设计、执行等环节由于考虑不周全、设计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缺陷 中国转型期 调查 聪明 食品安全问题 感性认识 反腐败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经济过剩运行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有益探索——评刘诗白先生主著的《中国转型期有效需求不足及其治理研究》
8
作者 石桥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4年第1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经济过剩 消费需求 刘诗白 中国 转型时期 有效需求 扩大内需 中国转型期有效需求不足及其治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应时代潮流 推进中国改革——《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评介
9
作者 廖进中 《理论月刊》 2007年第6期188-188,共1页
摆在案头上的新书总是有很多,我往往是翻翻目录后要隔一段时间等有暇时再去慢慢细读。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微、刘献华、谢圣远、胡新良等人的新著《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却容不得我再这样。它吸引我在两天内一口气... 摆在案头上的新书总是有很多,我往往是翻翻目录后要隔一段时间等有暇时再去慢慢细读。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微、刘献华、谢圣远、胡新良等人的新著《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却容不得我再这样。它吸引我在两天内一口气把它读完。想想个中缘由。除了它是我所知道的这是我们湖南学者第一部系统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专著所具有的特殊情感外,更重要的是本书所表达出来的那种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中国改革的大气风格和精彩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转型期 时代潮流 中国改革 农村 顺应 湖南人民出版社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经济学研究仍面临的制度层面的矛盾
10
作者 蔡继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8-299,共2页
中国转型期经济学研究至少面临着如下五个必须解决的制度层面的矛盾。1.生产力标准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矛盾。符合生产力标准的,未必能保证公有制为主体,而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地方,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消灭剥削与发展私有... 中国转型期经济学研究至少面临着如下五个必须解决的制度层面的矛盾。1.生产力标准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矛盾。符合生产力标准的,未必能保证公有制为主体,而坚持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地方,未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消灭剥削与发展私有制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研究 中国转型期 制度层 矛盾 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力标准 消灭剥削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特征及政策取向(续)
11
作者 胡良修 郭启东 +2 位作者 龚华明 徐梅 周耐寒 《西南金融》 1996年第2期42-45,共4页
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特征及政策取向(续)胡良修,郭启东,龚华明,徐梅,周耐寒四、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的趋势特征:长期性1988、1989年中国首次出现两位数的高通胀,不仅引起高层决策者极度关注,也使普通群众难以承受,以致... 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特征及政策取向(续)胡良修,郭启东,龚华明,徐梅,周耐寒四、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的趋势特征:长期性1988、1989年中国首次出现两位数的高通胀,不仅引起高层决策者极度关注,也使普通群众难以承受,以致出现稳定性问题。但1993、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转型期 政策取向 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 利率市场化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增长率 固定资产投资 国民经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特征及政策取向
12
作者 胡良修 郭启东 +2 位作者 龚华明 徐梅 周耐寒 《西南金融》 1996年第1期19-24,18,共7页
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特征及政策取向胡良修,郭启东,龚华明,徐梅,周耐寒编者按: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作者分析认为,我国经济转型期通货膨胀具有非均衡性、复合性、滞后相关性及长期性特征,因此,... 中国转型期通货膨胀特征及政策取向胡良修,郭启东,龚华明,徐梅,周耐寒编者按:治理通货膨胀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作者分析认为,我国经济转型期通货膨胀具有非均衡性、复合性、滞后相关性及长期性特征,因此,对通货膨胀必须实行综合治理,找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速度 货币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 中国转型期 物价上涨率 经济增长率 经济周期 国有企业 非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变迁、有效需求、环境保护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8
13
作者 葛守昆 李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1,共6页
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为了满足一定增量需求而利用资源创造供给的过程。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主要注重于资本、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的运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结构比例关系的匹配,舍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量因素,如制度变量、需求变量、环境... 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为了满足一定增量需求而利用资源创造供给的过程。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主要注重于资本、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的运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结构比例关系的匹配,舍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量因素,如制度变量、需求变量、环境变量等。在分析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方面的局限性基础上,引入制度、需求、环境等变量,构建新型生产函数,可为解释转轨期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有效需求 环境保护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思维进路——从法治秩序到法治文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雪松 宁虹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69,共5页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 在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传统性与现代性在价值领域持续对立冲突,而这种价值冲突也传递至社会制度领域,造成了现代性制度完整性的缺失与功能的弱化。社会制度定位摇摆与功能弱化,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与社会构架的畸形发展,群体性事件由此产生。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法治秩序,而确保法治秩序有效性的思想、价值前提就在于法治文化的弘扬。弘扬法治文化为现代性价值的凝聚与成长创造了可能,也决定了法治秩序的自然生成,从而为法治秩序提供内在的价值支撑,进而实现法治秩序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期 群体性事件 法治秩序 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理念的秩序引导功能及其在转型期中国的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雷振文 查昆岩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5-69,共5页
政治理念以其影响政治主体的心理价值取向,从而规范着政治行为、影响政治制度的内容与性质;规定着秩序生长的方向、影响政治控制的方式;关联着秩序实现的状态等方面而在政治生活中起着秩序导向功能。人民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是正确发挥... 政治理念以其影响政治主体的心理价值取向,从而规范着政治行为、影响政治制度的内容与性质;规定着秩序生长的方向、影响政治控制的方式;关联着秩序实现的状态等方面而在政治生活中起着秩序导向功能。人民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是正确发挥政治理念秩序导向功能的内在价值原则。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健康运行与维持的理念问题是要在政治实体方面践行"和谐"政治理念,在政治制度层面坚持"正义"政治理念,在政治控制维度贯彻"合法性"政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念 秩序导向 政治秩序 原则 转型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社会信用危机及其治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大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6,共8页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 我国社会信用危机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化密切相关,深深打上了转型期的烙印。信用危机的产生是经济基础发生潜在变化乃至政治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实质上是市场信用不足的反映。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通过宪政改革,以法律权威取代政治权威是信用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对权威的服从转变为对规则的自觉遵从,并进而建立起规则信用体系,是中国信用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中国社会 信用 信用危机 信用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社会戾气的成因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在转型期中国,社会戾气日益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并且具有弥散开来的趋势。面对这一时代症候,首要的任务是明晰社会戾气产生的原因。从转型期社会的整体背景考虑,社会戾气主要源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种社会因素的矛盾纠葛。现... 在转型期中国,社会戾气日益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并且具有弥散开来的趋势。面对这一时代症候,首要的任务是明晰社会戾气产生的原因。从转型期社会的整体背景考虑,社会戾气主要源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种社会因素的矛盾纠葛。现代的主体意识膨胀构成社会戾气产生的内驱"动力",前现代的规则意识淡薄削弱了社会戾气发生的外在限制,后现代的相对主义盛行又为个人的戾气行为提供了"合法性"辩护。对社会戾气加以调控和化解的关键是要培养社会成员的主体间性意识、规则意识以及建立统一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中国 社会戾气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中国的现代转型——读《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国强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于建嵘 制度变迁 中国 乡村政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与民营企业政治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8,共5页
社会转型是一种指向现代社会的整体性社会变迁,其中蕴涵着现代性的生长与传统性的隐退、融合,并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质,这种特质在中国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显著。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经济利益群体,较大程度上... 社会转型是一种指向现代社会的整体性社会变迁,其中蕴涵着现代性的生长与传统性的隐退、融合,并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质,这种特质在中国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显著。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经济利益群体,较大程度上承载着这一复杂嬗变的重要制度性特征,其具体的政治行为方式更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转型期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学"逻辑的确造就了当前民营企业家与西方发达国家新兴资产阶级所曾发挥的政治变革积极推力相区别的、相对模糊的独特的政治行为人格面相,但即便如此,作为规律性的趋向,若假以时日,开放的市场经济终将导致这一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实质性变化,因为这是现代性内涵的本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利益诉求 民营企业的政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全球化发展战略背景的粮食安全——经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断加深。粮食安全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农业全球化发展战略,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成为保障我国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不断加深。粮食安全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农业全球化发展战略,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性课题。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和《世界农业》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经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会长杜志雄研究员等先后为大会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全球化发展战略 转型期中国 世界农业 学术研讨会 世界经济 研讨会综述 农业经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