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创业企业网络化成长研究论纲 被引量:6
1
作者 庄晋财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创业受到政府重视但理论关注不足。依据创业网络研究的前沿理论,构建以中国转型时期为背景、以创业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为主线、以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的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创业企业网络化成长研究框架,可以为丰富... 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创业受到政府重视但理论关注不足。依据创业网络研究的前沿理论,构建以中国转型时期为背景、以创业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为主线、以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的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创业企业网络化成长研究框架,可以为丰富创业理论,推动中国创业实践发展提供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转型时期 农民工 创业企业 网络化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2
作者 迟福林 朱华友 《产经评论》 1995年第6期28-31,共4页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市召开。专家们就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中改院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这次会议的观点提出若干...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市召开。专家们就中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中改院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这次会议的观点提出若干建议。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共同发展 不平衡发展 区域经济与社会 中国区域经济 经济特区 中国转型时期 区域发展 经济的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转型时期垄断的特殊性
3
作者 杨兰品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转型时期 地方政府 行政性垄断 行政权力 生产要素 市场经济条件 《反不正当竞争法》 地区性行政垄断 市场经济国家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正名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定宇 陈伟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4,共5页
该文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实际出发并结合语言符号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及相关称谓进行了论析,认为它们的“能指”所表示的共现复合不具有惟一确定性和不可再现性,无法明示该时期中国文学之特质,宜用“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来指称该时期... 该文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实际出发并结合语言符号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及相关称谓进行了论析,认为它们的“能指”所表示的共现复合不具有惟一确定性和不可再现性,无法明示该时期中国文学之特质,宜用“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来指称该时期中国文学。该指称同时蕴含着一种理论模式和一种历史视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纂皆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能指 转型时期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全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5,共5页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从本质上讲,信用是外在强制内化为社会主体自觉的心理取向,是社会主体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它既反映了交易主体追求预定目标的道德诚意,也体现了交易主体履行承诺的能力。转型时期,中国之所以会...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从本质上讲,信用是外在强制内化为社会主体自觉的心理取向,是社会主体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它既反映了交易主体追求预定目标的道德诚意,也体现了交易主体履行承诺的能力。转型时期,中国之所以会出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危机,除了社会制度变迁过于剧烈的原因以外,还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是制度短缺条件下的信用机制转型所造成的真空与漏洞;二是激励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逆向激励;三是信用监控机制的弱化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建设信用社会的前提是建立起信用的政府、良性的产权制度以及法治的社会等宏观的基础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信用 信用政府 信用经济 信用缺失 制度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问题的有益探讨——评《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6
作者 周亚权 周绍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程新英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 被引量:2
7
作者 毕素华 《学海》 2003年第3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李强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 社会转型 中国 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中国的民众正义观念
8
作者 麻宝斌 杜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5期53-61,2,共9页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领域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包含的不同内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观念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众正义观念是民众评价社会正义时遵循的价值标准,会影响到公共政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经济领域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包含的不同内容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观念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众正义观念是民众评价社会正义时遵循的价值标准,会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设计与执行。在内容上,民众正义观念包括正义观念主体、正义主体、正义客体、正义原则及其适用等多个分析维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转型对民众正义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使其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并存、弱重叠性等基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转型时期 民众 正义观念 正义主体 正义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角色研究的新成果——《转型经济与政府干预》介评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敏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0-160,共1页
近期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邵晓光教授的新著《转型经济与政府干预》,是一部反映现代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力作,其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视角独特。以往研究政府角色的论著,大多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背景,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以社会... 近期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邵晓光教授的新著《转型经济与政府干预》,是一部反映现代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力作,其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视角独特。以往研究政府角色的论著,大多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背景,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经济 政府角色 政府干预 新成果 政府与市场关系 中国转型时期 介评 角色模式 政府干预经济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