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法典“家”的文化回归与社会治理的中国路向选择
- 1
-
-
作者
刘云生
-
机构
广州大学法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63,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法典民族性表达与制度供给研究”(21JZD033)。
-
文摘
与西方“公民—国家”二元治理结构不同,中国社会治理结构始终以“家—国”为中心。《民法典》中的“家”,不仅是基本的民事法权单元,还是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场域,不仅决定着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主体建构,还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最终决定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向和治理效能。《民法典》在融入现代性质素前提下,以“家—人”“家—业”“家—国”三对关系为主线,全方位回溯传统社会治理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系统性回应“家”在社会治理中的时代性感召和民族性诉求,为社会治理的中国路向提供了价值引领与制度供给。
-
关键词
民法典“家”文化
社会治理
中国路向选择
-
Keywords
cultural revival of“family”in the civil code
social governance
Chinese orient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全球态势与中国路向
被引量:31
- 2
-
-
作者
胡小勇
林梓柔
刘晓红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2,共10页
-
基金
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师画像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BCA220206)。
-
文摘
在两个大变局下,教育智能化现象引起全球瞩目。研究溯源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历史脉络,以及三十年以来全球信息科技融入教育呈现“中美并发争先,亚洲部分国家表现亮眼,世界主要各国呈雁阵”的新态势。在底层逻辑上揭示了人工智能之所以颠覆教育的人技关系质性变化、智能教育社会实验黑箱特性、人工智能强赋能双刃剑效应三大根源性特征。通过将全球人工智能指数和教育强国指数做关联聚类,分类阐释了世界主要国家在推动教育智能化进程时的政策策略;从开辟数字教育新赛道的视角为中国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提出路向建议,以回应教育强国建设、人工智能何为的时代之问。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
全球态势
中国路向
人技关系
-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Global Trend
China's Path
Human-Technology Relationship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中国路向
被引量:25
- 3
-
-
作者
刘云生
-
机构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
出处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2,共10页
-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科联)“‘管办评’分离视域下教育行业社会组织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9YBJJ115)
教育部2022年教育综合改革重大委托课题“区县域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课题编号:22JGwT0019)。
-
文摘
新时代的中国加快构建教育评价体系,擘画出“建立”“完善”“形成”三步走路向。在主体要素上构建统领型教育评价模式,开创公平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价值要素上构建共同体教育评价格局,开创主导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操作要素上构建数字化智能评价样态,开创科学性与高效性相统一的新路向;在支撑要素上构建适切性教育评价基座,开创现代性与在地性相统一的新路向。沿着这样的路向继续探索下去,尤其是解决好教育评价实践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近则能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远则到2035年能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必将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评价体系
中国路向
关键问题
-
Keywords
educational powerhouse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he Chinese way
key issues
-
分类号
F08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法治、大国意识与中国法学的路向
被引量:6
- 4
-
-
作者
谢晖
-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0-104,共5页
-
文摘
本世纪以来,法学得到中国诸多文科学者的空前关注。这是中国学人“大国意识”的自觉反映。中国要进入世界交往秩序中的大国行列,就必须在国际法律的制定中表达自己更多的主张,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当代中国法学,寻求法学世界结构中的自我。中国法学的路向是多元发展和重点突破。中国法学的多元发展已是一个基本事实,而中国法学的重点突破则在于规范法学的努力,即寻求“法律的内部知识”——法律概念、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的实践指向和法律方法的知识。
-
关键词
法治
大国意识
中国法学发展路向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