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语言学史学科理论的一点思考——兼及从人们对文化史研究的反思中得到的启发
1
作者 薄守生 赖慧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94-200,共7页
语言学史的学科理论建设值得重视。中国语言学史应该成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语言史"可以大体断代,"语言学史"却无法绝对断代。"断点"的疏密是语言学"成长史"的外在表现。在"会通&quo... 语言学史的学科理论建设值得重视。中国语言学史应该成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语言史"可以大体断代,"语言学史"却无法绝对断代。"断点"的疏密是语言学"成长史"的外在表现。在"会通""反碎片化"方面,人们对文化史研究的某些反思可以启发我们如何研究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思想史"通"是中国语言学史"通"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学科理论 “成长 中国语言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筚路蓝褛 功不可没——谈《马氏文通》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
2
作者 贺建国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4期61-63,共3页
今年是《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九十年来,不断有人研究它.没有任何一位汉语语法学家能拥有马氏那样多的研究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语法专著,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研究和批评本身就是对作者和著作的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就是对... 今年是《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九十年来,不断有人研究它.没有任何一位汉语语法学家能拥有马氏那样多的研究者,也没有任何一部语法专著,能有幸接受《文通》那样多的批评.研究和批评本身就是对作者和著作的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就是对马氏这位奋勇拓荒者的敬意,就是对《文通》贻惠后学的赞颂.从语法角度去评价《文通》的功过得失的文章很多,但很少有人谈到《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的关系.因此,本文想从学科领域和研究方法两方面谈谈《文通》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及其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以表示笔者对《文通》及其作者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史 《文通》 《马氏文通》 研究方法 研究者 功绩 汉语语法学 拓荒者 学科领域 句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语言学史上一些方法论问题的探讨
3
作者 方孝岳 《学术研究》 1964年第Z1期149-164,共16页
一种語言的发展,和使用这个語言的人民历史,是分不开的。不同社会中搞語言工作的人,首先要碰到本社会語首发展中的問題而要求他們加以解决。我們不能离开各个社会中这些具体工作的积累过程去看这門学术的发展面貌,所以語言学史上的问题... 一种語言的发展,和使用这个語言的人民历史,是分不开的。不同社会中搞語言工作的人,首先要碰到本社会語首发展中的問題而要求他們加以解决。我們不能离开各个社会中这些具体工作的积累过程去看这門学术的发展面貌,所以語言学史上的问题是不可以一概而論的。首先我覺得中国古代的語言文字之学和西洋早期語言学史上所謂“語文学”,情形并不是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家 文字 汉代 方言 音韵学 我国古代 发展观点 韵书 中国语言学史 具体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语言学特点述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城 《恩施师专学报》 1984年第0期1-8,共8页
清代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的高峰,其间语言学家辈出,大批语言学著作问世,传统小学的各个部门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笔宝贵的语言学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整理。本文拟对清代语言学(主要是乾嘉学派)的一些基本特点,作一个粗浅的述说。
关键词 语言学特点 段玉裁 语言学 古音学 戴震 顾炎武 清儒 王念孙 《日知录》 中国语言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恭贺《语言科学》十年有成
5
作者 黄正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4-564,共1页
记得十年前收到杨副校长亦鸣的来信,告知筹备出版《语言科学》杂志并邀我参与计画,感到非常兴奋。计画的理想很高,旨趣与我对国内语言学发展的期望相符,若能实现必将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我在美国所主持的JournalofEa... 记得十年前收到杨副校长亦鸣的来信,告知筹备出版《语言科学》杂志并邀我参与计画,感到非常兴奋。计画的理想很高,旨趣与我对国内语言学发展的期望相符,若能实现必将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我在美国所主持的JournalofEastAsianLinguistics发刊已经十年。经验告诉我,要办好一个期刊,必须克服许多困难与障碍。处于当时国内期刊文化背景,要达成计画的理想并非易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科学》 中国语言学史 国内期刊 文化背景 副校长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自序
6
作者 邵敬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关键词 语法学 汉语 新时期 中国语言学史 20世纪90年代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自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的辨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成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120-126,共7页
清代文字学、训诂学大师段玉裁在其著名的《说文解字注》中,对许多同义词进行了辨析①,赢得了后代学者的交口赞誉,王力说:“段氏对同义词的辨析非常精到,这是段氏的精采部分之一,”并举了七个例子加以说明。(《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 清代文字学、训诂学大师段玉裁在其著名的《说文解字注》中,对许多同义词进行了辨析①,赢得了后代学者的交口赞誉,王力说:“段氏对同义词的辨析非常精到,这是段氏的精采部分之一,”并举了七个例子加以说明。(《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13页)郭在贻称赞段玉裁辨析词义时表现出来的“深透的考察,缜密的思辨,以及辨析方法的多样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词辨析 说文解字注 辨析词义 段玉裁 异同 词义差异 段注 辨析方法 中国语言学史 训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面向社会需求,侧重应用导向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平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4期12-13,共2页
新中国的语言学事业,今年走进第70个年头。本期专题刊登的文章,围绕语言文字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领域,回顾我们在长达70年的跨度里所做的工作,总结成绩,归纳经验,正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同时还邀请语言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讲述他们亲... 新中国的语言学事业,今年走进第70个年头。本期专题刊登的文章,围绕语言文字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领域,回顾我们在长达70年的跨度里所做的工作,总结成绩,归纳经验,正视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同时还邀请语言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讲述他们亲身经历的一些标志性事件,为中国语言学史留下宝贵的记录。回首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只是恋旧,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使我们在继续前行的征途上,眼界更为开阔,目光更为敏锐,方向更为精准,步履更为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需求 中国语言学史 导向 应用 语言文字工作 标志性事件 亲身经历 面向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氏文通》的句读论 被引量:7
9
作者 沈锡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语法专著,它以拉丁语法为蓝本,从词法、句法两方面入手,对古代汉语语法作了全面的描写。《文通》的语法思想,特别是它的句读论,多有创建,对近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概念,例如词类、助词、句子成分,语序,主谓谓语、连动式、兼语式等,都是渊源于《文通》而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通》是一部沟通古今的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弄清《文通》的句读论,对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是有认识作用和借鉴意义的。本文的某些论述吸收了方家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接读代字 现代汉语语法 中国语言学史 古代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学 静字 语法体系 主谓谓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氏父子“因声求义”述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小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85-92,共8页
有声语言一出现,就是音义结合体.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然而古人对这个音义同源的道理长期缺乏认识,往往在文字和概念之间划等号,以为概念是由意符决定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开始以声音为线索推求语源,但未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 有声语言一出现,就是音义结合体.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然而古人对这个音义同源的道理长期缺乏认识,往往在文字和概念之间划等号,以为概念是由意符决定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开始以声音为线索推求语源,但未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到清代,随着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对词的音义关系的认识方有了质的突破.戴震首倡“因声求义”理论及“音义互求”的原则,段玉裁、阮元、陈澧、郝懿行等为之继响,而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则是其中之佼佼者.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怀祖氏能以三者(形、音、义)互相求,以六者(古形、今形、古音、今音、古义、今义)互相求,尤能以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王力先生将乾嘉时代的训诂称之为“训诂学上的革命”,“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以下所引均同).应当说,在推动语言学研究走向崭新历史阶段的重要转折中,王氏父子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以下简称《疏证》《杂志》《述闻》《释词》,或总称为高邮王氏四种),是王氏父子校读经史书,探索古语词形音义关系的研究成果的记录.“以声音通训诂之本原”,是王氏撰著四书的意旨所在.“因声求义”“音义互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声求义 《广雅疏证》 王念孙 中国语言学史 段玉裁 《经传释词》 述评 形音义关系 语言学研究 乾嘉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书故》词义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党怀兴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六书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争议较大的著作,古今学人毁之者众,誉之者寡。如果真正冷静地分析、客观地评价,就会发现它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字书。不论编排体例,还是对文字形、音、义的探讨,它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它打破了《说文... 《六书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争议较大的著作,古今学人毁之者众,誉之者寡。如果真正冷静地分析、客观地评价,就会发现它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字书。不论编排体例,还是对文字形、音、义的探讨,它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它打破了《说文解字》“据形系联”的文字编排体例。按照字的意义类别把所收的字分为九类;它较早地引用铜器铭文考证文字,较早地从理论上倡导“因声以求义”等。《六书故》以前的字书,对词义的研究约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分析文字形体入手,进而说明文字的本义,如《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人 六书故 词义系统 系统研究 引申义 词义引申 中国语言学史 编排体例 引文 八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有教无類”的“類”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数鸣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5期95-96,共2页
“有教无类”见于《论语·卫灵公》,是孔子说的,其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记述。这句话很难理解,早在朱子编撰《四书集注》的南宋或更早就已无法解释了,长期阙疑。但不少学者认为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很重要,故还不断有人研究,但... “有教无类”见于《论语·卫灵公》,是孔子说的,其弟子或再传弟子所记述。这句话很难理解,早在朱子编撰《四书集注》的南宋或更早就已无法解释了,长期阙疑。但不少学者认为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很重要,故还不断有人研究,但总是无结果。“有教无類”所以难理解,症结在于句中的類字。類,现在简写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说文解字注 繁体 形音义 古今字 教育思想 中国语言学史 文字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部首沿革考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亦平 《现代中文学刊》 2002年第4期45-48,共4页
汉字部首自东汉许慎始创沿用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自汉字部首创立以来,为了使它更加通俗化、实用化、科学化,人们在部首的简化、部首的排列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回顾和总结汉字部首改革的历史,对于我们当前的汉... 汉字部首自东汉许慎始创沿用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自汉字部首创立以来,为了使它更加通俗化、实用化、科学化,人们在部首的简化、部首的排列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回顾和总结汉字部首改革的历史,对于我们当前的汉字改革和部首的整理工作,是有借鉴意义的。1.汉字部首的创立——《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部首 部首检字法 形体结构 说文解字 据形系联 现行汉字 中国语言学史 汉字改革 许慎 排列次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序两篇
14
作者 陆宗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4-66,共3页
以下刊出的两篇书序,是已故陆宗达教授1986年所写。第一篇朱星《中国语言学史》序写于当年2月,《黄季刚日记》序写于当年11月,由于所序之书至今都未出版,这两篇序便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中国语言学史》序,对如何总结中国的语言... 以下刊出的两篇书序,是已故陆宗达教授1986年所写。第一篇朱星《中国语言学史》序写于当年2月,《黄季刚日记》序写于当年11月,由于所序之书至今都未出版,这两篇序便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中国语言学史》序,对如何总结中国的语言学史,提出了很多精辟的意见,《黄季刚日记》序除了表现作者对老师的敬仰与怀念外,还对研究“章黄之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刻的阐发。我们认为两篇书序对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及近代语言学遗产方面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陆宗达教授的学术思想,亦具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根据原手写稿在此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史 语文学 日记 中国古代 遗产 经学 陆宗达 “学” 语言研究 传统语言文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大昕与《说文》两大家
15
作者 吕友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44-50,共7页
本文所说的《说文》两大家是指段玉裁和朱骏声。段氏有《说文解字注》,朱氏有《说文通训定声》。二人之所以成为两大家,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外,既有历史积累的深层原因,也和时代的氛围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来阐明钱大听与... 本文所说的《说文》两大家是指段玉裁和朱骏声。段氏有《说文解字注》,朱氏有《说文通训定声》。二人之所以成为两大家,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外,既有历史积累的深层原因,也和时代的氛围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来阐明钱大听与此两家的关系。我们的看法是:对于段氏来讲,钱大昕处于“博采通人”的通人地位;对于朱氏来讲,钱大昕处于“考之于逵”的贾逵的地位。这两点浅见,前者似乎论者不多,本文愿作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 合韵 转音 古音 中国语言学史 声训 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介绍
1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2,共1页
唐启运教授唐启运教授,男,1929年12月生,广东电白县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于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 唐启运教授唐启运教授,男,1929年12月生,广东电白县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5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于华南师范大学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常务理事、广东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语文月刊》主编、广东高考语文标准化考试研究室主任等.唐启运教授30多年来一直从事于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过《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语法研究》、《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学史》、《马氏文通研究》、《修辞学》、《古今语法比较研究》、《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主要著作有《句子成分论析》(198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概说》(198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毛泽东语言学习札记》(196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汉语虚词词典》、《古代汉语虚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史 华南师范大学 辩证法 中文系 教授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 古代汉语虚词 语文标准 副会长 广东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