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是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精粹,它的理论价值最高,现实意义最强,是研究诗歌语言艺术极好的切入口。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鲜活性和生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它们来自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都是从诗歌创作中...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是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精粹,它的理论价值最高,现实意义最强,是研究诗歌语言艺术极好的切入口。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鲜活性和生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它们来自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都是从诗歌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其次,它们都具有普遍的意义,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诗歌形式,能够长久满足诗歌创作需要。其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生长性,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诗歌形式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理论自身。抓住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就抓住了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核心,抓住了诗歌语言艺术的筋骨,不仅能准确描述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发展,评判它的价值,而且能揭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的生命本质和美学特征。研究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不仅是为了探索诗艺,寻找完善诗歌创作和审美的路径,更是要透过语言触及最本质、最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精神,发掘中国语言艺术原理的生命价值,探索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话语体系及其内在构成和理论意义,寻觅有益于当下诗歌创作和理论建构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
文化精神
审美精神
生命价值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鲁迅新诗的语言艺术——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
2
作者
蒋明玳
《远程教育杂志》
1996年第5期18-22,共5页
鲁迅传世的诗作为数不多,新、旧诗加在一起,还不到80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旧体诗。没有“争议”的新诗,除未单独发表过的《而已集·题词》之外,只有1918—1919年间问世的《梦》等6首作品。这6首新诗虽然篇幅短小,用语平朴,但在发表之...
鲁迅传世的诗作为数不多,新、旧诗加在一起,还不到80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旧体诗。没有“争议”的新诗,除未单独发表过的《而已集·题词》之外,只有1918—1919年间问世的《梦》等6首作品。这6首新诗虽然篇幅短小,用语平朴,但在发表之初及其后的几十年中,反响却是相当大的。这些诗作为文学革命初期幼稚的新文学、新诗坛带来了新异的色彩,也带来了新的理论实践课题、新的希望与新的困惑。这6首新诗所创造的那种既浅近又深刻,既熟悉又不太容易真正读懂的诗歌文学语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新异的美学“震慑”。因此,要深入认识鲁迅新诗创作的“发端”,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语言
鲁迅新诗
语言艺术
新文学大系
语言
变革
中国
新诗
白话新诗
朱自清
文学
语言
新诗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我国古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3
作者
吴孟复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6期88-94,87,共8页
最近,我写了一篇《试论诗词的语言艺术》,是想为建立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中国诗歌语言学”提供一些材料;自然,也就会想到散文方面。而且,散文语言的运用比诗词还要广泛得多。 从解放前到今天,我教了几十年语文,觉得大。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古代散文
中国
诗歌
语言
学
散文
语言
语文教学
学校
汉语
苏轼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俗语 雅韵——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美学思考
4
作者
孙国强
《现代中文学刊》
2002年第5期21-24,共4页
一被尊为“诗圣”的杜甫,无疑也同样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可贵,不仅在于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还在于他对于语言艺术的不懈追求。比如他在句法上的独创:“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何...
一被尊为“诗圣”的杜甫,无疑也同样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可贵,不仅在于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还在于他对于语言艺术的不懈追求。比如他在句法上的独创:“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何将军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阆山歌》);比如他善用虚字、叠字,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谓“五言用虚字易弱,独工部‘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
诗歌
美学思考
诗歌
语言
俗语
语言艺术
杜甫
雅韵
五言
善用
俗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传坊间的诗歌思想史——评林贤治《中国新诗五十年》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波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5,共1页
怎样将一本新诗史论著作写得好看,在这个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年代,肯定是有难度的,甚至还会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与尴尬。因为在当下,诗歌本身就是极其小众化的语言艺术,更别提诗歌研究著作了。曾经有个说法,现在的诗...
怎样将一本新诗史论著作写得好看,在这个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年代,肯定是有难度的,甚至还会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与尴尬。因为在当下,诗歌本身就是极其小众化的语言艺术,更别提诗歌研究著作了。曾经有个说法,现在的诗歌读者比诗人还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诗歌
林贤治
思想史
流传
研究著作
语言艺术
小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何其芳诗歌定义管窥
被引量:
5
6
作者
雷业洪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6期81-84,共4页
给诗歌正名定义,是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几年来,通过有关考察,我认为,我国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在一九五三年给诗歌下的定义,是人类诗歌史上首次跨进比较科学、比较完整境界的诗歌定义,值得重视。在何其芳给...
给诗歌正名定义,是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几年来,通过有关考察,我认为,我国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在一九五三年给诗歌下的定义,是人类诗歌史上首次跨进比较科学、比较完整境界的诗歌定义,值得重视。在何其芳给诗歌下定义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样式
社会生活
诗歌
史
何其芳
建设工作
抒情性
中国
诗学
思想感情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
7
作者
姜耕玉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3期68-72,共5页
20世纪末以来,汉语诗歌陷入了困境与危机,这也是中国文学进入全球化语境后自身弱点的充分显露。辑录这组"21世纪汉语新诗发展走向"笔谈文章的意图即是:检索新诗历史的缺失,在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美的质素,确立新诗标准,为21...
20世纪末以来,汉语诗歌陷入了困境与危机,这也是中国文学进入全球化语境后自身弱点的充分显露。辑录这组"21世纪汉语新诗发展走向"笔谈文章的意图即是:检索新诗历史的缺失,在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美的质素,确立新诗标准,为21世纪汉语诗歌理论建构提供新的参照。姜耕玉的《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回眸百年新诗历程,意在反思"革命"观念对新诗自身的遮蔽,从而挖掘汉语诗性智慧;王珂的《新诗应该重视艺术性和制作性》则聚焦于汉语诗歌的语言意识,在标准失范的当下语境中强调新诗标准的构建策略;赵思运的《失踪了的新诗传统》考察了国学背景下东南大学新诗先驱的诗学足迹,以期为21世纪汉语诗歌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诗歌
革命性
汉语音节
语言艺术
诗性智慧
新诗传统
全球化语境
遮蔽
郭沫若
中国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诗画配合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继才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诗与画配合,以诗作画,为画题诗,古今中外是不乏其例的。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大诗人曾以画为题作诗。同样,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有不少大画家以诗词为题材而作画。诗、画相配合,因诗以明画,由画而知诗,于是画以诗不朽,诗因画流传。这种“...
诗与画配合,以诗作画,为画题诗,古今中外是不乏其例的。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大诗人曾以画为题作诗。同样,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有不少大画家以诗词为题材而作画。诗、画相配合,因诗以明画,由画而知诗,于是画以诗不朽,诗因画流传。这种“异根同条起”的并蒂之花,在我国艺术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拟就诗画配合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古今诗画配合之异同和诗画配合的好处等问题,谈谈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诗与画
配合
艺术
形式
诗歌
造型
艺术
中国
画
语言艺术
绘画史
形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以一字论工拙
9
作者
一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7-27,共1页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而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特定的涵义;任何一个词,都不是另外的词完全可以代替的。相近或相似的词中,有的词外延大一些,有的则小一些;有的词感情色彩重一些;有的词甚至在色彩、音韵、声律等方面,都有一些哪...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而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特定的涵义;任何一个词,都不是另外的词完全可以代替的。相近或相似的词中,有的词外延大一些,有的则小一些;有的词感情色彩重一些;有的词甚至在色彩、音韵、声律等方面,都有一些哪怕是很细微的差别。特别是中国古代的近体诗,每句每篇的字数都有规定,本来只有寥寥几十个字的作品,使用某一个字而不用另外的字,效果自然就会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就是指出在诗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感情色彩
外延
字数
诗歌
语言
中国
古代
诗歌
王国维
近体诗
人间词话
精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主席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
10
作者
章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63-69,共7页
毛主席诗词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革命教材。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艺术概括,又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形象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深远的历史意义,又包含着深邃的革命哲理,有着极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十四五岁、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正处...
毛主席诗词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革命教材。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艺术概括,又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形象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深远的历史意义,又包含着深邃的革命哲理,有着极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十四五岁、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毛主席诗词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极其珍贵的政治营养。毛主席的诗歌全部采取了我国传统的诗词格律形式。但是它又和学生学习的其它旧体诗词不同,第一,它所反映的生活学生是熟悉的、亲切的,至少是不陌生的;第二,这些诗歌早经家传户诵,其中不少名篇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第三,主席诗歌的内容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主席诗词
几点体会
诗歌
形象
蒋桂战争
红旗
教学
语言艺术
上杭
中国
革命历史
“再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健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79)。
文摘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是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精粹,它的理论价值最高,现实意义最强,是研究诗歌语言艺术极好的切入口。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鲜活性和生命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它们来自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都是从诗歌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其次,它们都具有普遍的意义,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诗歌形式,能够长久满足诗歌创作需要。其三,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生长性,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诗歌形式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理论自身。抓住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就抓住了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核心,抓住了诗歌语言艺术的筋骨,不仅能准确描述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理论的发展,评判它的价值,而且能揭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的生命本质和美学特征。研究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不仅是为了探索诗艺,寻找完善诗歌创作和审美的路径,更是要透过语言触及最本质、最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精神,发掘中国语言艺术原理的生命价值,探索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的话语体系及其内在构成和理论意义,寻觅有益于当下诗歌创作和理论建构的参照。
关键词
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
文化精神
审美精神
生命价值
话语体系
Keywords
the principles of Chinese poetic language art
cultural spirit
aesthetic spirit
life value
dis⁃course system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鲁迅新诗的语言艺术——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
2
作者
蒋明玳
机构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1996年第5期18-22,共5页
文摘
鲁迅传世的诗作为数不多,新、旧诗加在一起,还不到80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旧体诗。没有“争议”的新诗,除未单独发表过的《而已集·题词》之外,只有1918—1919年间问世的《梦》等6首作品。这6首新诗虽然篇幅短小,用语平朴,但在发表之初及其后的几十年中,反响却是相当大的。这些诗作为文学革命初期幼稚的新文学、新诗坛带来了新异的色彩,也带来了新的理论实践课题、新的希望与新的困惑。这6首新诗所创造的那种既浅近又深刻,既熟悉又不太容易真正读懂的诗歌文学语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新异的美学“震慑”。因此,要深入认识鲁迅新诗创作的“发端”,准确“评估”
关键词
诗歌
语言
鲁迅新诗
语言艺术
新文学大系
语言
变革
中国
新诗
白话新诗
朱自清
文学
语言
新诗创作
分类号
I2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我国古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3
作者
吴孟复
机构
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1989年第6期88-94,87,共8页
文摘
最近,我写了一篇《试论诗词的语言艺术》,是想为建立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中国诗歌语言学”提供一些材料;自然,也就会想到散文方面。而且,散文语言的运用比诗词还要广泛得多。 从解放前到今天,我教了几十年语文,觉得大。
关键词
语言艺术
古代散文
中国
诗歌
语言
学
散文
语言
语文教学
学校
汉语
苏轼
文学创作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俗语 雅韵——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美学思考
4
作者
孙国强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2002年第5期21-24,共4页
文摘
一被尊为“诗圣”的杜甫,无疑也同样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可贵,不仅在于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还在于他对于语言艺术的不懈追求。比如他在句法上的独创:“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何将军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阆山歌》);比如他善用虚字、叠字,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谓“五言用虚字易弱,独工部‘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关键词
中国
古典
诗歌
美学思考
诗歌
语言
俗语
语言艺术
杜甫
雅韵
五言
善用
俗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传坊间的诗歌思想史——评林贤治《中国新诗五十年》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波
出处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5,共1页
文摘
怎样将一本新诗史论著作写得好看,在这个思想淡出、学术凸显的年代,肯定是有难度的,甚至还会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与尴尬。因为在当下,诗歌本身就是极其小众化的语言艺术,更别提诗歌研究著作了。曾经有个说法,现在的诗歌读者比诗人还少,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诗歌
林贤治
思想史
流传
研究著作
语言艺术
小众化
分类号
G256.2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何其芳诗歌定义管窥
被引量:
5
6
作者
雷业洪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6期81-84,共4页
文摘
给诗歌正名定义,是诗歌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建设工作。几年来,通过有关考察,我认为,我国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在一九五三年给诗歌下的定义,是人类诗歌史上首次跨进比较科学、比较完整境界的诗歌定义,值得重视。在何其芳给诗歌下定义之前。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样式
社会生活
诗歌
史
何其芳
建设工作
抒情性
中国
诗学
思想感情
语言艺术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
7
作者
姜耕玉
机构
东南大学世界华文研究所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3期68-72,共5页
文摘
20世纪末以来,汉语诗歌陷入了困境与危机,这也是中国文学进入全球化语境后自身弱点的充分显露。辑录这组"21世纪汉语新诗发展走向"笔谈文章的意图即是:检索新诗历史的缺失,在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美的质素,确立新诗标准,为21世纪汉语诗歌理论建构提供新的参照。姜耕玉的《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回眸百年新诗历程,意在反思"革命"观念对新诗自身的遮蔽,从而挖掘汉语诗性智慧;王珂的《新诗应该重视艺术性和制作性》则聚焦于汉语诗歌的语言意识,在标准失范的当下语境中强调新诗标准的构建策略;赵思运的《失踪了的新诗传统》考察了国学背景下东南大学新诗先驱的诗学足迹,以期为21世纪汉语诗歌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汉语
诗歌
革命性
汉语音节
语言艺术
诗性智慧
新诗传统
全球化语境
遮蔽
郭沫若
中国
文学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诗画配合
被引量:
2
8
作者
刘继才
机构
辽宁省丹东市教育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文摘
诗与画配合,以诗作画,为画题诗,古今中外是不乏其例的。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大诗人曾以画为题作诗。同样,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有不少大画家以诗词为题材而作画。诗、画相配合,因诗以明画,由画而知诗,于是画以诗不朽,诗因画流传。这种“异根同条起”的并蒂之花,在我国艺术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拟就诗画配合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古今诗画配合之异同和诗画配合的好处等问题,谈谈拙见。
关键词
题画诗
诗与画
配合
艺术
形式
诗歌
造型
艺术
中国
画
语言艺术
绘画史
形象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以一字论工拙
9
作者
一叶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7-27,共1页
文摘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而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特定的涵义;任何一个词,都不是另外的词完全可以代替的。相近或相似的词中,有的词外延大一些,有的则小一些;有的词感情色彩重一些;有的词甚至在色彩、音韵、声律等方面,都有一些哪怕是很细微的差别。特别是中国古代的近体诗,每句每篇的字数都有规定,本来只有寥寥几十个字的作品,使用某一个字而不用另外的字,效果自然就会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就是指出在诗词中。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感情色彩
外延
字数
诗歌
语言
中国
古代
诗歌
王国维
近体诗
人间词话
精炼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主席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
10
作者
章熊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63-69,共7页
文摘
毛主席诗词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革命教材。它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艺术概括,又是马克思主义宇宙观的形象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深远的历史意义,又包含着深邃的革命哲理,有着极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十四五岁、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毛主席诗词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极其珍贵的政治营养。毛主席的诗歌全部采取了我国传统的诗词格律形式。但是它又和学生学习的其它旧体诗词不同,第一,它所反映的生活学生是熟悉的、亲切的,至少是不陌生的;第二,这些诗歌早经家传户诵,其中不少名篇学生已经能够背诵;第三,主席诗歌的内容博大精深。
关键词
毛主席诗词
几点体会
诗歌
形象
蒋桂战争
红旗
教学
语言艺术
上杭
中国
革命历史
“再创造”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国诗歌语言艺术原理研究的意义
李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略论鲁迅新诗的语言艺术——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
蒋明玳
《远程教育杂志》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我国古代散文的语言艺术
吴孟复
《江淮论坛》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俗语 雅韵——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美学思考
孙国强
《现代中文学刊》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流传坊间的诗歌思想史——评林贤治《中国新诗五十年》
刘波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何其芳诗歌定义管窥
雷业洪
《社会科学研究》
198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新诗“革命性”对自身的遮蔽
姜耕玉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诗画配合
刘继才
《学习与探索》
198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诗以一字论工拙
一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毛主席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
章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