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魏理眼中的中国诗歌史——一个英国汉学家与他的中国诗史研究 |
程章灿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2
|
论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
傅正义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0 |
0 |
|
|
3
|
谈散曲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
黄建华
|
《中州学刊》
|
1987 |
0 |
|
|
4
|
梁启超和中国诗歌史论 |
易新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
5
|
中国诗歌史写作经验与评论 |
左东岭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6
|
一部独树一帜的学术著作——读张国伟的《中国诗歌发展史》 |
骆寒超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7
|
经验、趋向与格局考察——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述论 |
张立群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0 |
|
|
8
|
《易经》卦爻辞的诗性阐释──中国古代诗歌之起源 |
陈良运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
9
|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 |
苏雨恒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4 |
0 |
|
|
10
|
惊人之论 精湛考索——关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的思考 |
龚斌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
11
|
中国古代诗味说的缘起和演进略述 |
傅正谷
|
《齐鲁学刊》
|
1985 |
2
|
|
|
12
|
李白的性格特征和诗学风格 |
康怀远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3
|
|
|
13
|
诗与世界互动:21世纪的“新及物写作” |
罗麒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1
|
|
|
14
|
精微诗艺与“放荡”性情——从杜甫《望岳》谈起 |
罗晨
张月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5
|
特约评论人语 |
詹福瑞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6
|
《蒹葭》:过程哲学的诗意展开 |
汤天勇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7
|
论朦胧诗在西部汉语诗坛的接受与影响 |
沈秀英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
18
|
唐宋诗之争的萌芽和滥觞 |
李金慧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19
|
论“诚斋体”诗的表述特征 |
王守国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2
|
|
|
20
|
读贺贻孙《诗筏》 |
吴宗海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