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理眼中的中国诗歌史——一个英国汉学家与他的中国诗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章灿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阿瑟·魏理 英国 汉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2
作者 傅正义 《重庆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42-46,共5页
建安时期“群彦蔚起”、“门户各立”,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建安诗歌“五言腾踊”、“彬彬之盛,大备于时”,开创了我国五言古诗的黄金时代。六朝诗人踵其步武,继其风范,“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唐代诗... 建安时期“群彦蔚起”、“门户各立”,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建安诗歌“五言腾踊”、“彬彬之盛,大备于时”,开创了我国五言古诗的黄金时代。六朝诗人踵其步武,继其风范,“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唐代诗歌革新运动也以“汉魏风骨”为旗帜,心慕手追,奉为楷模。然“陈思为建安之杰”,“邺中诸子,陈王最高”,后世言建安诗,也莫不首标曹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建安诗歌 曹植 五言古诗 陈思 汉魏风骨 唐代诗歌 风范 黄金时代 六朝
全文增补中
谈散曲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3
作者 黄建华 《中州学刊》 1987年第2期87-89,共3页
在元代诗坛上占盟主地位的散曲,是继近体诗和词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诗歌样式,它在体式上比诗词有显著的演变进化。在句法上,因为有衬字的加入,长短句形式比词更接近口语,同时也更富有表现力。在韵律方面,由于用韵遵从口语语音和实行平... 在元代诗坛上占盟主地位的散曲,是继近体诗和词之后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诗歌样式,它在体式上比诗词有显著的演变进化。在句法上,因为有衬字的加入,长短句形式比词更接近口语,同时也更富有表现力。在韵律方面,由于用韵遵从口语语音和实行平仄通押,更显得和谐而合理,容易得心应手。另外,它的本色的语言比起诗词来大大地接近口语,有着鲜明的白话化的倾向。只是在声律方面,有着某些比词更为严格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在实际运用中也有被突破、变通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 中国诗歌史 近体诗 比诗 词曲 自由化 小令 白话 传统诗词 艳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和中国诗歌史论
4
作者 易新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2-18,39,共8页
梁启超在后期的极为广泛的学术研究中,对中国诗歌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他在一九二四年所写的《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可说是相当庞杂的~部中国诗歌史论稿。此外,他还探讨过中国诗歌的抒情方法,对诗经、乐府以及屈原、陶潜... 梁启超在后期的极为广泛的学术研究中,对中国诗歌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他在一九二四年所写的《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可说是相当庞杂的~部中国诗歌史论稿。此外,他还探讨过中国诗歌的抒情方法,对诗经、乐府以及屈原、陶潜、杜甫等人的创作发表过许多议论。他的论述,对于后来的诗歌史研究是产生了影响的。比如,陆侃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梁启超 学术研究 抒情方法 陆侃如 《诗经》 杜甫 屈原 发展中 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歌史写作经验与评论
5
作者 左东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0,共1页
主持人语: 《中国诗歌通史》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牵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知名学者参加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讨论立项到最终完成,大约经过了10年的时间,... 主持人语: 《中国诗歌通史》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牵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的知名学者参加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从讨论立项到最终完成,大约经过了10年的时间,并于2012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写作过程中,曾经就不同方面、不同阶段的各类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讨,前后共召开过9次学术研讨会。因此,此次这部诗歌通史的完成,既是一次诗歌史写作的有益实践,更是一次诗歌史相关理论问题的深入探索。同时,与该项目配套的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诗歌研究史"目前也已接近完成,各卷作者在诗歌通史完成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写作经验 理论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不同阶段 国家社科基金 中国传媒 中国人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独树一帜的学术著作——读张国伟的《中国诗歌发展史》
6
作者 骆寒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3-224,共2页
张国伟研究员毕多年之功,完成了一部长达150万字的《中国诗歌发展史》。这部独立撰写的巨著,体例新颖,立论多有原创性。时间将证实:这部著作的问世将会是当代中国诗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见出:首先,该书在对中国诗歌... 张国伟研究员毕多年之功,完成了一部长达150万字的《中国诗歌发展史》。这部独立撰写的巨著,体例新颖,立论多有原创性。时间将证实:这部著作的问世将会是当代中国诗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对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见出:首先,该书在对中国诗歌整体演变规律的探求上独树一帜。以往出版的中国诗歌史大多是按朝代来分期,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撰写诗歌史便于读者接受,但难以真实地体现诗歌自身演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发展 中国诗歌史 张国伟 中国诗学研究 李商隐诗 《古诗十九首》 人生问题 中国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趋向与格局考察——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述论
7
作者 张立群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47-55,共9页
完整意义上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可从1990年代算起。经历三十余载的实践,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在整体上呈现出形态多元、种类繁多、远超同时期各体文学,当代史书写态势的过程中,其以卓有成就的探索为自身实践拓展出清晰的发展线索。通过对... 完整意义上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可从1990年代算起。经历三十余载的实践,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在整体上呈现出形态多元、种类繁多、远超同时期各体文学,当代史书写态势的过程中,其以卓有成就的探索为自身实践拓展出清晰的发展线索。通过对中国当代诗歌史写作史的梳理与考察,不仅可以总结其写作相对繁荣的原因、了解其丰富治史观念,而且还可以在评价其成就的同时,总结其问题和不足,进而为其未来发展获取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歌 1990年代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经》卦爻辞的诗性阐释──中国古代诗歌之起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良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诗经》 诗性阐释 《易经》 卦爻辞 《诗》 原始诗歌 《易》 中国诗歌史 三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
9
作者 苏雨恒 《中国大学教学》 1994年第3期19-22,共4页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苏雨恒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的更新,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师生乃至全社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本文拟就下列四个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更新教材的迫切性和现实可能性六十年代以来,适... 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苏雨恒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的更新,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师生乃至全社会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本文拟就下列四个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更新教材的迫切性和现实可能性六十年代以来,适应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分别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新文学 文化阐释 高校文科 学术个性 游国恩 中国中古诗歌 古代文学研究 男性作家 古代文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惊人之论 精湛考索——关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建安诗歌 诗歌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 中国诗歌史 陶渊明 曹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味说的缘起和演进略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正谷 《齐鲁学刊》 1985年第4期98-103,共6页
诗味说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这些年来围绕它而发表的文章很多,似乎没有重复的必要。只是在诗味说的缘起及演进上,各家文章溯源别流、理清其脉络与线索还不那么清楚可辨,所以在此作一略述。理论源于创作又是其总结。诗味说最... 诗味说是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这些年来围绕它而发表的文章很多,似乎没有重复的必要。只是在诗味说的缘起及演进上,各家文章溯源别流、理清其脉络与线索还不那么清楚可辨,所以在此作一略述。理论源于创作又是其总结。诗味说最早发源于先秦时代,与当时文艺繁荣、学术活跃有关,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结集的两大诗集《诗经》与《楚辞》已经诞生,而学派、史家也蔚然矗立,在探索,整理着各种文化与艺术。诗味理论萌动于此,实乃必然。但这种萌动也有个过程。它是先从以五味喻政、喻德、论医逐渐或附带论及诗乐的。古代第一部编年断代史《左传》中有不少以“五味”喻政德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味说 中国古典诗论 诗歌创作 诗味理论 中国诗歌史 缘起 论诗 先秦时代 司空图 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的性格特征和诗学风格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怀远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关键词 性格特征 诗学风格 李白 中国诗歌史 诗人 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世界互动:21世纪的“新及物写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麒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作为连通文学意义与外在世界的桥梁,现实主义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但是,由于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因素的关系密切复杂,却滋生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吊诡的事实:更为依靠个人才华和精神个性的浪漫主义诗歌,反倒比现实主... 作为连通文学意义与外在世界的桥梁,现实主义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但是,由于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因素的关系密切复杂,却滋生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吊诡的事实:更为依靠个人才华和精神个性的浪漫主义诗歌,反倒比现实主义诗歌更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现实主义诗歌还会遭遇蛰伏期或狂躁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诗歌 外在世界 21世纪 写作 及物 浪漫主义诗歌 中国诗歌史 文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微诗艺与“放荡”性情——从杜甫《望岳》谈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晨 张月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4,共3页
《望岳》不但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不朽名篇,更是进入现代文学教育百余年来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的常客。那么,《望岳》在艺术上究竟有何成就,让百年来国文教科书的编者如此青睐?教师又应如何通过这首诗的教学引领学生走近杜甫,进而走进中... 《望岳》不但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不朽名篇,更是进入现代文学教育百余年来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的常客。那么,《望岳》在艺术上究竟有何成就,让百年来国文教科书的编者如此青睐?教师又应如何通过这首诗的教学引领学生走近杜甫,进而走进中国古典诗歌的瑰丽殿堂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岳》 杜甫 诗艺 性情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史 文学教育 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评论人语
15
作者 詹福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19,共1页
赵敏俐先生的这篇论文,是他为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所写的序言。这一项目,历时八年,堪称十年磨一剑。撰写一部古今诗歌通史,而且是在中西文化快速交流与交融的当代,撰写者不能不就中国诗歌作整体的思考,... 赵敏俐先生的这篇论文,是他为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所写的序言。这一项目,历时八年,堪称十年磨一剑。撰写一部古今诗歌通史,而且是在中西文化快速交流与交融的当代,撰写者不能不就中国诗歌作整体的思考,提出一些重大的原则,形成自己的诗歌史观。因此,此一序言,凝聚了作者、项目其他承担者对中国诗歌史的思考,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学术界的中国诗歌史观。而这一诗歌史观的突出特点,即在于打破了传统诗歌史观限定于汉民族诗歌、古今隔绝、壁垒中外以及拘泥于寻找发展规律的框框,立足于世界文化格局来探索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诗歌传统;打通古今,观古今之变,通览一代有一代文学的发展过程;立足于中国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文学生态,发现中国诗歌多元一体的民族特点。应该说这些既是《中国诗歌通史》的写作原则,也是赵敏俐先生这篇文章集中阐发的问题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评论 国家社科基金 世界文化格局 文学生态 中西文化 民族诗歌 传统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蒹葭》:过程哲学的诗意展开
16
作者 汤天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0,共3页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朦胧诗。因其故事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及意境的隐喻,诗出以降,解诗者争讼不已。一是刺襄说,《诗小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招贤说...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朦胧诗。因其故事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及意境的隐喻,诗出以降,解诗者争讼不已。一是刺襄说,《诗小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招贤说,《诗沈》道:“盖下游为雒京,士之在周者,如见其在水中央,而不可得也。上游为开渭,士之在秦者,道阻且长而可致也。”清人姚际恒也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蒹葭》 诗意 过程哲学 中国诗歌史 《诗小序》 朦胧诗 姚际恒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朦胧诗在西部汉语诗坛的接受与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秀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9-175,共7页
产生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特定时空范围的朦胧诗及其论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与文学的转型,也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1)"甚至可以说重新确立了中国现代诗... 产生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特定时空范围的朦胧诗及其论争,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文化与文学的转型,也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1)"甚至可以说重新确立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2)作为继20世纪初"文白之争"后中国新诗"成长的第二个台阶",③朦胧诗的出现对中国西部(3)汉语诗坛同样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史 中国现代诗歌 文白之争 中国新诗 朦胧诗 汉语诗歌 诗歌观念 中国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诗之争的萌芽和滥觞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金慧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4-199,共6页
唐诗和宋诗两种诗歌范型的优劣高下是南宋以来诗歌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以至酿成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长达八百多年的唐宋诗之争。唐宋诗之争滥觞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张戒,南宋末严羽全面宗唐黜宋,唐宋诗之争的旗帜正式树起,经由元明不断发展深... 唐诗和宋诗两种诗歌范型的优劣高下是南宋以来诗歌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以至酿成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长达八百多年的唐宋诗之争。唐宋诗之争滥觞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张戒,南宋末严羽全面宗唐黜宋,唐宋诗之争的旗帜正式树起,经由元明不断发展深化,最后由清代进行总结和融合,到清末唐宋诗之争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算是暂告一段落。但在南宋张戒之前,唐宋诗之争有一个相当长的酝酿阶段。伴随着宋诗的成熟,诗坛主导者(苏、黄、江西诗派)表现出来的对唐诗范型的认识、取舍,对自己所创造的新的诗歌范型的张扬,以及北宋末南宋初对宋诗弊端的某些批评,可以视为唐宋诗之争的萌芽。南宋初对宋调的不满和批评、张戒对"苏黄习气"的批评、中兴诗人对江西诗派的反思、朱熹对唐音宋调的态度,可视为唐宋诗之争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之争 诗歌范型 唐音宋调 中国古典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诚斋体”诗的表述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守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54-58,共5页
“诚斋体”——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种以个人的名义命名的诗体——以其独造的艺术品格赢来了众多的赞誉和青睐。但众多的杨氏崇拜者却在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这样一个原本极不应该忽略的问题:诚斋用何种材料又是怎样建构了带有鲜明杨氏印... “诚斋体”——中国诗歌史上最后一种以个人的名义命名的诗体——以其独造的艺术品格赢来了众多的赞誉和青睐。但众多的杨氏崇拜者却在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这样一个原本极不应该忽略的问题:诚斋用何种材料又是怎样建构了带有鲜明杨氏印记的艺术品格。即“诚斋体”的语体风格呈现出何种样式的特征?又何以具有这样的特征? 之所以说语言问题不应忽视,是因为语言乃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斋体 表述特征 艺术品格 杨诚斋 诚斋诗 语体风格 语言问题 中国诗歌史 杨氏 直接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贺贻孙《诗筏》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宗海 《高校教育管理》 1996年第4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贺贻孙 《古诗十九首》 竟陵派 《诗经》 含蓄蕴藉 中国诗歌史 诗歌理论 汉乐府 清诗话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