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建中国解释学的起点:走出考据学的局限 |
刘毅青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2
|
关于中国解释学类型的思考 |
蔡方鹿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3
|
中国诗学解释学中的“声解”小传统 |
赵黎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建构:对象、路径与价值 |
毛安翼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5
|
解释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意义理解——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能为教授访谈 |
张能为
赵立庆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6
|
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
汤一介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02 |
15
|
|
7
|
“敬畏”“虚静”“入境”:朱熹的解释学路径 |
张奎志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中国文化的振铎者、领航者——汤一介(2011年度) |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9
|
经学语境下的文学解读与“务探诗人意旨”的文本阐释——方玉润《诗经原始》的诗学意蕴 |
毛宣国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