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史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何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共10页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想变革、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进行系统的观念史研究。因此,以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形成的新观念作一起源和理性结构方面的考察,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30年间所经历的哲学传统变革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马克思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该书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史,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 党建理论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思想发展 发展历程 创新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当下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领域呈现一种分化多元、遍地开花的局面,各种理论、各派史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探讨,且研究规模和水准都有大幅提升。其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作为一个基本论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理论 研究 述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5,共5页
21世纪即将走过1/5的历程,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的诸多显赫一时的史学思潮和流派大都风流云散,唯有萌芽于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历经百年风霜而未曾凋谢,至今仍居于主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不... 21世纪即将走过1/5的历程,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的诸多显赫一时的史学思潮和流派大都风流云散,唯有萌芽于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历经百年风霜而未曾凋谢,至今仍居于主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然而,就当前国内学界的学术史研究状况而言,关于已逝思潮和学派的研究硕果累累,颇为可观,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研究不尽如人意,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总体发展迟缓,甚至可以说,才刚刚走上学术化的轨道。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几乎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异军突起、走在前列的学术史研究的重大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研究 中国现代学术 学术研究 学思潮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不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分期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师吉金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共5页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有一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属于历史学科...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有一些基本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属于历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要综合考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据此,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20年共产党组织出现到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之前,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主要理论形态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至今,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形态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学科性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中国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爱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6,共9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尽管有美国学者声称“从80年代到现在,西方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尽管有美国学者声称“从80年代到现在,西方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兴趣逐渐淡化”,“不太重视这方面的研究”①,但是以美国学者为主体的西方学者对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仍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西方学者 研究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 美国学者 党的十六大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思潮的中国应对——专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
8
作者 曾金胜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5,共2页
以此次西方经济危机为标志,新自由主义开始走向衰落;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标志,社会主义真正走出低谷,进入复兴阶段。
关键词 西方社会思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人大代表 马克思主义 程恩富 研究 院长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学术研讨会侧记
9
作者 王雨辰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7-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术研讨会 创新 工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4年1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侧记 意义 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 中央编译局 人文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噪私有化背后的西方阴谋--访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杨斌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39,共2页
美国竭力推行作为"华盛顿共识"核心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会误导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改革。
关键词 中国社科院 私有化 马克思主义 研究 研究 杨斌 阴谋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今天如何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学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5,共4页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 2 0世纪 80、9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重大事件之一。过去 2 0年中国哲学界许多问题的展开和许多理论倾向的形成 ,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相关。李惠斌教授认为 ,在过去 2 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过程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为建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新的世界性话语模式 ,提供了重要的话语背景。张一兵教授强调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重新面对我们一度以为完成了的文本和人物”进行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 ,研究的重心要从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向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胡大平博士对后马克思主义做了专门的划界。张翼星教授概括了目前哲学界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特别是哈贝马斯以及关于萨特思想和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他认为目前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大大突破原有若干派别的范围或框架 ,呈现更广阔的视野。陈学明教授回顾了过去 2 0年中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争论 ,提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着眼于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启示 ,必须强化问题意识 ,必须拓宽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研究方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铁锁 解庆宾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从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的研究是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探究,更能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的研究是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探究,更能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着这一时期"中国化"思潮的发展,而"中国化"思潮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的重要语境。目前学界虽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思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中国化"的含义、研究范畴与实践段限以及"中国化"思潮的定性这些基本问题缺乏必要的界定与认识。这一选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当下中西文化之争的历史回思,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推进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述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耿春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共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出版多部专著,发表大量的论文。本文以时问为坐标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进展,大致分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50年...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共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出版多部专著,发表大量的论文。本文以时问为坐标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进展,大致分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新世纪以来几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马克思主义 传播研究 述论 中共党研究 政治思想 40年代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能够从康德哲学学些什么?——一个并非康德主义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南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1,共4页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然也是阐释马克思哲学的主要参照。传统的将马克思哲学视为黑格尔哲学"唯物论颠倒"的阐释路向,不仅磨平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意义,而且也忽视了德国古典哲学内部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自然也是阐释马克思哲学的主要参照。传统的将马克思哲学视为黑格尔哲学"唯物论颠倒"的阐释路向,不仅磨平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意义,而且也忽视了德国古典哲学内部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原则性差异。本组笔谈基于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异质性,或者是从重建当代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出发,或者是以自由观念为例,或者是为社会批判理论重建普遍性为目的,或者是基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或者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一流派为参照,多角度、多层次地重思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并强调了与黑格尔元素相对的康德元素在当前马克思哲学阐释中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康德主义 哲学学 研究 黑格尔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认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3,共4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迄今为止,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都是非常薄弱的,以致迟至今日,我国还没有出版过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专著,我们对其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仅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界,历史学界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看似雄踞史坛的这一学科,实则整体上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本刊邀集哲学、历史学界的相关学人,讨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历史认识等问题,希冀研究能脱离文本解读的藩篱,展现最新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思想研究 认识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唯物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域外渊源再估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9,共6页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书写,基本遵循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以中国学者的中国史研究为主体,至于与域外学术的关联互动则被作为一个边缘因素、次要方面来处理,归入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史学在华传播的范畴。这种做法一方面突...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书写,基本遵循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以中国学者的中国史研究为主体,至于与域外学术的关联互动则被作为一个边缘因素、次要方面来处理,归入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史学在华传播的范畴。这种做法一方面突出了中国史学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国际性视野的缺失和对域外因素的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中外学交流 中国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华传播 关联互动 基本遵循 域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启迪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0-195,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又要求将一切社会存在及其现实关系放到整个社会结构系统中来加以认识说明,而这个社会系统最终又是由物质生活的生产这个基础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又要求将一切社会存在及其现实关系放到整个社会结构系统中来加以认识说明,而这个社会系统最终又是由物质生活的生产这个基础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始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和思想方法,这甚至是比那些具体的理论观点本身更重要、也更值得重视的,它可以超越时代,具有永久的启示意义。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但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引发了社会结构、文化形态乃至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时代的前进使人面临着一种问题转换: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要抨击守旧意识,为改革鼓与呼,而且要从价值层面对现代化的方向、后果或伴生现象加以监督,作社会公正的发言人、精神和文化的守护者。由此,马克思主义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它的批判理论必然成为人们寻求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又是一种批判理论,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抵制当代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各种虚假意识形态的泛滥,是理论工作者应当关心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在"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专栏之下推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批评"专题讨论文章,期望能为中国文论建设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 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展望: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黑龙江大学举行
18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2006年7月19至20日,由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发起,由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协办的全国第... 2006年7月19至20日,由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发起,由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协办的全国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黑龙江大学举行。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期刊界编辑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黑龙江大学 中国语境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建国以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述评
19
作者 张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1期23-29,共7页
中国近代史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同时又对近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从二十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曾有不少论者对此进行了阐述.建国三十多年来,广大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这个园地... 中国近代史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同时又对近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从二十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曾有不少论者对此进行了阐述.建国三十多年来,广大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这个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国 研究 建国后 学界 白寿彝 中国近代 发展 中国古代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十批判书》的评论与争议之回顾与认识——一个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评价问题的个案研究
20
作者 张越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128,共1页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但对其评论一直众说纷纭。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自己认为,其在材料上全面爬梳与悉心整理,在基本观点上持“以人民为本位”,在研究方法上“向社会还原”与“判... 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但对其评论一直众说纷纭。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自己认为,其在材料上全面爬梳与悉心整理,在基本观点上持“以人民为本位”,在研究方法上“向社会还原”与“判定价值”。这正是《十批判书》的特色,也是对先秦思想史研究的新意所在,但其材料与方法和指导思想则影响到研究结论的价值取向,成为容易出现争议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十批判书》 评价问题 评论 个案 以人民为本位 思想研究 4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