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遗美学视域下中国节庆“事象之美”的阐释与重构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朱逸宁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6-184,共9页
-
基金
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18JZD019)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图像视角下的明清小说与江南文化研究》(18ZWD00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从非遗美学视角看,在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华民族的节庆体系历经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事象之美",并渗透于各类节庆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节庆传统逐渐蜕变,节庆文化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节庆文化的"事象之美",有的依然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有的面临固化成遗产的命运,有的则在当代文化土壤中演化成新的"小传统"。当下,我国的节庆"事象之美"重构路径包括:一是对于依然适应当代文明的传统节庆"事象之美",应当科学保护和传承;二是对于已经异化或者蜕变的节庆"事象之美",要分析并适度改造;三是对于全新的节庆"事象之美",要理性看待并积极引导,使之成为当代中国节庆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并参与建构中国新时期的节庆文化符号体系,最终形成节庆文化的情感认同。
-
关键词
非遗美学
事象之美
情感认同
中国节庆
-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K892.1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中国传统节庆在高校的教育价值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戴锐
陈王平
-
机构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2,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YJA710001)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6B3311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是高校的文化传承责任的基本实现路径。但是,目前高校在传统节庆的教育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着意义揭示机制缺失、节庆活动本身的运行机制缺失以及节庆形式向思想内容的价值转化机制缺失等问题。高校必须在学校层面确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有执行力的保障机制,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包括思政、非思想课程教学)形成教育价值的揭示与内化机制,必须强化学生参与传统节庆活动的激励和自我教育机制,才能充分实现传统节庆在高校的教育价值。
-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庆
教育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机制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中国传统节庆中的宗教文化
- 3
-
-
作者
蒋栋元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42,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JD770009)
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项目(2007B02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庆
宗教文化
影响
-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religious culture
influence
-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