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美学视域下中国节庆“事象之美”的阐释与重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朱逸宁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6-184,共9页
从非遗美学视角看,在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华民族的节庆体系历经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事象之美",并渗透于各类节庆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节庆传统逐渐蜕变,节庆文化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其中... 从非遗美学视角看,在农业文明的大背景中,中华民族的节庆体系历经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事象之美",并渗透于各类节庆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节庆传统逐渐蜕变,节庆文化面临解构与重构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节庆文化的"事象之美",有的依然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有的面临固化成遗产的命运,有的则在当代文化土壤中演化成新的"小传统"。当下,我国的节庆"事象之美"重构路径包括:一是对于依然适应当代文明的传统节庆"事象之美",应当科学保护和传承;二是对于已经异化或者蜕变的节庆"事象之美",要分析并适度改造;三是对于全新的节庆"事象之美",要理性看待并积极引导,使之成为当代中国节庆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并参与建构中国新时期的节庆文化符号体系,最终形成节庆文化的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美学 事象之美 情感认同 中国节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节庆在高校的教育价值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戴锐 陈王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2,共4页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是高校的文化传承责任的基本实现路径。但是,目前高校在传统节庆的教育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着意义揭示机制缺失、节庆活动本身的运行机制缺失以及节庆形式向思想内...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也是高校的文化传承责任的基本实现路径。但是,目前高校在传统节庆的教育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着意义揭示机制缺失、节庆活动本身的运行机制缺失以及节庆形式向思想内容的价值转化机制缺失等问题。高校必须在学校层面确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有执行力的保障机制,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包括思政、非思想课程教学)形成教育价值的揭示与内化机制,必须强化学生参与传统节庆活动的激励和自我教育机制,才能充分实现传统节庆在高校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庆 教育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节庆中的宗教文化
3
作者 蒋栋元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42,共4页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节庆 宗教文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