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从王一川之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说开去
1
作者 张黔 张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其内在逻辑关系源于研究者自身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论文对王一川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研究思考,以及对其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途径都进行了初步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通... 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其内在逻辑关系源于研究者自身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论文对王一川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研究思考,以及对其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途径都进行了初步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构建,进一步到民族艺术理论运用,再到艺术作品的形态再现,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逻辑递进关系。王一川教授从不同艺术领域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心灵对于艺术作品呈现所产生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系,通过自身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促使自身在“心灵”层面得以使艺术美学与古典心学、传统心学产生了有效贯通与衔接,达到了新的艺术美学理论研究高度,代表了中国当代学术界中之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类成果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 王一川 守正与创新 艺术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空与落地:谈蒋孔阳艺术美学研究的两种理论面相
2
作者 任华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艺术美学是贯穿蒋孔阳美学研究始终的核心维度之一,在保持西方美学追求逻辑思辨的凌空性形上品格的同时,兼具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体悟的落地性理论特色,形成了“形上形下兼得”的艺术美学整体面相。作为新时期最早涉足艺术美学研究的重要... 艺术美学是贯穿蒋孔阳美学研究始终的核心维度之一,在保持西方美学追求逻辑思辨的凌空性形上品格的同时,兼具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体悟的落地性理论特色,形成了“形上形下兼得”的艺术美学整体面相。作为新时期最早涉足艺术美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蒋孔阳不仅与宗白华等学者一起在美学界历来侧重对美的本质、美感与自然美的先验探讨之外,开辟出艺术美学这一新的学术增长点并重新对接民国美学文脉,而且其“上下兼得式”的治学思路,在艺术学界也具有艺术美学研究的典范性,泽被后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艺术美学 学术品貌 中国当代艺术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当代发展与学科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司道锋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36,共7页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是我国悠久的艺术美学学术资源与传统文化遗产。随着中西交流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融入,中国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趋向。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艺术象征,艺术美学理论在立足自身特色民...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是我国悠久的艺术美学学术资源与传统文化遗产。随着中西交流中西方艺术美学思想的融入,中国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趋向。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艺术象征,艺术美学理论在立足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基点的基础之上,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契合,揭示出人类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内在规律,同时,又将人文精神的审美心理结构及审美价值取向进行了挖掘,在审美欣赏中对人类艺术精神的表现和价值追求做了淋漓尽致的彰显,在满足人类社会审美精神需求及其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艺术的融合创新提供了历史的机遇。文章从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术意义入手,从构建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时代意义、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当代转向、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建构、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理论的创新及其当代价值四个方面,对艺术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构建进行了有效分析,以期更好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美学理论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艺术美学 艺术美学理论体系 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道一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2-77,共6页
艺术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部门美学。本文简要探讨了艺术美学的十个方面,这些方面既可相互独立。
关键词 美学 艺术美学 中国艺术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境说和典型说看中西艺术美学的差异
5
作者 夏昭炎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1期11-16,10,共7页
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的特殊范畴,在中国艺术美学中,占有“中心领域”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意境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土人的一种普遍的美学追求。 典型,是西方美学的一个源远流长、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美概念,其影响及于几乎所有艺术领域,尤其... 意境,是中国艺术美学的特殊范畴,在中国艺术美学中,占有“中心领域”的位置,甚至可以说,意境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土人的一种普遍的美学追求。 典型,是西方美学的一个源远流长、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美概念,其影响及于几乎所有艺术领域,尤其是叙事性、戏剧性的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说 意境说 中西艺术 西方美学 中国艺术美学 美学范畴 象外之象 司空图 “境” 美学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别于“摹仿论”的“取象说” 被引量:3
6
作者 成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5,共6页
中国历史上的“观物取象”说,有着巫学与美学的双重来源与涵义。前者源于《周易》,专指卜筮者观天察地,制作“卦象”的过程;后者见于《左传》,特指制器者铸铜造器,设计“纹样”的过程。这两种“观物取象”由分到合的历史交融,便... 中国历史上的“观物取象”说,有着巫学与美学的双重来源与涵义。前者源于《周易》,专指卜筮者观天察地,制作“卦象”的过程;后者见于《左传》,特指制器者铸铜造器,设计“纹样”的过程。这两种“观物取象”由分到合的历史交融,便构成了中国艺术重“象”而非重“形”的美学特色,使中国传统的“取象说”与西方传统的“摹仿论”貌合神离,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 观物取象 中国美学 《周易》 “形” 摹仿论 中国绘画 天地自然 中国艺术美学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