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绕月探测工程:中国航天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1
作者 宋成 《地理教学》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2007年11月26日,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从中国制造的月球卫星上传回数据并制作出第一幅月球三维图像。继第一颗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矗立起第三座里程碑:首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了地外星球探测... 2007年11月26日,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从中国制造的月球卫星上传回数据并制作出第一幅月球三维图像。继第一颗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矗立起第三座里程碑:首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了地外星球探测。承载这座里程碑的坚实基座,是代代相传的辉煌的航天精神。构筑起这座里程碑宏伟碑身的,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我国航天人。奠定这座里程碑的广袤的基础,是我们日益繁荣富强的伟大的祖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史 绕月探测工程 月球卫星 三维图像 中国制造 人造卫星 载人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五号出发,力争实现中国航天史上5个“首次”
2
《红外》 CAS 2020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由轨道器、...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务,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最为复杂的航天器系统之一,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包含15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发射场 探月工程 轨道器 航天器系统 着陆器 三步走 返回器 中国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二号”创造中国航天器“太空长征”最远纪录
3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3年第1期106-106,共1页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中国航天史上迄今航天器飞行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与“嫦娥一号”卫星38万km的飞45行距离相比,超期服役近两年的“嫦娥二号”卫星于2013年1月5日23点46分飞行距离突破1...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了中国航天史上迄今航天器飞行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与“嫦娥一号”卫星38万km的飞45行距离相比,超期服役近两年的“嫦娥二号”卫星于2013年1月5日23点46分飞行距离突破1000万km,这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获得新的跃升。“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发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km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近距离探测距离地球700万km的图塔第斯小行星,在燃料最优化分析利用、轨道衰变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后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航天器飞行 “嫦娥一号”卫星 长征 太空 飞行距离 月球轨道 中国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 承载生命的重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为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配套纪实
4
作者 雷光会 《太空探索》 2012年第8期20-23,共4页
随着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极具突破性的一章由此掀开,中国航天人成功实现“太空筑巢”之梦。
关键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空间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 配套 重量 生命 承载 中国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一号——中国航天第一箭
5
作者 金兑 《太空探索》 2001年第1期20-21,共2页
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这次航天发射,开辟了中国征服太空的新纪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运载火箭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关键词 中国航天史 航天工业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人才铸就航天伟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君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共2页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回顾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才队伍为航天事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历程,也是在实施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中培养、锻炼和造就一代又...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回顾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才队伍为航天事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历程,也是在实施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中培养、锻炼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历程。航天事业50余年的历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优秀人才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深切感受到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事业 人才队伍 中国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7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5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航天史 东方红一号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 国产卫星 火箭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来风——国际舆论热评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8
作者 阳光 《太空探索》 2012年第8期32-35,共4页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八方舆论盛赞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巾帼英雄刘洋备受关注,各国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史 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 国际社会 飞行任务 航天 载人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航天梦》组画创作完成
9
《太空探索》 2009年第7期52-52,共1页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先进科普工作者、艺术教育家.近年以来他目睹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现航天员自主出舱.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一系列壮举。
关键词 航天事业 创作 中华 载人航天飞行 科普工作者 中国航天史 探月工程 教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见
10
作者 石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共1页
世事变迁,令人眼花缭乱。过去这一个多月,国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值得多年后回忆的重大事件。 最令人精神振奋的是“神七”飞天。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升空,在顺利完成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28日安全返回地面。这... 世事变迁,令人眼花缭乱。过去这一个多月,国际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值得多年后回忆的重大事件。 最令人精神振奋的是“神七”飞天。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升空,在顺利完成宇航员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28日安全返回地面。这个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科学实验 中国航天史 出舱活动 宇航员 升空 返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走在“尖尖儿”上——访孙家栋院士
11
作者 唐云江 《国际太空》 2010年第4期12-13,共2页
2010年1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中国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总技术负责人,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 2010年1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荣膺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中国航天史上,孙家栋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总技术负责人,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系统的总设计师和绕月探测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可以说,孙家栋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发展中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为此,记者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院士 人造地球卫星 绕月探测工程 总设计师 中国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火箭开创深空探测新里程
12
作者 庞丹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4,共2页
10月1日18点59分.随着长三丙火箭的一声怒吼.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升空。25分钟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奔月之旅。这次发射.长征火箭刻就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从此完全掌握了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为后续探月... 10月1日18点59分.随着长三丙火箭的一声怒吼.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升空。25分钟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奔月之旅。这次发射.长征火箭刻就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从此完全掌握了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为后续探月及深空探测工程的开展架设了新的“天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火箭 深空探测 里程 地月转移轨道 中国航天史 发射技术 卫星 升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二F火箭华丽转身——改进型长二F火箭副总设计师张智谈火箭结构新变化
13
作者 李冠礁 索阿娣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29,共2页
三年前的金秋时节,弱水河畔,中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最高的火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成功托举神舟七号飞船上天,令世界瞩目。
关键词 火箭结构 总设计师 改进型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中国航天史 安全性指标 可靠性 飞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神话的“嫦娥”(一)
14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10,共4页
2007年10月24日,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变成了现实,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蛾1号月球探测卫星飞向月球,并于2007年11月20日传回所拍摄的月面图像。它也是中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器,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 2007年10月24日,流传千年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变成了现实,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蛾1号月球探测卫星飞向月球,并于2007年11月20日传回所拍摄的月面图像。它也是中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器,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史上第三个里程碑。此举还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故事 中国航天史 月球探测卫星 月球探测器 人造地球卫星 深空探测器 载人航天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新光为“神七”造“连接分离机构”
15
作者 刘文远 《航天工业管理》 2008年第10期14-14,共1页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并胜利返回,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启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篇章。
关键词 分离机构 中国航天史 连接 沈阳 太空行走 航天 返回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正在研究火星探测方案
16
《地理教学》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以嫦娥一号卫星7日准确进人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据悉,与月球探测相协调,我国对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行星际空间探测的方案研究也正在进行当中。
关键词 火星探测 月球轨道 中国航天史 嫦娥一号 空间探测 小行星 行星际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 推进研究院整体发展
17
《航天工业管理》 2009年第10期I0008-I0009,共2页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被誉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事业的摇篮,在固体运载火箭、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研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四院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先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 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被誉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事业的摇篮,在固体运载火箭、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研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四院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先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成为我国国防装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院 科学发展观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固体运载火箭 导弹武器系统 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航天史 国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爵金笔”搭载“神州六号”进入太空
18
《中国制笔》 2005年第4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太空 神州 搭载 金笔 天地往返系统 中国航天史 空间飞行器 中华民族 探月计划 嫦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抽样方法”中的核心素养
19
作者 赵邦一 李丽娜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 2023年第5期18-19,共2页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是三种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这三种抽样方法都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凸显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题型一:简单随机抽样问题例1(1)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某中学为此举行了...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是三种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这三种抽样方法都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凸显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题型一:简单随机抽样问题例1(1)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某中学为此举行了“讲好航天故事”的演讲比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简单随机抽样 抽样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数据分析 演讲比赛 中国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夏第一星:东方红一号——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35周年
20
作者 庞之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5年第8期34-35,共2页
2005年4月2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35年前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 卫星发射 纪念 人造地球卫星 2005年 中国航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