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对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影响——从“五四”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2期60-72,I0007,I0008,共15页
考察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应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入手。文化的自主性决定了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的自主性,而文化自主性的形成,又未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期间经... 考察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应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入手。文化的自主性决定了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的自主性,而文化自主性的形成,又未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期间经历了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国民革命的高涨和转折、抗日战争的爆发等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运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针对文艺的立场、态度和方法。而在抗战背景下,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文化根基和中国革命实际的文艺观也在此过程中日益凸显。这种文艺观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产生了强大影响。认识这段历史,对我们思考新时代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建构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抗日战争 文艺座谈会 传统文化 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元理论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谭好哲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4-17,I0001,共15页
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这是一个包含不同理论面向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在... 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当下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已成为摆在文艺理论和批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这是一个包含不同理论面向的宏大系统工程,需要在面向现实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实践维度上展开具体理论之思,更需要在面向文艺评论“元理论”问题的思辨维度上展开抽象思想之辨。就后一维度而言,需要解决许多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有大小、主次之分,其中哲学基础、建构路径、文艺观念、标识概念、批评标准等是最为主要的几个方面。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的建构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其具体建构路径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走“两个结合”的道路,而文艺观念、标识概念和批评标准则是其不可缺少的内容构成,它们既是文艺评论话语知识体系建构的核心或主体内容,也是实践维度上文艺评论话语生产得以生成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评论话语 知识体系 中国自主 哲学基础 建构路径 内容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互鉴:建构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新视野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顺庆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4-17,I0001,共15页
中国文艺评论自成体系、自成特色、自成话语,广涉诗文、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然而,近现代以来形成的“崇西”“唯西”文明观,忽视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异质性,以西方文明为标尺、以西方理论为元话语,遮蔽、歪曲、贬... 中国文艺评论自成体系、自成特色、自成话语,广涉诗文、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然而,近现代以来形成的“崇西”“唯西”文明观,忽视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异质性,以西方文明为标尺、以西方理论为元话语,遮蔽、歪曲、贬低着同为理论话语的中国文艺评论。本文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首要任务在于重塑文明观,这是各学科(含文艺评论体系在内)能否挣脱既有西式框架束缚,实现自我反思与创新的根本前提。重塑文明观,秉持文明互鉴的视野重审中国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重现“历史中”“世界中”“文明中”的中西文艺评论话语的对话与互构,最终落实到创新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艺评论话语,是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观 文明互鉴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文艺评论话语体系 变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主影视理论评论话语体系的建构维度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卫防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32-42,I0002,共12页
中国自主影视理论评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命题,民族话语、现代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四个维度是该体系建构的主要维度和目标。民族话语主要表现为中国影视理论评论体系中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审... 中国自主影视理论评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命题,民族话语、现代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四个维度是该体系建构的主要维度和目标。民族话语主要表现为中国影视理论评论体系中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审美观;现代话语主要呈现为这一体系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以及与西方理论的平衡性;大众话语主要体现为这一体系生产和传播的大众性;国际话语主要体现为这一体系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以上四个维度在中国自主影视理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中“四位一体”并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影视理论评论话语体系 民族话语 现代话语 大众话语 国际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吉方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46-54,I0002,共10页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中国文艺评论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话语自主建构是其重要呈现方式。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仅仅是话语本身...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中国文艺评论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文艺评论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话语自主建构是其重要呈现方式。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仅仅是话语本身的问题,还应该深植于它的问题指向与方法创新过程。从学科角度看,中国文艺评论有其独特的思想资源和文化特性,这方面的内容是其“中国”属性的标识;从学术角度看,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建构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评论、评析、鉴赏、论说层面,“建构”之所以是“建构”,还需要展现出对当代文艺问题的理论把握的高度、思想表达的厚度、时代观照的深度,最终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评论 话语建构 自主知识体系 方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7
作者 顾春芳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0-39,共20页
作为理论形态的艺术评论话语体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建构中国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是进行学术讨论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宗旨、规划和框架则是重中之重... 作为理论形态的艺术评论话语体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建构中国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是进行学术讨论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宗旨、规划和框架则是重中之重。当下的重点是:为中国特色戏剧和影视话语体系的建构,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寻找到更切实际的“中国方案”;为中国特色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体系规划纵深拓殖的学术版图;为学术共同体的合理分工与高效生产提供隐性资源;同时为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效能贡献战略性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和影视学 评论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阐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之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明辉 王扬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4-160,F0003,共18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论述精神,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及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理论研究基本成就、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论述精神,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及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理论研究基本成就、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系统探讨了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价值、理论品质、内容框架和建构原则、目标及路径。研究指出,从长期看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是建构一套中国自主、体系完备、切合时情、融合贯通、支撑实践的高水平审计知识体系,建构路径包括中国传统审计文化的学理化发展、中国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挖掘、中国审计经验的理论解释和中国审计制度文本的学理研究等十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宝贵 李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加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文章首先从研究领域、研究论域、研究范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回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涉及的学科领域有限、研究内容不够深... 加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研究,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文章首先从研究领域、研究论域、研究范式、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回顾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涉及的学科领域有限、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范式有待完善、研究作者较为分散、研究机构较为集中。继而提出未来展望,要扩大学科领域、拓展研究论域、建构研究范式、加强团队合作、搭建研究平台。以期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研究进展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概念遴选、现实审视与遵循理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琪 李经展 +2 位作者 柴宏琴 夏冉 梁嘉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8,共10页
新时代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全面科学反映本土化体育学本质、功能和规律的知识系统。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文献计量等方法,深入探究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学术概念、现实审视与遵循理路。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新时代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全面科学反映本土化体育学本质、功能和规律的知识系统。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文献计量等方法,深入探究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学术概念、现实审视与遵循理路。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遴选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课程思政、真义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华武学、轻体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大武术观、项群理论和体育健康促进”十个中国当代体育学原创学术概念示例。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体育学原创学术概念学理性不强,体量不足,新生知识增长缓慢。体育学知识生产途径单一,未有效形成对中国本土化体育实践的理论回应。国际体育学术影响力、学术竞争力、学术引领力和学术传播力羸弱。据此提出,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为引领,丰富中国特色体育学原创学术概念供给。不断夯实体育学科体系的“知识基座”,廓清中华传统优秀体育学术思想谱系。坚持“田野导向”的建构视角,处理好体育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之间的关系。以国内外体育学术话语传播为纽带,自觉地推进体育学术国际话语权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学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体育学原创学术概念 体育学术话语 知识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学术自信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州 王耀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46,共6页
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以充分的学术自信,肯定中国音乐宝藏、中国音乐理论宝库、中国音乐文献、考古发现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传承弘扬价值,继承中国音乐理论优良传统,让中国传... 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中的体现。我们应该以充分的学术自信,肯定中国音乐宝藏、中国音乐理论宝库、中国音乐文献、考古发现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传承弘扬价值,继承中国音乐理论优良传统,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焕发出时代的青春;以高度的学术自信,克服"单向度接轨"的局限,提倡"双向度接轨",批判地借鉴外来音乐学研究的有益成份,推动和促进中国特色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增强学术自信,以中国实际为出发点,扎根于中华民族音乐优良传统,实现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建构,以宽广的襟怀、阔大的气度,以自主性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具备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音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信 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继承传统 民族身份认同建构 借鉴吸收融合 双向度接轨 自主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国国际话语主体问题探析
12
作者 赵士发 李倩倩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88-96,348,349,共11页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推动着中国国际话语主体的确立,但西方哲学内在的主体性困境及革命实践中利益主体与实践主体、话语主体的分裂导致中国的国际话语主体始终难以确立.中国的国际话语主体和国内话语主...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推动着中国国际话语主体的确立,但西方哲学内在的主体性困境及革命实践中利益主体与实践主体、话语主体的分裂导致中国的国际话语主体始终难以确立.中国的国际话语主体和国内话语主体是统一的,在具体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与实践性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明确了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起点、理论基点和实践落脚点,并进一步将由此延伸出的独立自主思想应用于国际交往实践中,促进中国国际话语主体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国际话语体系 话语主体 人民主体 独立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