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文本与中国翻译话语的再考察(1949-1966) 被引量:1
1
作者 耿强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18-128,F0003,共12页
分析从翻译话语的角度考察译本的副文本对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梳理建国十七年(1949-1966)英国文学汉译本的序跋这两类副文本,对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翻译理论"神化说"提出质疑。这一时期的译本序跋主要由出... 分析从翻译话语的角度考察译本的副文本对重构中国翻译话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梳理建国十七年(1949-1966)英国文学汉译本的序跋这两类副文本,对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翻译理论"神化说"提出质疑。这一时期的译本序跋主要由出版者和译者负责,他们发挥意识形态守门人的功能,教育和引导读者按照社会公共话语的规范阅读文学作品。译者保持权威的批评者和谦卑的翻译者的双重姿态。理想中的翻译标准围绕着忠实、畅达、朴素、精简等话语展开。这一时期的翻译话语是社会主流或公共话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深受特定时期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影响,本身并不具有明显的自主性。翻译主要承担着揭露敌人、教育群众、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它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的游戏,而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一话语在改革开放后被国内学术界远离意识形态,走向美学和科学的诉求所抛弃,而"神化说"则被建构为建国十七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公共话语 中国翻译话语 副文本 “神化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艳 《今古文创》 2021年第27期120-121,共2页
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 全球化时代需要翻译通过能动性干预助推本国文化向世界文化舞台中心迈进,拥有翻译话语者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导性。本文从翻译话语概念和中国翻译话语特点出发,讨论了文化自信理念下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的意义,并提出中国翻译话语重构策略,即:增强中国翻译理论自信,增强中国译者的主体性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做好文化典籍外译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翻译话语 重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翻译话语的重塑——以外交翻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芳菲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8期144-145,153,共3页
在西方强势话语的干预下,我国的翻译事业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翻译话语的重塑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翻译是两国语言和文化沟通的桥梁,而两国互通有无又必然涉及外交翻译。该文在保留文本异质性... 在西方强势话语的干预下,我国的翻译事业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翻译话语的重塑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翻译是两国语言和文化沟通的桥梁,而两国互通有无又必然涉及外交翻译。该文在保留文本异质性的视角下,以外交翻译为例,揭示了重塑中国翻译话语的原因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中国翻译话语 外交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评廖七一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4
作者 王祖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掀开了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研究 翻译批评话语 《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个平行语料库的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索--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翻译教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洪涛 刘倩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3期66-75,共10页
本研究自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平行语料库与学习者平行语料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特色话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自建的两个平行语料库为平台,以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原则为参照... 本研究自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汉英平行语料库与学习者平行语料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国特色话语汉英翻译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自建的两个平行语料库为平台,以吉拉里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原则为参照,以李志厚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框架并根据翻译教学的特点对其进行修订与扩展,提出了包含六大环节、九个步骤的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以期借此提升学生有关中国特色话语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在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平行语料库 中国特色话语翻译教学模式 翻译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商务环境下中国特色话语翻译
6
作者 米玲瑾 徐李 《海外英语》 2022年第8期28-29,共2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生态翻译学作为新兴的翻译理论,对中国-欧洲博览会和商业博览会等大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交流层面对这种大型涉外商务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生态翻译 大型涉外商务活动 中国特色话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时政话语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现象分析
7
作者 郭春莹 高明乐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我国时政话语英译策略与以往相比趋于灵活,逐渐从“以我为主、紧跟原文”向“意义忠于原文、形式贴近译语”转变。但在我国权威政治文献翻译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明显不同于英文行文习惯的中国英语现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其... 我国时政话语英译策略与以往相比趋于灵活,逐渐从“以我为主、紧跟原文”向“意义忠于原文、形式贴近译语”转变。但在我国权威政治文献翻译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明显不同于英文行文习惯的中国英语现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其英文版是一个合适的范例,可以基于此探讨中国英语在该文本词汇层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背后的语言及政治动因,以期加深对政治翻译领域中国英语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思考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中国时政话语翻译 中国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英国文学翻译副文本特征与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小梅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8-95,共8页
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 本文依照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对“十七年”时期中国大陆英国文学译本内文本进行考察,发现其整体性特征如下:1)相当普遍和广泛地运用了包括脚注、章节/卷尾注和尾注在内的注释;2)图像副文本较多,包括作者像、情节插画等;3)序/跋和译后记内容翔实;4)印刷版式由繁体竖排逐渐转向简体横排。这些特征表明当时的翻译活动是一种深度译介行为,副文本主要发挥了以下四大功能:1)体现该时期译者的诗学观、翻译观和读者观;2)普及世界知识,提升民众文化水平;3)进行意识形态教化和引导;4)助推翻译批评和译介学研究。显然这些副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该时期翻译话语的多样性和直观性,当同正文本一道纳入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建构的考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1949-1966) 英国文学译本副文本 整体性特征与功能 中国翻译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