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美学史研究历程中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9,共6页
自现代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三个方面相关联:一是美学观念的输入与中国美学研究框架的出现和展开,二是由移植西方美学原理著作而来的模式对中国美学史写作的阻碍,三是在中外对话中力图凸显中国美学特色。这三个方面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 自现代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与三个方面相关联:一是美学观念的输入与中国美学研究框架的出现和展开,二是由移植西方美学原理著作而来的模式对中国美学史写作的阻碍,三是在中外对话中力图凸显中国美学特色。这三个方面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基础和面貌,也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三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美学学科 中国美学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柏青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三十年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表明中国美学史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并正日趋成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成就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史著作的写作,总结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有二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成果显著,二是问题不少。对它们加以总结能使我们更好地... 三十年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表明中国美学史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发展,并正日趋成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成就主要表现为中国美学史著作的写作,总结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有二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成果显著,二是问题不少。对它们加以总结能使我们更好地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中国美学史著作写作 成果显著 问题不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之构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功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21世纪的中国美学史研究应当实现美学思想和审美形态的结合 ,克服把中国美学史写成美学理论史的偏向。美学史的撰写可围绕历史复活、现时视界、现象描述、经验揭示几方面来展开 ,还需要有史感———体现出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深邃的历史感 ... 21世纪的中国美学史研究应当实现美学思想和审美形态的结合 ,克服把中国美学史写成美学理论史的偏向。美学史的撰写可围绕历史复活、现时视界、现象描述、经验揭示几方面来展开 ,还需要有史感———体现出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深邃的历史感 ,而构合为史感的 ,应是当时性的呈示和历时性的展示。在基本撰述方式上 ,应以描述与评价、史实与史论、判断与感悟、思辨与体验、个案分析与整体把握、实地考察与资料占有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美学思想 审美形态 史感 撰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总结与出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伯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76,共3页
《全史》是祁志祥长期从事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是古代文论研究出身,在钻研古代文论时就已开始酝酿对美学问题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初,他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心得写成《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书出版,里面即已包含其美学思想的... 《全史》是祁志祥长期从事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是古代文论研究出身,在钻研古代文论时就已开始酝酿对美学问题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初,他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心得写成《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书出版,里面即已包含其美学思想的胚芽。21世纪伊始,他将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整理成专著《中国美学原理》,由此跨进了美学研究领域。2008年,他出版《中国美学通史》三卷本,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古代文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研究 美学问题 文学原理 硕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文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92,共2页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姚文放中国美学研究在前几年曾好好地“热”过一阵子,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于是我们有了一批纵论两、三千年中国美学史的宏篇巨制,其理论贡献和学术价...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姚文放中国美学研究在前几年曾好好地“热”过一阵子,曾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实绩,于是我们有了一批纵论两、三千年中国美学史的宏篇巨制,其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不可低估。然而与这种通史著作的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文艺美学 思想研究 儒道佛思想 美学思想 苏轼 审美态度 寓意于物 中国美学研究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双重主题——评《中国美学史大纲》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均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143-144,共2页
正如一部交响乐有其必不可少的主题一样,《中国美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书也贯穿着两个主题,即: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点问题;二、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问题,后一个是隐藏在全书背后的主题。我国文化发展走一条... 正如一部交响乐有其必不可少的主题一样,《中国美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书也贯穿着两个主题,即: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点问题;二、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问题,后一个是隐藏在全书背后的主题。我国文化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摆在现代学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在近代思想史上以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之比较研究的方式出现的话,那么,它在当代则主要表现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的研究和把握,在美学领域,就是对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实质和特点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美学史研究 双重主题 大纲 走向世界 现代化 民族特色 本质特点 审美意象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观、理性和审美在历史运动中的统一——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若干断想
7
作者 庄严 《社会科学(甘肃)》 1987年第2期39-44,共6页
前提是“质的规定性”顾名思义,中国美学史,是中国的美学史,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历史上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范畴、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而所有这些又都是跟我们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定的地理... 前提是“质的规定性”顾名思义,中国美学史,是中国的美学史,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历史上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范畴、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而所有这些又都是跟我们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社会生恬以及由之形成的特定的民族心理素质分不开的。因此,一方面:既要将中国美学史放在“中国的”这个“特写境头”中,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来把握,充分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璀灿特色;又要将它放在“美学的“这个“分摄镜头”中,作为一个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来描述,使它和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真正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历史运动 审美意识 民族心理素质 质的规定性 断想 理性 文艺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遍意识:中国美学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 被引量:5
8
作者 薛富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8-194,共7页
普遍意识缺乏是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之突出局限。当代中国美学需走出本民族文化特色守护神角色 ,以人类文化共性为立足点。超越中华审美精神个性 ,以中华审美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审美共同性问题之普遍意识是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自我超越... 普遍意识缺乏是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之突出局限。当代中国美学需走出本民族文化特色守护神角色 ,以人类文化共性为立足点。超越中华审美精神个性 ,以中华审美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审美共同性问题之普遍意识是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自我超越、深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自然审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传统 ,此正为西方美学之弱项 ,深入、系统地研究此三大传统 ,将大有益于中国美学史和美学基础理论研究 ,亦大有益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普遍 意识 工艺审美 西方美学 自然审美 生活审美 大传统 立足点 基础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文放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80-88,共9页
对于中国美学来说,对世纪是一个反思的时代。20世纪百年美学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采取了三种形式:批判、建构和发扬,它们又与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应。从世纪初到1949年为批判期,主要引进国外美学之标准以检讨中国传统美学;80年代为... 对于中国美学来说,对世纪是一个反思的时代。20世纪百年美学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采取了三种形式:批判、建构和发扬,它们又与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应。从世纪初到1949年为批判期,主要引进国外美学之标准以检讨中国传统美学;80年代为建构期,主要守持中国美学的本位以建构中国传统美学;则年代为发扬期,通过比较美学的建立将中国传统美学推向世界美学舞台,使其精蕴得到发扬光大。百年美学也为即将到来的对世纪美学留下了深长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百年美学 中国美学史研究 比较美学 王国维 现代美学 西方美学 美学思想 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千年的美学旅程——《中国美学通史》评介
10
作者 戴宁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2-263,共2页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从人才培养到分类研究,我国美学研究领域确实是成绩斐然,其中尤其在中国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它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叶朗先生主编的《中国美学通史》(以下简称“叶著”)的出版。这部著作共分8卷,近300万字,...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从人才培养到分类研究,我国美学研究领域确实是成绩斐然,其中尤其在中国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最为突出,它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叶朗先生主编的《中国美学通史》(以下简称“叶著”)的出版。这部著作共分8卷,近300万字,从先秦开始,历经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至于现代,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近三千年美学发展的历史,梳理了中国固有的美学理论演变的脉络,反映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气质。这部堪称为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体现了当代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非常值得赞赏和推荐。而细加读之,启发尤多,现细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研究 通史 评介 最新成果 魏晋南北朝 分类研究 人才培养 美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