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尿酸与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及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宋梦姣 王睿琪 +4 位作者 曹灿 程光森 刘羽 李忠亮 杨建豪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究血尿酸与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珠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缺... 目的探究血尿酸与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珠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9例。依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280μmol/L组(n=50)、280.1~331μmol/L组(n=50)、331.1~398μmol/L组(n=50)和>398μmol/L组(n=49)],分析各组血尿酸与TOAST分型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发病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0~2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3~6分为预后不良组(n=42),比较两组预后与血尿酸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血尿酸组TOAS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血脂异常占比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OR=2.984,95%CI:1.603~5.553,P=0.001)和血脂异常(OR=2.600,95%CI:1.442~4.686,P=0.001)均与高血尿酸水平有关。不同预后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NIHSS评分和基线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较低基线Barthel指数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0.905,95%CI:0.867~0.944,P=0.000)。结论血尿酸与首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和预后未显示出相关性,但是男性和血脂异常均与高血尿酸有关,且较低基线Barthel指数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血尿酸 TOAST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改良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瑞乐 马跃涛 王拥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10,共3页
目的分析该缺血性卒中改良分型(简称K-TOAST分型)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以及各卒中亚型的比例,并与传统TOAST分型进行比较。方法 408例患者接受了前瞻性的全面脑血管检查,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独立进行了K-TOAST和TOAST分型,比较这两种分型的观... 目的分析该缺血性卒中改良分型(简称K-TOAST分型)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以及各卒中亚型的比例,并与传统TOAST分型进行比较。方法 408例患者接受了前瞻性的全面脑血管检查,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独立进行了K-TOAST和TOAST分型,比较这两种分型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及各亚型的构成比。结果 K-TOAST分型里比例最高的亚型是动脉粥样硬化型,其后是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传统TOAST分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新分型系统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83(P<0.01)。结论 K-TOAST分型可减少原因不明型卒中患者数量,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TOAST分型 脑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及静脉溶栓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海暴 杨静 +5 位作者 沈永玲 齐丽敏 冯丽 张冠文 桑晓一 程瑞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3期56-59,共4页
目的评测轻型缺血性卒中TOAST各亚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预后。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56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36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静脉溶栓组),120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未溶栓组),并... 目的评测轻型缺血性卒中TOAST各亚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短期预后。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56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36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静脉溶栓组),120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未溶栓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TOAST病因分型。治疗90 d后评测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其中NIHSS评分0~1分、mRS为0~1分者定义为良好结局,并比较两组患者90 d内脑出血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结果静脉溶栓组患者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溶栓组(P<0.05)。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亚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良好结局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溶栓者(P<0.05),其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轻型缺血性卒中,尤其是LAA型患者90 d内良好结局的比例,减少复发率,安全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缺血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丽娜 郑禹樵 +5 位作者 尹雪梅 王玉琳 张俊 项宁 栗静媛 秦学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心源性AIS患者101例。依据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和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标准对所有受试者病因进行分型。对比两种分类系统在检查前后各病因分型的构成比。结果TOAST分型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小动脉闭塞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5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小动脉闭塞型,7例LAA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6例(25.74%)患者的病因诊断,TOAST分型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5.425,P<0.01)。CISS检查结果显示,有10例穿支动脉疾病型、1例其他原因型及4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LAA,9例LAA及3例不明原因型修正为其他原因型,共修正27例(26.73%)患者的病因诊断,CISS检查前后构成比比较(χ^(2)=17.300,P<0.01)。结论HRMRI对老年非心源性AIS的精准病因分型具有诊断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TOAST系统 中国缺血性亚型系统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瑜 张小会 +1 位作者 魏爱宣 张晓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2期98-99,共2页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特点。方法将发病7 d内在意识状态、眼球运动、上下肢活动中任何1项有≥2分和或在语言功能中有≥3分的加重患者,划分为进展组(72例);病情稳定患者划分为非进展组(205例)。分析其分型及与进展的关系,比较...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特点。方法将发病7 d内在意识状态、眼球运动、上下肢活动中任何1项有≥2分和或在语言功能中有≥3分的加重患者,划分为进展组(72例);病情稳定患者划分为非进展组(205例)。分析其分型及与进展的关系,比较进展时间,记录临床数值,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患者进展率最高,后循环梗死(POCI)占进展患者的比率最高。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在1 d内进展显著,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在1 d^1周内进展较为显著。在进展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中,两组头晕、血管狭窄、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白细胞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血管狭窄及斑块、高血压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治疗时要注意干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减少其发生率,恰当治疗,对预防和改善转归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 分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TWEAK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应用价值研究
6
作者 李梦真 查江杰 +3 位作者 韩鹏飞 程铭 周硕 陈志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1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sTWEAK)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评估sTWEAK在IS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137例IS患者(IS组)和9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因子(sTWEAK)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评估sTWEAK在IS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137例IS患者(IS组)和9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对IS患者进行分组。对IS患者不同分组中血清sTWEAK浓度进行比较,评估sTWEAK对IS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IS组血清sTWEAK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不同TOAST分型组间的血清sTWEAK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TWEAK与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呈正相关(r=0.780、0.790,P<0.001)。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sTWEAK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sTWEAK预测IS的最佳截断值为623.895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联合检测sTWEAK和Hcy预测IS的AUC为0.881。结论sTWEAK与IS的病情严重程度及TOAST分型有关,并且是IS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清sTWEAK>623.895 pg/ml时对IS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sTWEAK和Hcy可以提高对IS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WEAK 缺血性 美国国立卫生院量表评分 TOAST分型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ISS分型
7
作者 闫俊杰 高鹏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及瓣膜性心房颤动(VAF)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探讨NVAF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9例NVAF及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N... 目的通过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及瓣膜性心房颤动(VAF)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探讨NVAF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9例NVAF及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CISS分型,比较NVAF组(96例)及VAF组(33例)年龄、相关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VAF组主要表现为复合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卒中(包括CS+LAA型及CS+LAA+PAD型)占60.4%,两组患者卒中CISS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NVAF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是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缺血性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对缺血性卒中TOAST各亚型复发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加美 覃思源 +3 位作者 肖露露 许丽丽 白文 徐格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高血压与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定论,但其对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与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卒中注... 目的:高血压与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定论,但其对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与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注册的患者,最终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1114例。按照急性卒中Orgl 10172治疗试验(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 TOAST)分型对其进行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elerosis, LAA)315例(28.3%)、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 CE)212例(19.0%)、小动脉闭塞型(small-artery occlusion, SAO)266例(23.9%)、不明原因及其他病因型(other determined and undetermined etiologies , Other)321例(28.8%)。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高血压对缺血性卒中各亚型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19.4±10.3)个月,158例(14.2%)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卒中复发。高血压患者卒中复发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16.5%vs 10.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2,95%CI:1.181~2.512,P=0.005)。 TOAST分型中,高血压可增加LAA亚型(HR=3.767,95%CI:1.866~7.585,P=0.001)和SAO亚型(HR=3.838,95%CI:1.156~12.740,P=0.028)卒中的复发风险,对CE亚型和Other亚型复发影响不显著(CE亚型:HR=0.773,95%CI:0.370~1.615,P=0.493;Other亚型:HR=1.498,95%CI:0.590~3.807,P=0.395)。结论高血压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增加LAA亚型和SAO亚型卒中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缺血性 复发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与血Hcy、hs-CRP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曹文艳 安中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4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发病并在72 h之内入院的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TOAST分型并测定其血浆Hcy、h...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发病并在72 h之内入院的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TOAST分型并测定其血浆Hcy、hs-CRP,分析二者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02例,TOAST分型中小动脉性卒中(SAO)最多(40%),其次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34.3%),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最少(3.0%);血浆Hcy水平在LAA型中最高(P〈0.05);hs-CRP水平在LAA及SAO型中最高(P〈0.05)。对于2型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的患者,Hcy(OR=1.472,95%CI:1.225-2.629)、hs-CRP(OR=1.841,95%CI:1.143-2.966)是LAA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OR=2.990,95%CI:1.175-7.639)是SAO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以LAA及SAO为主,检测血Hcy、hs-CRP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急性缺血性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亮 赵永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征象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每例均于入院当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入院48 h内行颅脑MRI检查,记录新发梗死病灶的部位及面积,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中医辨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征象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每例均于入院当天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入院48 h内行颅脑MRI检查,记录新发梗死病灶的部位及面积,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灶梗死部位、面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死部位最多位于基底节区,脑干、脑叶次之,小脑较少;在梗死面积上,以腔隙性脑梗死最多见;研究显示不同的病变部位及梗死面积大小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辨证分型与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其危险因素、复发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丽 李婉婷 韩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病因分型构成,分析各亚型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按照TOAST标...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病因分型构成,分析各亚型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随访1年,将复发及因复发而死亡记录为终点事件,分析TOAST各亚型构成、相关危险因素及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研究队列421例,其中复发及因复发而死亡共58例,复发率为13.8%,TOAST各亚型构成比中:不明原因型最多(42.3%),其他明确病因型最少(0.2%)。各亚型中1年复发率:心源性栓塞型最高(33.3%),不明病因型次之(14.6%),其他明确病因型无复发。各亚型间性别、年龄、TC、LDL、FIB、GLU、个人史,既往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AST分型作为一种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方法,可以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会新 赵芳晴 +1 位作者 张馨妍 侯晓雯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9期785-790,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全面系统的评价中国人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国人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全面系统的评价中国人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国人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11046例研究对象,其中预后良好组8016例,预后不良组3030例。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尿酸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WMD=18.44μmol/L,95%CI(3.20,33.68),P<0.05]。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结果稳定、可靠。结论中国人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可能相关,并且预后良好的患者尿酸水平更高,提示尿酸水平较高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预后功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急性缺血性 预后 中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毕建忠 许顺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0期66-67,共2页
在我国,脑卒中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性使得至今尚无公认适用的治疗方法.鉴于在病理和病理... 在我国,脑卒中是引起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性使得至今尚无公认适用的治疗方法.鉴于在病理和病理生理上,脑组织损害是以脑缺血为中心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出现的损伤与修复的调控是不同的,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要根据病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缺血性坏死 血液供应 致残 脑组织损害 动态发展 障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CISS分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雷 齐江彤 陈伟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7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展性卒中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29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N... 目的分析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进展性卒中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29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END组(进展组)及非END组(非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理化指标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此外将END组入选患者参照CISS分型标准,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间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99例,90例发生END;END与非END组比较,低密度胆固醇、糖尿病、NIHSS评分、颈动脉狭窄、心房颤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SS分型中(UE、OE组样本量太少不做统计),LAA组发生比例最高(46.7%),LAA组在低密度胆固醇、颈动脉狭窄占比最高,CS组在房颤、NIHSS评分占比最高,PAD组在糖尿病占比最大.结论END发生率较高,其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存在颈动脉狭窄、低密度胆固醇增高的LAA型AIS患者需警惕END的发生;CS组需警惕房颤及NIHSS评分高的AIS患者;而PAD组需警惕存在糖尿病的AI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缺血性亚型 急性缺血性 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应重视的几个环节 被引量:3
15
作者 熊家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医药疗法 急性缺血性 影像学检查 静脉给药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云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 进展性 治疗 病因 神经功能损害 神经功能障碍 亚型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AST和OCSP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林璋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TOAST和OCSP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云梦县人民医院收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58例。根据是否使用rt-PA溶栓治疗分为rt-PA组和非rt-PA组,根据TOAST分型... 目的:分析TOAST和OCSP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云梦县人民医院收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358例。根据是否使用rt-PA溶栓治疗分为rt-PA组和非rt-PA组,根据TOAST分型方法和OCSP分型方法分型。观察不同组别和分型患者的预后。结果:rt-PA组和非rt-PA组入院时的GCS评分相比,P>0.05;出院时的GCS评分相比,P<0.05,rt-PA组更高;入院时的NIHSS评分相比,P<0.05,rt-PA组更高;出院时的NIHSS评分相比,P>0.05。所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LAA患者的占比、SAO患者的占比较高,LAA患者的病死率、SAO患者的病死率较低,与CE患者、SOE患者、SUE患者相比,P<0.05。出院时NIHSS评分方面,SAO患者、SOE患者、SUE患者较低,与LAA患者、CE患者相比,P<0.05。出院时NIHSS评分方面,LACI患者较低,与PACI患者、POCI患者、TACI患者相比,P<0.05;TACI患者较高,与PACI患者、POCI患者相比,P<0.05。结论: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TOAST分型中SOE和SUE患者占比虽然较低但病死率较高,SAO患者的短期预后较好,OCSP分型中LACI患者的短期预后较好,TACI患者的短期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ST分型 OCSP分型 急性缺血性 溶栓治疗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18
作者 蒋晗 宋春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根据The Trial of Org101172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诊断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1(LAA组),诊断为其他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2(其他病因分型组);对照组为同期行健康体检者5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都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监测。结果:观察组1、2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1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2(P〈0.05)。结论: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尤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I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玉捧 高建华 牛春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9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21例TACI型SIP患者,首先对16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阳性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SI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史、入院时体温、... 目的探讨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121例TACI型SIP患者,首先对16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阳性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SI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史、入院时体温、加拿大卒中量表(CNS)评分、高血糖、TG、纤维蛋白原、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8个变量与TACI型SIP发生显著相关(P<0.05);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高血糖3个因素是SIPTACI亚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水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高血糖在TACI型SIP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 TACI亚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兵兵 徐雅 +4 位作者 刘政申 王丽涛 李悦 关梓桐 穆岩 《国医论坛》 2018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中梳理归纳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情况。结果:从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药治疗疗效值... 目的:总结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中梳理归纳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情况。结果:从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药治疗疗效值得肯定,但整体性研究较少,缺乏标准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病因病机 辨证分型 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