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构成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苗晨 刘志春 +2 位作者 张景 张连翀 李国庆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针对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提出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实现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具有供给导向、元数据质量不高、无法直接支撑决策和行动等局限... 针对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提出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实现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具有供给导向、元数据质量不高、无法直接支撑决策和行动等局限性。结合我国参加地球观测组织的计划和成果,详细阐述了面向全球服务的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内涵,并基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系统架构,另外就优质数据集研制、信息专题服务以及数据应急响应3个案例阐述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实践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观测 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 数据共享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科学对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景贵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系统需要研究新的互操作模式来指导知识枢纽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提升科学决策支撑能力。遥感信息独特优势吸引了国际数字技术大企业的关注和参与,讨论了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持下遥感图像处理新的技术路线,依据遥感科学的概念顾及获取到信息整体链条进行全参数处理,通过构建检验、认证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定量遥感、可信遥感。进一步分析了开放科学目标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需要在实现数据质量和结果复现下,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整链条式处理信息,建立遥感系统之间新的互操作,实现各国用户执法应用的可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开放科学 遥感科学 整链条处理 地球观测系统互操作 可信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系统多级综合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框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衍毓 郭旭东 陈美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3,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全国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土地系统综合观测技术研发、"大数据"平台构建、土地系统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和网络优化布局的总体思路,搭建土地...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系统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全国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的功能定位、组织架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土地系统综合观测技术研发、"大数据"平台构建、土地系统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和网络优化布局的总体思路,搭建土地系统综合观测理论—技术—平台—机制创新架构,提出全国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战略框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研究结果:(1)土地系统是由人文和自然要素构成的人地关系时空系统。土地系统研究的核心是系统各要素动态变化、互馈机制,人—地系统功能演变、协同耦合与优化调控机理。土地系统具有多级、综合、动态性特征,建设土地系统多级综合观测网络,开展持续观测,是加强土地系统科学认知的有效途径。(2)土地系统多级综合观测研究网络建设要围绕数据观测、科学研究、政策创新、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教育科普等功能,形成全国—区域—县域—村镇土地科技创新多级协同组织架构;创新联合共建、人才交流、科研联动、资金保障、数据共享、成果转化等协同机制,完善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围绕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领域,研发土地系统综合观测指标和观测技术体系,构建土地系统综合监测数据管护服务平台;加强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优化全国土地系统综合观测网络布局,形成全国、区域、市县、村镇、地块多层级观测体系。研究结论:建设全国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加强土地系统科学协同创新,可为土地科技联合攻关,土地系统跨尺度、多要素、全方位的科学认知,土地系统科学发展和科学、系统、联动、高效的土地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系统科学 土地系统观测研究基地 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协同创新 土地系统综合观测 数据管护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地球观测平台卫星及其控制系统
4
作者 王存恩 《控制工程(北京)》 1993年第5期57-59,共3页
一前言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研制一颗重3.2吨、以收集地球环境数据、掌握下一代卫星平台技术和模块化技术为主要目的的地球观测平台卫星(ADEOS),该星将于1996年用日本自行研制的H-Ⅱ火箭发射到800km的准太阳同步轨道上(轨道周... 一前言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正在研制一颗重3.2吨、以收集地球环境数据、掌握下一代卫星平台技术和模块化技术为主要目的的地球观测平台卫星(ADEOS),该星将于1996年用日本自行研制的H-Ⅱ火箭发射到800km的准太阳同步轨道上(轨道周期101min、轨道倾角98.6°),轨道寿命为3年。星上通用舱全部由日本自行研制,飞行任务舱上共搭载8种遥感器,其中5种由日本研制,2种由美国研制,1种由法国研制。曾参加技术试验卫星(ETS-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观测平台 控制系统 测地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系统、地球生态系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与综合模拟”中-德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5
作者 张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07-207,共1页
2007年6月18-21日,以“气候系统、地球生态系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与综合模拟”(Conceptual and Integrated Modeling in Climate System, Geo-ecosystem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为主题的中-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成功举... 2007年6月18-21日,以“气候系统、地球生态系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与综合模拟”(Conceptual and Integrated Modeling in Climate System, Geo-ecosystem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为主题的中-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德国蒂宾根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态系统 学术研讨会 气候系统 综合模拟 流域管理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综合气象观测资料共享显示平台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彦平 董保华 +3 位作者 张文龙 史建国 朱冬梅 张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河北省综合气象观测资料共享显示平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覆盖全省,集数据收集与分发、观测资料产品生成、资料存储管理、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该平台实现气象观测资料显示和共享自动化、集约化和图形化,以直观、形象的... 河北省综合气象观测资料共享显示平台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覆盖全省,集数据收集与分发、观测资料产品生成、资料存储管理、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气象信息共享业务系统。该平台实现气象观测资料显示和共享自动化、集约化和图形化,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文字的方式在网络上发布产品,便于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及相关行业用户共享气象信息。这里主要从平台结构设计,平台实现的功能,以及平台建设中核心技术的实现等方面介绍河北省综合气象观测共享显示平台建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观测资料 信息共享 业务系统 显示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简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煌 刘玖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是“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平台,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承建。其主要任务是基于新时期大融合、大感知、大数据理念,采用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融合集...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一体化平台是“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平台,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承建。其主要任务是基于新时期大融合、大感知、大数据理念,采用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融合集成自然资源系统内外多部门、多要素调查监测与观测数据;开展数据汇聚、分析挖掘、模型模拟,产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多级服务产品,解决当前资源环境变化规律和趋势研判类数据支撑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数据支撑 一体化平台 云计算 自然资源系统 综合观测 数据汇聚 调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平台式惯导系统两点校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太光 杨晓东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26,共4页
为提高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综合校正的精度,同时减小两点校对外界信息的过分依赖,提出了平台式惯导系统不依赖外界航向信息的无阻尼两点校方法。将自抗扰控制技术应用于惯导系统综合校正中,基于平台式惯导的动基座误差模型,设计了扩张状... 为提高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综合校正的精度,同时减小两点校对外界信息的过分依赖,提出了平台式惯导系统不依赖外界航向信息的无阻尼两点校方法。将自抗扰控制技术应用于惯导系统综合校正中,基于平台式惯导的动基座误差模型,设计了扩张状态观测器来估计惯导平台失调角,用以替代外界航向信息。对改进的两点校方法和经典的两点校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北向、方位陀螺常值漂移的估计误差分别由122%,100%降低为5%和3.33%,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提出的两点校方法,大大减小了机动对平台水平精度的影响,提高了两点校的精度,同时无需外界航向信息即可对北向和方位陀螺常值漂移进行准确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 平台式惯导系统 综合校正 两点校 扩张状态观测 无阻尼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泊核试验区自然环境变化的地球卫星观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东生 张华京 +3 位作者 庞西磊 徐冰 张国伟 田新洪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9期31-38,共8页
运用地球卫星观测手段及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及区域调查研究成果,首次对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区进行全面分析及初步综合评价,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核爆炸效应及地质环境响应事件,对人类极端作用与重大工程环境及胁迫影响过程有了清晰实际的第一性材... 运用地球卫星观测手段及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及区域调查研究成果,首次对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区进行全面分析及初步综合评价,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核爆炸效应及地质环境响应事件,对人类极端作用与重大工程环境及胁迫影响过程有了清晰实际的第一性材料,通过宏观清理和典型筛选对试验区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进行逐项材料挖掘及客观评价,为国家安全利用核能与综合评估核环境及机动发展核战略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观测 核试验区 核爆炸效应及地质环境响应过程 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中国罗布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与气动”综合平台广告征订
10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3,共1页
《液压与气动》是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技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7年,自1992年始,《液压与气动》持续被选定为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液压与气动》是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技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7年,自1992年始,《液压与气动》持续被选定为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网络”。2001年,经评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是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中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和唯一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期刊方阵 万方数据系统 科技期刊群 液压与气动 综合平台 学术期刊 广告征订 密封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与气动”综合平台广告征订
11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1,共1页
《液压与气动》是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技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7年,自1992年始,《液压与气动》持续被选定为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液压与气动》是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技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7年,自1992年始,《液压与气动》持续被选定为机械、仪表类学科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网络”。2001年,经评选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是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中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和唯一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期刊方阵 万方数据系统 科技期刊群 液压与气动 综合平台 学术期刊 广告征订 密封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壳幔结构与动力学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制约:“羚羊计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俊猛 张培震 +17 位作者 张先康 Xiaohui YUAN Rainer KIND Robert van der HILST 甘卫军 孙继敏 邓涛 刘红兵 裴顺平 徐强 张衡 嘉世旭 颜茂都 郭晓玉 卢占武 杨小平 邓攻 琚长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0-259,共30页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西部盆(盆地)、山(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03年我们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 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 Observation and Probe Experiments),...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西部盆(盆地)、山(山脉)、原(高原)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动力学过程,2003年我们提出并领导实施了“羚羊计划”(ANTILOPE-Array Network of Tibetan International Lithospheric Observation and Probe Experiments),在青藏高原先后完成了羚羊-I(ANTILOPE-I)到羚羊-IV(ANTILOPE-IV)4条二维宽频带台阵剖面,而在青藏高原东西构造结则实施了羚羊-V和羚羊-VI两个三维宽频带台阵探测。另外,我们将前期在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开展的九条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剖面也纳入羚羊计划的总体框架中来。通过“羚羊计划”的实施,我们在中国西部(包括西北部的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以及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取得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综合的第一手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精细的壳幔结构,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西部盆山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主要结论总结如下: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基底的结构与属性,优化了盆地的基底构造格架;建立了天山造山带“层间插入削减”新的陆内造山模式,揭示了印欧碰撞在天山岩石圈缩短44%的去向以及由洋陆俯冲到陆陆碰撞俯冲的转换机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和柴达木盆地的盆山接触关系;获得了塔里木盆地顺时针旋转的深部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证据;确定了青藏高原之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发现目前的青藏高原由南部的印度板块、北部的欧亚板块和夹持于二者之间的巨型破碎区——西藏“板块”构成,首次确定了各自的岩石圈底边界;修正了高原变形的两个端员模型;建立了深部构造对地表地形的制约关系;系统地揭示了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造山带俯冲的水平距离与俯冲角度的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羚羊计划”以其巨大的观测网络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采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等不同学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印度板块俯冲、西藏巨型破碎区发育、塔里木板块顺时针旋转、西部水汽通道提前关闭、中国西北部干旱、沙漠化提前这一深部结构、动力学过程及其对地表地形、油气资源和环境变化的制约关系,推动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计划” 中国西部盆山原 准噶尔盆地 天山造山带 塔里木盆地 阿尔金造山带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 壳幔结构 深部动力学过程 综合地球物理学 地球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联通下一代网络的实践与思考
13
作者 刘韵洁 张智江 金明晔 《中兴通讯技术》 2005年第3期9-15,共7页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效果与效益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未来NGN技术将向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NGN方向继续演进,同时网络承载层技术将逐步从IPv4过渡到IPv6,因此中国联通将积极探索基于IMS的NGN网络架构与组网模式,努力开展面向IPv6的应用实验与推广工作,特别是移动IPv6业务的开发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网络 中国联通 实践与思考 IP多媒体子系统 综合业务网络 移动IPV6 网络平台 QOS保障 多业务 NGN 承载平台 服务质量 承载技术 IPv4 组网模式 网络架构 推广工作 应用实验 文章 软交换 先进性 承载层 IMS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简介
14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54,共1页
戴春山等著的《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一书,为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之七,2011年6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根据我国海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丰富的油气地质勘查资料,并结合2000年完成的“海上油气资源区域快速综合评价技术... 戴春山等著的《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一书,为中国海洋地质丛书之七,2011年6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根据我国海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丰富的油气地质勘查资料,并结合2000年完成的“海上油气资源区域快速综合评价技术”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中国海域及邻区构造单元、演化期次和含油气盆地群,尝试按同一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上的一组盆地(盆地群)来论述其成盆机制和含油系统;阐述了在含油气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早期油气资源综合评价技术,该项技术包括了综合地球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技术 含油气盆地 中国海域 早期 地球动力学背景 含油气系统理论 综合地球物理 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15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医学类 综合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环境类 生物类 农业大学学报 力学类 耳鼻咽喉科 王乃彦 期刊主编 学科分类 通讯类 徐光宪 地质科学 数学类 物理类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源”获广西首批野外观测站
16
《广西林业》 2022年第5期37-37,共1页
2021年12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首批广西野外站认定名单(桂科基字〔2021〕82号),共涉及全区5家野外站。其中,以广西林科院为建设单位,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 2021年12月30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了首批广西野外站认定名单(桂科基字〔2021〕82号),共涉及全区5家野外站。其中,以广西林科院为建设单位,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共建单位的“桂林兴安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入选,为林科院又增添了一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中国科学院 共建单位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西师范大学 漓江 森林生态系统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烟洲模式”生态建设的新样板
17
作者 康美权 《国土绿化》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2023年12月7日,在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立40周年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千烟洲站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搭建地球关键带生态系统立体化观测平台;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导向,研发碳汇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体系;... 2023年12月7日,在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立40周年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千烟洲站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搭建地球关键带生态系统立体化观测平台;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导向,研发碳汇人工林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打造新时代“千烟洲模式”升级版。一时间,“千烟洲模式”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红壤丘陵 生态建设 生态系统 公众视野 观测平台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升级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运行效能统计 被引量:45
18
作者 李雁 梁海河 +2 位作者 孟昭林 裴翀 石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4-509,共6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中对自动气象站的监控情况,将监控平台上2100余套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效能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区域从数据到报率、可用性和可靠性3方面进行统计,并从数... 利用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中对自动气象站的监控情况,将监控平台上2100余套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效能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个区域从数据到报率、可用性和可靠性3方面进行统计,并从数据报文格式错误和数据要素错误两方面对影响自动站效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9—10月全国国家级自动站的数据到报率、可用性和可靠性保持在80%以上,且三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东北区域自动站的运行效能最高,而西南区域的运行效能最低;数据到报率是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条件,在数据到报率一定的情况下,数据报文格式错误较数据要素质量错误更多地影响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第1行格式错误较第2行格式错误对自动站效能的影响程度更大,相对于其他观测要素,地温要素是影响自动站效能高低的主要因子;在地温要素中,不同层次地温对自动站效能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320 cm地温影响程度最大,而5 cm地温影响程度最小,基本呈现出越往地下深处地温要素对效能影响程度越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 自动气象站 运行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霍尔三维模型的气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雁 李峰 郭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31-337,共7页
霍尔三维模型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以我国气象工程中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开发项目为实例,结合气象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从5个阶段的时间维度、7个步骤的逻辑维度和10个方面的知识维度对我国气象工... 霍尔三维模型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以我国气象工程中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开发项目为实例,结合气象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从5个阶段的时间维度、7个步骤的逻辑维度和10个方面的知识维度对我国气象工程项目的霍尔三维模型进行了尝试性研究,结果具有较好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我国气象工程项目的管理依据,同时可为其他行业基于职能式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模型 气象工程 项目管理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of 2014-2016 China's Earth Observation and Earth Science
20
作者 GUO Huadong XIAO Han MA Jianwe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1-780,共10页
The support given by Earth observation data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hange,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xtreme events,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 The support given by Earth observation data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hange,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xtreme events,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needs.This field is also moving towards systematization,platforms,and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In December 2015,nearly 200 part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agreed in Paris to make arrangements for global action i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by 2020.China jointly issued a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strategy for cities in 2016 and then elevated national action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China's Earth Observation and Earth Science development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as it supports the national civil space infrastructure and high-resolution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科技进步 中国 区域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对地观测系统 空间基础设施 地球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