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绣球和中国绣球杂交F1代雄性育性评价
1
作者 张华 杨紫薇 +4 位作者 邱帅 杨曾华 杨振翼 孙明 刘秀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为获得能够用于进一步杂交的种间杂交F1代,培育出兼具优良观赏特性和较强适应性的绣球种间杂交品种,以大叶绣球‘星之樱’(H.macrophylla‘Hoshinosakura’)和中国绣球(H.chinensis)种间杂交F1代为材料,通过花粉形态观察、花粉活力及粒... 为获得能够用于进一步杂交的种间杂交F1代,培育出兼具优良观赏特性和较强适应性的绣球种间杂交品种,以大叶绣球‘星之樱’(H.macrophylla‘Hoshinosakura’)和中国绣球(H.chinensis)种间杂交F1代为材料,通过花粉形态观察、花粉活力及粒径测定、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伸长和回交结实情况统计,探讨了种间杂交F1代不同株系的雄性育性;同时,为探究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观察了F1代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F1代80.42%的花粉形态呈现圆形;但花粉活力极低,平均活力为3.14%;花粉粒径显著低于双亲本,主要分布于10~13μm;F1代花粉均能在母本柱头上附着萌发,不同个体在柱头上花粉的萌发数目、萌发时间和伸长进入子房内的花粉管密度存在差异;F1代回交母本结实率从0至63.41%不等,结实率高的个体,果实内的饱满种子也多。F1代中,XZ7为雄性育性最好的株系,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回交育种。超过半数的F1代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出现异常,中期Ⅱ和后期Ⅱ异常频率最高,分别为82.90%和74.30%。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花粉遗传物质不均衡,从而引起花粉形态、活力、粒径和萌发异常,致使大叶绣球‘星之樱’和中国绣球种间杂交F1代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绣球 中国绣球 雄性不育 减数分裂 花粉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