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简新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5,共11页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概括了中国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成功经验,分析了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说明了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总结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理论方面的重要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面有...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概括了中国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和成功经验,分析了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说明了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总结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理论方面的重要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面有争议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色”所在
2
作者 赵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的共同体。实践证明,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由于国情不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的不同,每个成功的国家都会走出独特的发展路...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经济理论和经济制度的共同体。实践证明,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由于国情不同,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的不同,每个成功的国家都会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中国模式之所以受到热议,根源于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无论承认与否,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尽管目前该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但相信中国社会自身所具有的强大纠错力量,会使原有模式不断创新、不断完善。阐释中国模式,并非想向世界输出中国的做法,而是旨在"总结经验、继续前进",旨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原创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彦斌 洪永淼 +7 位作者 黄少安 刘金全 吕炜 宋铮 田国强 万广华 薛涧坡 张晓波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90,共7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凝练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需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凝练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的研究成果和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在优先资助领域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事实和数据的系统性梳理和总结”、“经济发展与分配、消费关系的演变规律”、“国家治理框架下的政府、市场与社会互动发展规律”、“经济稳定与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及其演变”、“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等六个研究方向,同时提出每个方向的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一般规律 原创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郭连成 李作双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7,共8页
经济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使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全球自由投资体系逐步确立。在这一进程中,投资自由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 经济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使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全球自由投资体系逐步确立。在这一进程中,投资自由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投资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效应日益凸现。然而,投资自由化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总结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开放新格局,仍是中国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自由化 中国经济发展 互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事审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林彬 陈胜蓝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58,共3页
近些年来,国内的法经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相比较国外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1年6月在北京召开,众多专家学者探讨了法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及其在中国改革中的应用。本... 近些年来,国内的法经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相比较国外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1年6月在北京召开,众多专家学者探讨了法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及其在中国改革中的应用。本刊就其中部分专家的主题发言加以整理并摘要发表,以期利用此交流平台,推动我国法经济学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之谜” 改革开放30年 法律制度 审判 经济高速发展 经济学界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性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50,共5页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激烈讨论的一个主题,在勾勒"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命题提出缘起的背景下,按照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定型—推广三阶段划分法,可基本得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q...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激烈讨论的一个主题,在勾勒"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命题提出缘起的背景下,按照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定型—推广三阶段划分法,可基本得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尚处在探索阶段的结论。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可能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性认知的精确表述。理性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所处阶段,对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发达国家范式崇拜的反思以及发展中国家找寻起飞道路均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化体制转轨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一致抑或冲突 被引量:29
7
作者 高帆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7,共13页
本文利用一个供求均衡模型,说明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冲突,这取决于粮食供求变化的相对程度。我国近年来粮食增产不增收、甚至既不增产也不增收,说明粮食供给的扩展并未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致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陷... 本文利用一个供求均衡模型,说明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冲突,这取决于粮食供求变化的相对程度。我国近年来粮食增产不增收、甚至既不增产也不增收,说明粮食供给的扩展并未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致使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陷入“相互制肘、彼此缠绕”的境地,为此,必须通过制度和技术改进,以使粮食供给增加能够伴随着需求的扩展,经济结构转变恰好提供了这种条件。这样,中国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就能从冲突走向一致,从低水平均衡跳向高水平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粮食增产 中国经济发展 冲突 经济结构转变 粮食供给 增产不增收 低水平均衡 均衡模型 供求变化 粮食需求 技术改进 高水平 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70年的区域态势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碚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考察中国经济发展70年的区域态势,前提是要认识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域观特征。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作为一个决定性角色,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在中国经济中,党的作用并非能在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构架中所定义的... 考察中国经济发展70年的区域态势,前提是要认识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域观特征。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作为一个决定性角色,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在中国经济中,党的作用并非能在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构架中所定义的关于“政府”功能的假设中所涵盖。“以党领政”和“以党导经”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质。党的经济地位和角色功能具有超然性,但又对经济活动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穿透性,这种影响力和穿透性体现为全局性“意志”,即决定着70年经济发展价值取向的一贯性。中国经济70年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期是由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来划定的,舍此没有更为科学可信的客观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70年 区域态势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研究:基于经济长波理论视角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1,共9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未来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局背景和行动纲领。要深入理解这一新发展阶段,需要对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未来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局背景和行动纲领。要深入理解这一新发展阶段,需要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演变进行一个历史的、理论的以及现实的考察。为此,文章基于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论,构建了基于技术力、制度力以及两者之间耦合力的三元经济长波分析框架,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变历程,同时从经济长波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进行了理论阐释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长波理论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优势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越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利弊参半的双刃剑,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进程的利大于弊。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源和市场的全球性重新配置正在把这一劣势转化为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优势。经济...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利弊参半的双刃剑,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进程的利大于弊。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源和市场的全球性重新配置正在把这一劣势转化为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优势。经济全球化同时意味着经济运行规则的一体化,在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演进过程中,对外开放效应大于自我改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 大市场 成本优势 廉价劳动力 双刃剑 劣势 全球性 演进过程 利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协同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志锋 米红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42,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协同机制的定量研究,探讨了人口年龄构成与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的就业供求与劳动生产率变化间的互动特点和规律,并通过本文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对我国未来的经济适度人口规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比较劳动生产率 人口控制 中国经济发展 人均GNP 人口总量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 人口增长 产业劳动 人口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正相关关系——基于1991-2010年间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寰 陈万象 +1 位作者 卢秀波 罗子欣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92,共5页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资源经济的概念入手,着重阐述了资源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资源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 资源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 关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银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2,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金融资本逐利性不断强化与资本间竞争加剧、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的介入等因素的共同推动,金融资本全球化迅猛发展。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向全球空间扩张霸...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金融资本逐利性不断强化与资本间竞争加剧、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的出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的介入等因素的共同推动,金融资本全球化迅猛发展。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的金融资本向全球空间扩张霸权以掠夺和获取霸权利润,是金融资本新霸权在全球空间的具体体现。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改革开放前期,以正面效应为主,之后,负面效应逐渐凸显并不断强化。为了应对金融资本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必须走自主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全球化 跨国公司 中国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宗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2,共4页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经济一体化趋势,都通过世界市场的系统整合体现出来。市场参与者多元化、市场交易对象与交易方式多样化、市场规则制度化,构成了世界市场整合的系统框架。世界市场整合,使得国际政治经济...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经济一体化趋势,都通过世界市场的系统整合体现出来。市场参与者多元化、市场交易对象与交易方式多样化、市场规则制度化,构成了世界市场整合的系统框架。世界市场整合,使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与全球化进程的相关性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积极参与世界市场整合过程,全面提高国家竞争力,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世界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史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春华 刘仕俊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4-5,共2页
现行工业化国家的早期模式和苏联模式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寻求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要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寻找规律和经验,同时也要从本国的现实探索中总结教训,... 现行工业化国家的早期模式和苏联模式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寻求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要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寻找规律和经验,同时也要从本国的现实探索中总结教训,走一条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 理论依据 现实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丁俊发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9,共3页
1从中国港口物流的现实可以得出3个基本结论 (1)中国拥有1.8万km海岸线,11万km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 460多个商港.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港口物流 国内贸易 外贸 沿江 货物运输 内河航道 承担 沿海 海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重大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7-76,共10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施工业化的国家也显示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既吸取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点,又吸取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优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工业化...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施工业化的国家也显示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新中国60年来的经济发展,形成了既吸取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点,又吸取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优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工业化的道路、国际环境的影响三个重大方面探讨了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环境和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 工业化道路 国际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经济中期发展前景与“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伟 陈愉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70,共7页
排除大的非不确定性因素 ,世界经济中期内将可能经历一个较长的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的表现不亚于上次繁荣。“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三个因素左右 ,分别为 ( 1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向 ,( 2 )全球战略性资源... 排除大的非不确定性因素 ,世界经济中期内将可能经历一个较长的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的表现不亚于上次繁荣。“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三个因素左右 ,分别为 ( 1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向 ,( 2 )全球战略性资源供求格局 ,以及 ( 3)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向。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将主要借助三大传导机制施加于中国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 “十一五”期间 中国经济发展 全球贸易 国际经济环境 供求 传导机制 全球产业 阶段 发展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及现代化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克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59,共5页
文章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含义、特征及在美国的实践,指出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新经济增长成为可能,而中国经济如想在21世纪实现一系列战略目标和超越式发展则必须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
关键词 经济增长理论 中国经济发展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浩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1,共7页
制度的内生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推动有效率的制度变迁顺利实施的优势。从辩证的视阈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是一种制度比较优势,而非制度绝对优势;是一种制度本土优势,而非制度模仿优势;是一种制度后发优势,而非制度先发优势... 制度的内生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推动有效率的制度变迁顺利实施的优势。从辩证的视阈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是一种制度比较优势,而非制度绝对优势;是一种制度本土优势,而非制度模仿优势;是一种制度后发优势,而非制度先发优势。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主体,主要包括顶层设计的根本性制度、宏观层面的主导性制度、中观层面的支撑性制度、微观层面的基础性制度等。中国改革的制度变迁,能够产生促进经济发展的凝聚效应、激活效应、清障效应、加速效应、相容效应、延续效应等,在结构上支撑起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是在与其他性质的制度对比中确立起来的,制度内生优势的潜力空间就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 制度内生优势 制度变迁 制度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