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核心议题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国光 王佳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1,共1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牵引作用。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坚持和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着牵引作用。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制度基础,抓住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先富与共富、民富与国富的关系。在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改革时代”的现实路径选择——“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暨后改革时代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论坛”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振磊 吴丰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4-159,共6页
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改革杂志社、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暨后改革时代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论坛"于2012年5月11日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 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改革杂志社、西北大学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暨后改革时代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论坛"于2012年5月11日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南方谈话 学术论坛 纪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邑制度、网络式市场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文彬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71,共7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空间理论与采邑经济的概念,并以之为基础考察了我国经济演变的过程和目前经济结构的特点。认为,我国在采邑制度特点遗留较多的情况下寻求市场化,必然走上渐进式的“网络式”市场体系道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提... 文章首先介绍了信息空间理论与采邑经济的概念,并以之为基础考察了我国经济演变的过程和目前经济结构的特点。认为,我国在采邑制度特点遗留较多的情况下寻求市场化,必然走上渐进式的“网络式”市场体系道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提法,正是这一理论逻辑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邑制度 网络式市场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4
作者 王忠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8-43,72,共7页
经济稳步增长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宏观政策的目标所在。治理整顿政策的出台,无疑就是以消除过去的高通货膨胀这一首要经济不安定因素为己任的。二年多的实践,使得通胀问题大为退逆,可谓政策奏效,成效显著。 然而,面对通胀问题消退这... 经济稳步增长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宏观政策的目标所在。治理整顿政策的出台,无疑就是以消除过去的高通货膨胀这一首要经济不安定因素为己任的。二年多的实践,使得通胀问题大为退逆,可谓政策奏效,成效显著。 然而,面对通胀问题消退这一大好局面,我们在经济稳定乃至于社会稳定方面并非可以高枕无忧了。一方面,通胀产生的基础并未根除,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 中国经济体制 转轨时期 增长模式 政府 通胀率 保障性措施 产业结构 治理整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5
作者 白胜玲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61-64,共4页
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基本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宏观调控 分配制度 重大突破 指令性计划 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体系 《决定》 价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邹东涛著《中国经济体制创新》介评
6
作者 高尚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33-35,共3页
《中国经济体制创新》一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思维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二是社会实践性,三是可读性;指出这是一个探索者、思想者在改革开放时代思想历程的写照。同时,就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从改革与开放、宏观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创新》一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思维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二是社会实践性,三是可读性;指出这是一个探索者、思想者在改革开放时代思想历程的写照。同时,就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从改革与开放、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政府改革与企业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中,深刻分析了我国当前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滞后性。为此,要在产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分配公正化、政府管理法制化方面推进改革攻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评 中国经济体制创新 改革攻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国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推进
7
作者 沈立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刘国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
8
作者 卢新波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6-11,共6页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后者)以及两者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 二元特征 国企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 市场失灵 非国有企业 外部影响 国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两大思潮的综合趋向与中国经济体制的选择
9
作者 吴超林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1-12,共2页
西方经济学两大思潮的综合趋向与中国经济体制的选择文/吴超林国家──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构成西方经济学说的全部内容。对三者关系的不同认识,形成了西方经济中的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主要思潮。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基... 西方经济学两大思潮的综合趋向与中国经济体制的选择文/吴超林国家──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构成西方经济学说的全部内容。对三者关系的不同认识,形成了西方经济中的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主要思潮。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基本上是两大思潮辉映相交及至最终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 经济自由主义 国家干预主义 凯恩斯 政府干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效需求不足 资本主义国家 市场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的理论意义
10
作者 鲁保邕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2期65-67,共3页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经济体制的创新。这是一个观念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的综合性的创新过程。中国经济体制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打破了经济体制理论认识上的形而上学;驳斥和推翻了经济体制理论研究中的错...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经济体制的创新。这是一个观念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的综合性的创新过程。中国经济体制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打破了经济体制理论认识上的形而上学;驳斥和推翻了经济体制理论研究中的错误观点;澄清了一些基本经济概念和理论,拓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构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经济体制理论研究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 创新 理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1
作者 马庆泉 《江汉论坛》 1986年第10期14-19,共6页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需要对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深刻的科学分析.但是,现有的一些论著,大多是仅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来阐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而未能兼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角度,揭示我国经济体制改...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需要对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深刻的科学分析.但是,现有的一些论著,大多是仅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来阐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而未能兼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角度,揭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我认为:经济体制的演替和经济运行方式的递嬗,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关系发展阶段的准确表现.认识不到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经济运行方式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阶段 物质技术基础 历史阶段 劳动者 生产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再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警惕以市场化为名推行私有化之实的倾向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国光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5期5-8,2,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是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要“完善(包括国家计划、财政和货币手段在内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系。以上这些内容和精神,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件和历届领导的讲话中得到了体现,也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但最近,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来临.按历史惯例将有可能研究讨论进一步经济改革问题,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对我们的改革目标进行了歪曲。如果对此种错误观点不进行警惕和批判,就可能对我国下一步的改革走向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化 私有化 中国经济改革 基本经济制度 多种所有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意义——纪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40周年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海波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共16页
本文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层生产单位从政府附属物改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其中的国有经济还要实现从主要管企业到主要管资本的转变)两方面为基础,兼以描述发挥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价格机制在社... 本文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层生产单位从政府附属物改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其中的国有经济还要实现从主要管企业到主要管资本的转变)两方面为基础,兼以描述发挥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价格机制在社会生产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总结了改革的成就。依据改革实践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炼了十二项重要经验。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作用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时代的伟大胜利三方面论述了改革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成就 经验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收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险思考
14
作者 唐庆霞 王健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4,共6页
经济发晨中存在风险收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进程的或然性决定着社会进程中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常常伴随着风险因素的存在。所谓风险收益就是由于主体对未来情形的预期、选择及实施决策正确... 经济发晨中存在风险收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进程的或然性决定着社会进程中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常常伴随着风险因素的存在。所谓风险收益就是由于主体对未来情形的预期、选择及实施决策正确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讲,风险收益通常主要是指由于风险投资所带来的超出正常投资收益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风险收益 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 不确定性 社会进程 风险因素 超额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概述》简介
15
作者 张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62-162,共1页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忠林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概述》一书。这部著作分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企业机制与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四篇,从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李忠林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概述》一书。这部著作分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企业机制与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四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政策,从而使读者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宏观经济管理 改革目标模式 商品经济理论 市场体系 市场机制 价值规律 国家经济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6
作者 冯雷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9-11,45,共4页
党的14大确定了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今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14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 党的14大确定了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今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14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都深印着走向市场经济这种求索的足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继承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很难分开的,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代商品经济也可以说就是市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有计划商品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 市场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计划经济 房地产市场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定型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水平 《重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6期66-70,共5页
经济体制是指所有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为了寻求更加合理的经济体制,我们党作出了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了减少盲目性,少走历史弯路,探索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定型模式还是必要的。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所有制结构 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机制 公有制 私有制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两权合一 所有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劳动合同制的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楠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6期18-24,共7页
任何劳动用工形式都是由当时的经济体制决定并随之而发展的。从劳动用工终身制到合同制,再从《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劳动用工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各界反应不一,只有将此过程同三十年来中国... 任何劳动用工形式都是由当时的经济体制决定并随之而发展的。从劳动用工终身制到合同制,再从《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劳动用工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各界反应不一,只有将此过程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劳动合同制产生、发展和规范的历史脉络,也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劳动合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 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积累型短缺——兼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性
19
作者 徐亚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认为,在现存的经济格局中,不仅存在“体制型短缺”,也存在“积累型短缺”。由于我国完成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任务很不彻底,在工业化和计划体制两位一体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冻结掩盖了资本积累和工业化所应解决的矛盾,造成了为工业化所... 本文认为,在现存的经济格局中,不仅存在“体制型短缺”,也存在“积累型短缺”。由于我国完成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任务很不彻底,在工业化和计划体制两位一体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冻结掩盖了资本积累和工业化所应解决的矛盾,造成了为工业化所能接受的供给价格的农副产品短缺和原材料及消费品等的短缺。这种短缺是资本积累过程发展不充分的结果,当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失去保障作用时,它必将释放出来,给经济过程造成影响。受积累型短缺所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具有长期性及“双轨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累型 工业化 资本积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短缺 积累过程 农产品 双轨制 特殊性 计划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20
作者 隽宗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24-27,共4页
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地使得中国经济由产品经济转变到了商品经济的轨道,并且使得市场原则流行于各种规章制度,这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封闭、僵化的体制,也从根本上培植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但是,并不是一切都很如愿。今... 十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地使得中国经济由产品经济转变到了商品经济的轨道,并且使得市场原则流行于各种规章制度,这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封闭、僵化的体制,也从根本上培植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但是,并不是一切都很如愿。今天,伴随改革的深化,同时出现了各种困扰,这种困扰来自于旧体制的惯性运行与新体制的反传统必然形成的摩擦,摩擦形成阻力,而各种阻力因素的叠加形成了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产品经济 改革成功 商品经济 体制 阻力因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实践 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