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所在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杰
宋志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9,共9页
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引发了众多争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启动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钥匙,更是推动中国经济"新周期...
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引发了众多争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启动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钥匙,更是推动中国经济"新周期"形成的核心途径。具体表现是: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优化和塑造中国经济新结构的核心因素,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结构性变化趋势的重要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程度和经济新动能释放空间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中国今后投资和消费平衡增长路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既决定了中国今后投资结构的转换格局和投资效率的改善空间,也决定了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期内仍然依靠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既是中国当前实施振兴制造业举措的关键所在,化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局的要害所在,也是引导金融体系资金进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解决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困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中国情景下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把握及处理好创新和经济、政府和市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国有和民营以及国内和国外这"五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新周期”
创
新
和产业融合发展
机制分析
五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所在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杰
宋志刚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编辑部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9,共9页
基金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中的体制性障碍因素分析与突破途径>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引发了众多争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启动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钥匙,更是推动中国经济"新周期"形成的核心途径。具体表现是: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优化和塑造中国经济新结构的核心因素,影响中国潜在增长率结构性变化趋势的重要因素;是影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程度和经济新动能释放空间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中国今后投资和消费平衡增长路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既决定了中国今后投资结构的转换格局和投资效率的改善空间,也决定了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期内仍然依靠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既是中国当前实施振兴制造业举措的关键所在,化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困局的要害所在,也是引导金融体系资金进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解决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困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中国情景下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把握及处理好创新和经济、政府和市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国有和民营以及国内和国外这"五大"关系。
关键词
中国经济“新周期”
创
新
和产业融合发展
机制分析
五大“关系”
Keywords
The New CycLe of China' s economy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mechanism analysis
Five Main Relationships
分类号
F123.2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是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关键所在
张杰
宋志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