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
被引量:
3
1
作者
景才瑞
揭毅
景高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也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赞同.基本上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建国后又一再时起时伏引起了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论述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如极大陆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极海洋型冰川、亚海洋型冰川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
四
光
中国第四纪冰川
研究历史
冰川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殷万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3-30,共8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气候学和天文学等学科内容。它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演变和环境变迁的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具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密切。研究其学科史是中国当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篇章。本文概略地论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论述了它与人类发展历史的密切关系,总结了该学科发展中的五个方面的主要特色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冰川
地质学史
大同盆地
冰期之庐山
第四
纪
气候
第四
纪
冰期
人类发展历史
高原
冰川
古
冰川
遗迹
冰蚀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四光 创立地质力学 奠基地学中国学派
3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01-2101,共1页
李四光(1889年10月—1971年4月),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地球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地质力学理论,撰写《中国地质学》,系统研究微体古生物?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等诸多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发现,都堪称学...
李四光(1889年10月—1971年4月),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地球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地质力学理论,撰写《中国地质学》,系统研究微体古生物?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等诸多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发现,都堪称学术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冰川
中国
地质学
微体古生物
地球科学
地质力学
李
四
光
学术经典
杰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兰州会讯
4
作者
杨子庚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7期25-25,共1页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及兰州地质大学物理系主持于1989年5月18—22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39个单位的7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检阅了西部第四纪研究成果,交流了学术思想,同时这次会议又是...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及兰州地质大学物理系主持于1989年5月18—22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39个单位的7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检阅了西部第四纪研究成果,交流了学术思想,同时这次会议又是为1991年在我国召开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会议报告及讨论内容都力求适应十三届INQUA大会关于"全球变化及人类生存"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冰川
与环境研究中心
兰州会讯
环境学术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
被引量:
3
1
作者
景才瑞
揭毅
景高了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6,共7页
文摘
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是一个漫长的百家争鸣的历史.李四光教授生前曾致力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其成果后来集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科学出版社)与《李四光全集》(第二卷,湖北人民出版社)之中.他与当时一些中外反对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论,也得到一些中外学者的赞同.基本上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建国后又一再时起时伏引起了不少人争鸣.最近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迭出,很有再一次论述其分布与冰川类型的必要,如极大陆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极海洋型冰川、亚海洋型冰川等等.
关键词
李
四
光
中国第四纪冰川
研究历史
冰川
类型
Keywords
Li Siguang,
China Quaternary glaciation
research history
glacier type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殷万倜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23-30,共8页
文摘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是在1921年由李四光教授从太行山东麓大同盆地开始的。将近七十年来,从起步、奠基、开拓、发展,现已逐步地形成了—门自成系统的学科——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它的基本内容属于地质学范畴,但也涉及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生物学、气候学和天文学等学科内容。它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演变和环境变迁的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又具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密切。研究其学科史是中国当代地质科学的重要篇章。本文概略地论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论述了它与人类发展历史的密切关系,总结了该学科发展中的五个方面的主要特色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冰川
地质学史
大同盆地
冰期之庐山
第四
纪
气候
第四
纪
冰期
人类发展历史
高原
冰川
古
冰川
遗迹
冰蚀地貌
分类号
P5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四光 创立地质力学 奠基地学中国学派
3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01-2101,共1页
文摘
李四光(1889年10月—1971年4月),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地球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地质力学理论,撰写《中国地质学》,系统研究微体古生物?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等诸多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发现,都堪称学术经典。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冰川
中国
地质学
微体古生物
地球科学
地质力学
李
四
光
学术经典
杰出贡献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K826.1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兰州会讯
4
作者
杨子庚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7期25-25,共1页
文摘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及兰州地质大学物理系主持于1989年5月18—22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39个单位的7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检阅了西部第四纪研究成果,交流了学术思想,同时这次会议又是为1991年在我国召开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会议报告及讨论内容都力求适应十三届INQUA大会关于"全球变化及人类生存"这一主题。
关键词
中国第四纪冰川
与环境研究中心
兰州会讯
环境学术讨论会
分类号
P343.6-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P534.63-2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历史
景才瑞
揭毅
景高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史研究
殷万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李四光 创立地质力学 奠基地学中国学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兰州会讯
杨子庚
《海洋地质动态》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