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3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甘油电氧化制甲酸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1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铜掺杂镍钴合金催化剂(Cu-NiCo/NF),并构建硝酸还原合成氨耦合甘油氧化制甲酸系统,实现高活性、高选择性甘油电氧化制甲酸。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
关键词 电氧化 团队开发 应用化学 催化剂研究 铜掺杂 镍钴合金 甲酸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简介
2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I0004,共5页
广西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位于桂林市雁山区,1935年由我国现代植物学莫基人陈焕镛先生创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954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996年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全称为广西... 广西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位于桂林市雁山区,1935年由我国现代植物学莫基人陈焕镛先生创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954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996年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全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科学研究机构 广西植物 莫基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 雁山区 双重领导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甲醇甲苯耦合反应制烯烃、芳烃研究获进展
3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甲醇甲苯分子筛催化耦合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和产物分布调控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目前,甲醇高选择性地制烯烃、芳烃、汽油等工艺已经成功工业化。
关键词 耦合反应 调控方面 研究团队 美国化学会志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高选择性 甲苯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肖序常先生在北京逝世
4
作者 翟庆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0-720,共1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肖序常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肖序常,贵州安顺人,1929年2月11日出生于贵阳,1981年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肖序常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肖序常,贵州安顺人,1929年2月11日出生于贵阳,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2年8月参加工作。1952年至1954年在地质部甘肃641队(白银厂)工作,1954年调入地质部,先后在地矿司、技术司和远景计划司工作,1957年调入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党员 原所长 肖序常 副所长 地质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国政研究组揭示泛素连接酶SICOP1-1调控番茄果实抗灰霉菌的作用机制
5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国政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3 ligase S1COP1-1 stabilizes transcription factor SlOpaque2 and enhances fruit resistance to Botrytis cinerea in tomato”的研...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国政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3 ligase S1COP1-1 stabilizes transcription factor SlOpaque2 and enhances fruit resistance to Botrytis cinerea in tomato”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番茄COP1 (S1COP1-1)通过介导SlOpaque2的单泛素化和稳定性增强番茄果实对灰霉菌抗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研究所 灰霉菌 番茄果实 中国科学院 泛素连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光催化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6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59,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温和条件下低碳烯烃的制备路线,利用钯锌(PdZn)金属间化合物负载的纳米氧化锌(ZnO)光催化剂,通过太阳光催化,实现光催化条件下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关键词 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 太阳光催化 温和条件 低碳烯烃 金属间化合物 光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热烈庆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5周年华诞
7
作者 王会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历史又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迎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5周年华诞之际,我们组织出版这本专刊以致庆贺,并为近几年来的有关科学进展提供一个展示园地。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历史要追溯到竺可桢先生1928年创立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历史又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迎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5周年华诞之际,我们组织出版这本专刊以致庆贺,并为近几年来的有关科学进展提供一个展示园地。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历史要追溯到竺可桢先生1928年创立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85年来创建了辉煌的历史功绩。目前,大气物理研究所有在职职工近500人,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历史功绩 中央研究 科学进展 在职职工 竺可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组
8
作者 周栋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82-383,共2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研究组,其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巨磁电阻(GMR)和隧穿磁电阻(TMR)效应相关的材料、物理及其器件设计原理等方面;同时包括有机薄膜、半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研究组,其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巨磁电阻(GMR)和隧穿磁电阻(TMR)效应相关的材料、物理及其器件设计原理等方面;同时包括有机薄膜、半金属和磁性半导体等复合磁性隧道结以及低维磁性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研究等。韩秀峰研究员担任该课题组组长,现有在职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1名和在站博士后1名、在渎硕博连读研究生12名以及国外博士留学生2名,是一支有较强科研攻关能力和一定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组 磁学 自旋电子学 隧穿磁电阻 磁性纳米线 磁性隧道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噁英检测实验室
9
作者 倪余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4,共1页
二噁英(PCDD/F)和多氯联苯(PCB)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规定的重点监测污染物。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属于“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二噁英来源多种多样、分... 二噁英(PCDD/F)和多氯联苯(PCB)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规定的重点监测污染物。二噁英和多氯联苯属于“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合物,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二噁英来源多种多样、分布极广,国际公认的已查明的主要污染来源有:垃圾焚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二噁英检测实验室 多氯联苯 二噁英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国家认可 国家计量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回顾与展望——献给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开山 杜云霞 +10 位作者 王宗明 张树文 张柏 刘兆礼 赵凯 李晓峰 毛德华 刘宝江 刘焕军 张树清 李颖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3-1031,共9页
通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及其前身(长春地理研究所)自1978年以来40 a的遥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以主持的国家与地方重要遥感研究项目为主线,首先展现了研究所在遥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通过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及其前身(长春地理研究所)自1978年以来40 a的遥感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回顾,以主持的国家与地方重要遥感研究项目为主线,首先展现了研究所在遥感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光学与微波遥感基础理论与遥感应用研究、微波遥感器的设计与研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然后结合东北地理所在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周边国家开展的研究工作,回顾了研究所在自然资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演变、灾害监测、农情遥感监测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根据国内外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发展态势和东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对东北地理所遥感研究的发展前景和优先发展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学 微波 应用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11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明确提出要“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2015年11月,中国科学院被确定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第一类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并明确试点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中国科学院科...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明确提出要“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2015年11月,中国科学院被确定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第一类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并明确试点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为适应智库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克服智库建设方面资源分散、点多面宽、集成不够、影响不大的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集研究机构、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综合优势,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2016年1月以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更名的方式组建事业法人机构战略咨询院,整合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优势研究力量,建设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综合集成平台。2016年10月,战略咨询院法人和编制获得中央编办批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咨询 中央编办 中国科学院 事业法人 管理科学研究所 智库建设 综合集成平台 科技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旅游是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综述 被引量:16
12
作者 闵庆文 孙业红 《古今农业》 2008年第3期82-84,共3页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 旅游规划 研究所 自然 资源 农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庆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平宇 刘大千 刘世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2-1022,共11页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一直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特征,聚焦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区域发...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一直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特征,聚焦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区域研究特色突出。东北地理所建所60 a来在农业和工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仍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重点研究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治理、跨境区域开发与经济合作、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规律,发扬人文地理研究特色,创新理论与方法,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 区域发展 学科建设 东北地区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成立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316,共33页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央地质调查所 传承与延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奠基海洋化学研究,助推海洋科学发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研究70年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金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5-704,共10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海洋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科学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化学的发展愿景。建国初期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70年来一直是我国化学海洋学、海洋...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海洋化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科学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化学的发展愿景。建国初期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和引领者,70年来一直是我国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化学利用以及海洋腐蚀与防护等领域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1950-1990年,系统获得了渤黄东海重要化学要素的分布特征,发现了黄东海溶解氧存在最大值系冬季保持而来;构建了大型海藻经济组分提取的系统化方案,奠定了世界最大规模海藻化学工业的基础;系统开拓了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研究。1990-2020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学研究全面与国际接轨,系统研究了中国近海化学要素特别是微痕量无机/有机组分的分布迁移转化特征及机制,提出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系统思路;研制成功褐藻多糖硫酸酯治疗肾衰新海洋药物,发现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活性物质,在应用海洋化学领域也有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7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314,共21页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1949年5月~1950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0年7月~1950年12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1951年1月3日~1951年5月6日)接管的过程。本文还整理了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后,中央地质调查所全所工作人员一致希望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经过,以及最终于1951年5月7日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地质调查所 接管 奉命改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史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初心耕海探洋七十载 担使命披风踏浪砥砺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70年发展纪实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凡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4-672,共9页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她的70年光辉历程是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缩影,是新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自主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她的70年光辉历程是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缩影,是新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自主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本文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主要发展历程,回顾7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围绕新形势下建设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改革发展举措,讨论和展望研究所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70周年 海洋科学 发展 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冬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科普教育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需要、部门利益与科学家自主性的调适——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筹建与初期发展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3-214,共22页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第5个机构——化学研究所——在北京酝酿筹建;3年以后,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在筹建过程中,功能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管理者——之间、利益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各种认识、主张...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第5个机构——化学研究所——在北京酝酿筹建;3年以后,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在筹建过程中,功能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管理者——之间、利益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各种认识、主张不断斗争、不断协调,直至最终取得某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利用极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建立一个与新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科研体制所作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国家需要 部门利益 科学家自主性 科研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宝钢特钢公司在700℃超超临界机组用GH984G锅炉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兰章 郭建亭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1-332,共2页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热效率,这对我国降低煤耗、节省能源、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欧盟、美困、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先后将700℃超超临界机组列入重大开发项目,其关键技术之一是过热器、再热器、管道等高温管...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热效率,这对我国降低煤耗、节省能源、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欧盟、美困、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先后将700℃超超临界机组列入重大开发项目,其关键技术之一是过热器、再热器、管道等高温管材。欧美日正在研发的700℃超超临界机组用镍基高温合金管材有IN740、CCA617、N263、H230、H282等,但尚待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锅炉管 镍基高温合金 特钢 宝钢 燃煤发电机组 节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