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7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光催化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1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59,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温和条件下低碳烯烃的制备路线,利用钯锌(PdZn)金属间化合物负载的纳米氧化锌(ZnO)光催化剂,通过太阳光催化,实现光催化条件下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关键词 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 太阳光催化 温和条件 低碳烯烃 金属间化合物 光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技术
2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研究技术人员13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3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研究技术人员132人,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 涂布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世界科学院 极片 化学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3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先进的精密涂布技术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学为学科背景,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的国家研究机构。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涂布技术 学科背景 研究机构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4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是以物理、化学为学科背景,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的国家研究机构。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学科背景 研究机构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在弯折硅纳米线阵列材料制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5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0-540,共1页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晓宏研究组在硅纳米线阵列材料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2010,10(3),864-868.)上。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硅纳米线阵列 材料制备 弯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打造国际一流研究所——庆祝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15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勇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25-928,共4页
DNA是细胞核中携带生物生长指令的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推动了遗传密码的复制、转录、转译等一系列生命功能的研究,也由此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DNA上的核苷酸序列最终决定了生命的遗传信息,而解析DN... DNA是细胞核中携带生物生长指令的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推动了遗传密码的复制、转录、转译等一系列生命功能的研究,也由此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DNA上的核苷酸序列最终决定了生命的遗传信息,而解析DNA序列则是研究生物生长发育、环境适应和疾病发生机理的核心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台DNA测序仪诞生以来,基因组科学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信息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基因组科学沿着基因组、表观组和RNA组等研究轨迹迅速发展起来,一系列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引领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DNA序列 双螺旋结构模型 北京 国际 生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基础,推动锂电池储能技术产业进程——专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锂离子电池资深专家陈立泉院士 被引量:2
7
作者 郗向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我国锂电池事业的蓬勃发展与著名功能材料专家陈立泉院士息息相关:1979年国外提出锂离子电池的概念,陈立泉院士的实验室也在那时候成立;1997年9月,陈立泉院士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作为首开先河者,他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 我国锂电池事业的蓬勃发展与著名功能材料专家陈立泉院士息息相关:1979年国外提出锂离子电池的概念,陈立泉院士的实验室也在那时候成立;1997年9月,陈立泉院士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作为首开先河者,他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一年多&quot;工人&quot;;2001年,他专门到上海拜访了时任&quot;863&quot;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负责人万钢教授,为锂离子电池争取机会;如今,他又在为推动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献计献策.近日,本刊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院士的办公室专访了这位成绩斐然却平易近人的学界泰斗,请他就锂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的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 院士 技术产业 储能 专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将落户哈萨克斯坦 被引量:1
8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4-284,共1页
2016年3月2日,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根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2015年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外【2016】51号),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申报的《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 2016年3月2日,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根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2015年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外【2016】51号),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申报的《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作研究》项目通过了科技部2015年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评审,予以立项。项目经费269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研究所 新疆生态 新兴城市 技术合作 项目评审 项目经费 国际合作司 当地技术 项目立项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研究部
9
作者 张健 王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3-64,共2页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建所以来,一直致力于材料的结构、性能、使役行为及其防护技术的研究,同时注重材料制备与加工及工程化...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建所以来,一直致力于材料的结构、性能、使役行为及其防护技术的研究,同时注重材料制备与加工及工程化研究。经过老一代科学家的艰苦创业和几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金属研究所高温合金研究部由两院院士、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先生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从事高温结构材料的合金设计、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使役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来研制了系列铸造和变形高温合金,发展了真空精铸、定向凝固和电磁离心铸造等多种先进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变形高温合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高温结构材料 电磁离心铸造 人才培养基地 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聚偏二氯乙烯薄膜改性技术通过鉴定
1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7-657,共1页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业部完成的国产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加工改性中试技术通过专家鉴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国产PVDC为原料,开发出了改进型稳定吹膜配方。在不改变原有加工设备和工艺...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业部完成的国产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加工改性中试技术通过专家鉴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国产PVDC为原料,开发出了改进型稳定吹膜配方。在不改变原有加工设备和工艺过程的条件下,膜的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膜面大于20μm的晶点减少5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氯乙烯 中国科学院 材料技术 薄膜加工 改性技术 专家鉴定 研究所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仿生耳与声音技术实验室团队参加“创业中国”2018第六届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
11
作者 《声学技术》编辑部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6-336,共1页
近日,由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办的"创业中国"2018第六届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在嘉定工业区圆满举行。本届大赛涉及新材料、医疗健康、光机电、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重点聚焦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地区顶尖创新... 近日,由上海嘉定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办的"创业中国"2018第六届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在嘉定工业区圆满举行。本届大赛涉及新材料、医疗健康、光机电、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重点聚焦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地区顶尖创新科技,深度挖掘包括波士顿、纽约、休斯敦、滑铁卢、新加坡、悉尼、上海在内的7大城市优质项目资源,累计项目报名数量11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创业 声音技术 实验室 研究 仿生 东海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2017洪堡学者论坛”
12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77,共1页
2017年5月12至15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了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颗粒学会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17洪堡学者论坛",担任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做大会报告"Advances in surfa... 2017年5月12至15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了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颗粒学会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17洪堡学者论坛",担任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做大会报告"Advances in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s"。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百余名知名洪堡学者及数位国外知名学者,共同探讨材料物理化学及相关的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技术中心 研究 学者 论坛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超声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制备抗菌中空纤维膜
1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6-966,共1页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设计并合成出抗菌型聚合物中空纤维膜。该课题组首先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含银量为9.7%(w)的载银分子筛,再以双连续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纤维膜,通过对比不同溶剂所制备的纤维膜的结...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设计并合成出抗菌型聚合物中空纤维膜。该课题组首先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含银量为9.7%(w)的载银分子筛,再以双连续结构的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纤维膜,通过对比不同溶剂所制备的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选取合适比例的混合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膜 中国科学院 材料技术 研究所 抗菌型 制备 工程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组团赴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参观学习
14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1-541,共1页
2016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简称:东海研究站)组团赴2016上海国际海洋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参观学习,本次参观活动共吸引了40余位在职职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海洋技术 研究 展览会 东海 学习 装备 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88,共1页
麦角硫因(L—ergothioneine,EGT,ERGO)是天然稀有的手性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是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起着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止紫外线辐射损伤、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内能量调节以及细胞生理保护剂等多种... 麦角硫因(L—ergothioneine,EGT,ERGO)是天然稀有的手性氨基酸类强抗氧化剂,是机体内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起着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止紫外线辐射损伤、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细胞内能量调节以及细胞生理保护剂等多种功能。由于麦角硫因的生物学和药理特性及其安全、稳定等优点,在化妆品、功能食品、制药、治疗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新型发酵产品。美国OXIS公司已经实现了化学合成麦角硫因的商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 麦角 生物合成 研究所 天津 生理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发的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中试成功
16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6-96,共1页
2018年9月9日,在贵阳举行的现代煤化工暨新一代煤制乙二醇产业研讨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式宣布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NCTEG)千吨级中试工业试验符合考核要求,标志着新一代工... 2018年9月9日,在贵阳举行的现代煤化工暨新一代煤制乙二醇产业研讨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式宣布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煤制乙二醇技术(NCTEG)千吨级中试工业试验符合考核要求,标志着新一代工业乙二醇产品成果向大规模产业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试成功 自主研发 乙二醇 煤化工 技术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开发热电耦合催化CH4CO2制烯烃技术
17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103,共1页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开发出一种热电耦合催化CH 4 CO 2 制烯烃技术。该技术将CO 2 作为氧源在阴极活化还原为CO,氧离子则通过电解质传输至阳极以界面活性氧的形式对CH 4 活化并耦合气相偶联,实现CH 4 向烯烃的转化。外场环境...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开发出一种热电耦合催化CH 4 CO 2 制烯烃技术。该技术将CO 2 作为氧源在阴极活化还原为CO,氧离子则通过电解质传输至阳极以界面活性氧的形式对CH 4 活化并耦合气相偶联,实现CH 4 向烯烃的转化。外场环境和界面催化的协同调变避免了CH 4 及其产物过度氧化。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CH 4 向低碳烯烃的转化,也实现了CO 2 的还原与高价值利用,是“一举两得”的极具潜力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低碳烯烃 热电耦合 技术 催化 开发 阴极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成功研制新型声表面波电流传感器
18
作者 《声学技术》编辑部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9-319,共1页
经过近三年的科研攻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课题组将快速响应的声表面波技术与高磁敏磁致伸缩薄膜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快速响应和低迟滞误差的新型电流传感器。2018年6月底,该技术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基础前瞻... 经过近三年的科研攻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课题组将快速响应的声表面波技术与高磁敏磁致伸缩薄膜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快速响应和低迟滞误差的新型电流传感器。2018年6月底,该技术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基础前瞻性研究重点项目"面向电网应用的新型传感及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的关键产出成果,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声表面波技术 电流传感器 技术中心 超声 国家电网公司 快速响应 薄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成功举办
19
作者 《声学技术》编辑部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1,共1页
2016年5月28日下午,“声学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简称东海站)成功举办。来自厦门红相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赛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工程... 2016年5月28日下午,“声学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简称东海站)成功举办。来自厦门红相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赛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等7家单位共13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电力行业 声学技术 研究 交流会 东海 应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订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转让协议
2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3-693,共1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营口市政府举行了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技术转化签约仪式,并就DMTO技术转化中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DMTO技术是以煤替代石油为原料,经由甲醇生产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的...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营口市政府举行了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技术转化签约仪式,并就DMTO技术转化中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DMTO技术是以煤替代石油为原料,经由甲醇生产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产品的成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技术转让协议 低碳烯烃 甲醇 MTO技术 能源科技 成套技术 化工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