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组
1
作者 周栋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82-383,共2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研究组,其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巨磁电阻(GMR)和隧穿磁电阻(TMR)效应相关的材料、物理及其器件设计原理等方面;同时包括有机薄膜、半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研究组,其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巨磁电阻(GMR)和隧穿磁电阻(TMR)效应相关的材料、物理及其器件设计原理等方面;同时包括有机薄膜、半金属和磁性半导体等复合磁性隧道结以及低维磁性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研究等。韩秀峰研究员担任该课题组组长,现有在职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1名和在站博士后1名、在渎硕博连读研究生12名以及国外博士留学生2名,是一支有较强科研攻关能力和一定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组 磁学 自旋电子学 隧穿磁电阻 磁性纳米线 磁性隧道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基础,推动锂电池储能技术产业进程——专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锂离子电池资深专家陈立泉院士 被引量:2
2
作者 郗向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我国锂电池事业的蓬勃发展与著名功能材料专家陈立泉院士息息相关:1979年国外提出锂离子电池的概念,陈立泉院士的实验室也在那时候成立;1997年9月,陈立泉院士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作为首开先河者,他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 我国锂电池事业的蓬勃发展与著名功能材料专家陈立泉院士息息相关:1979年国外提出锂离子电池的概念,陈立泉院士的实验室也在那时候成立;1997年9月,陈立泉院士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作为首开先河者,他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一年多&quot;工人&quot;;2001年,他专门到上海拜访了时任&quot;863&quot;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负责人万钢教授,为锂离子电池争取机会;如今,他又在为推动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献计献策.近日,本刊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院士的办公室专访了这位成绩斐然却平易近人的学界泰斗,请他就锂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的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 院士 技术产业 储能 专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硼酸盐功能晶体新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被引量:1
3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4-1034,共1页
硼酸盐(Borates)结构类型丰富,具有宽的透光范围、高的光损伤阈值、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非线性光学材料、荧光材料、激光晶体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近50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 硼酸盐(Borates)结构类型丰富,具有宽的透光范围、高的光损伤阈值、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非线性光学材料、荧光材料、激光晶体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近50年来,人们已经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新型硼酸盐晶体,使其成为探索新型功能晶体的热点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硼酸盐晶体 功能晶体 结构类型 非线性光学材料 物理化学性能 激光晶体材料 光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研发长寿命疏水材料
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9-789,共1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状材料。该材料能在紫外光处理后迅速发生由超亲水到超疏水的性能转变,且该结构能长时间保持极佳的超疏水性能。...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状材料。该材料能在紫外光处理后迅速发生由超亲水到超疏水的性能转变,且该结构能长时间保持极佳的超疏水性能。经长达400d的室外测试,浸润角仍然保持在150°左右,超出目前文献中所报道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层状材料 超疏水 长寿命 中科院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聚二甲基硅氧烷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所等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5
作者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88-2488,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博士生容晓晖在研究员胡勇胜、副研究员禹习谦和研究员谷林的指导下,在Cell Press旗下的能源期刊Joul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Anionic Redox Reaction Induc...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E01组博士生容晓晖在研究员胡勇胜、副研究员禹习谦和研究员谷林的指导下,在Cell Press旗下的能源期刊Joul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Anionic Redox Reaction Induced High-Capacity and Low-Strain Cathode with Suppressed Phase-Transition”。研究者基于前期的阴离子氧化还原的研究基础(Joule,2,125-140,2018),设计了结构和组成为P2-Na0.72 [Li0.24Mn0.76]O2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现组装的半电池在1.5~4.5V之间具有~270mAh/g的超高可逆比容量,能量密度可达700 Wh/kg,是目前已知具有最高能量密度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凝聚态物理 正极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高能量密度 重点实验室 Redox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所碳化硅晶体产生中红外飞秒激光研究获进展
6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7-557,共1页
中红外激光(3~5μm)在环境监控、气体分子识别、相干断层成像、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次谐波产生单个阿秒脉冲的研究中,由于周期量级中红外飞秒激光能获得更高截止能量的谐波阶次,有望获得更短的阿秒脉冲和更... 中红外激光(3~5μm)在环境监控、气体分子识别、相干断层成像、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在高次谐波产生单个阿秒脉冲的研究中,由于周期量级中红外飞秒激光能获得更高截止能量的谐波阶次,有望获得更短的阿秒脉冲和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倍受人们的青睐。但受限于激光增益介质,目前较难在室温下直接获得中红外波段的飞秒激光,为此广泛应用的方案是基于非线性晶体的激光参量振荡和放大技术。2013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陈小龙研究组(A02组)与魏志义研究组(L07组)合作,发现半绝缘4H-SiC晶体在2.5~5.6μm中红外波段具有高的透过率,并首次采用该晶体差频宽带飞秒激光获得了波长覆盖3.9~5.61μm的宽谱中红外激光输出[Laser & Photonics Rev.7,831(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激光 飞秒激光 碳化硅晶体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高次谐波产生 中红外波段 阿秒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7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绝缘体系 拓扑 中科院 国家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 理论预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铁基超导体物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8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凝聚态物理 超导体 铁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强关联电子系统 物性 国家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硼酸盐功能晶体新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9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8-158,共1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陈小龙研究员及其领导的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在该领域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工作,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硼酸盐功能晶体材料:
关键词 功能晶体材料 凝聚态物理 硼酸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结构 国家实验室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在铁基超导体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10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86,共1页
高温超导电性是一个有巨大应用前景和重要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内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 高温超导电性是一个有巨大应用前景和重要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内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王楠林小组与赵忠贤、闻海虎、方忠等小组一起在高温超导材料领域取得了国际同行瞩目的系列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高温超导电性 铁基 高温超导材料 国家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教授及校友获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奖项
11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3-88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 华人 物理学会 物理学院 俄亥俄州 研究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学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的剪裁研究取得新进展
1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6-726,共1页
如何实现对石墨烯(Graphene)材料剪裁的人工控制,这是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努力的目标之一。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是可以对石墨烯能带进行调制,从而有望获得具有各种所需物理性质的微电子器件。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 如何实现对石墨烯(Graphene)材料剪裁的人工控制,这是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努力的目标之一。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是可以对石墨烯能带进行调制,从而有望获得具有各种所需物理性质的微电子器件。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恩哥教授与研究生刘磊以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文龙等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即二维胶体晶体刻蚀法,它使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的剪裁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纳米带 石墨 剪裁 制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二维胶体晶体刻蚀法 微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化学学报》第二届编委会
13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2,共1页
顾 问(Advisory Board)吴征铠 WU,Zheng-Kai 核工业集团总公司,CNNC田昭武 TIAN,Zhao-Wu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主 任(Editor-in-Chief)唐有祺 TANG,You-Qi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副主任(Associate Editor-in-Chief)韩... 顾 问(Advisory Board)吴征铠 WU,Zheng-Kai 核工业集团总公司,CNNC田昭武 TIAN,Zhao-Wu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主 任(Editor-in-Chief)唐有祺 TANG,You-Qi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副主任(Associate Editor-in-Chief)韩德刚 HAN,De-Gang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张存浩 ZHANG,Cun-Ha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学报 CAS 化学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不敏感的表面等离激元三维聚焦研究获进展
14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5期871-872,共2页
表面等离激元( surfaceplas-mons )是一种局域在金属和电介质界面处的电磁场模式,能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将携带的光学信息和能量局域在亚波长尺度。在高端纳米光学应用领域,如高分辨近场光学成像、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光学集成器件... 表面等离激元( surfaceplas-mons )是一种局域在金属和电介质界面处的电磁场模式,能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将携带的光学信息和能量局域在亚波长尺度。在高端纳米光学应用领域,如高分辨近场光学成像、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光学集成器件、纳米光刻、光学信息存储以及生物传感等领域,通常需要将信号光聚焦至纳米量级,因此对表面等离激元纳米聚焦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表面等离激元聚焦一般采用二维金属纳米结构,如牛眼结构、弧形纳米孔阵列、渐变球链、楔形波导以及二维光栅等结构,对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具有强烈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光物理重点实验室的李家方副研究员、李志远研究员与微加工实验室的顾长志研究员、牟佳佳博士研究生、李无瑕副主任工程师合作,在偏振不敏感的表面等离激元三维聚焦方面的研究获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 偏振不敏感 聚焦 三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光学信息存储 重点实验室 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类石墨烯二维晶体材料--锗烯的研究获进展
15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10-2610,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院士研究组合作,在新型类石墨烯二维晶体材料——锗烯的制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与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合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院士研究组合作,在新型类石墨烯二维晶体材料——锗烯的制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与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合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2014,26,4820)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类石墨 锗烯 二维 中科院 合作 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6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1-691,共1页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的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最近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对于该物理效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的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最近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对于该物理效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都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霍尔效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量子 科研人员 清华大学 实验观测 物理效应 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高等研究院研发出合成气直接制烯烃全新催化剂
17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6,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科研团队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自然(Nature)》杂志于2016年10月6日发表了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参加...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科研团队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自然(Nature)》杂志于2016年10月6日发表了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参加了部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 高等研究 合成气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新催化剂 烯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非线性晶体BBSAG用于精密可调谐窄线宽深紫外激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8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60-2760,共1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光物理重点实验室L07组在进一步成功获得平均功率6.5W、线宽小于0.4pm的可调谐窄线宽纳秒钛宝石激光的基础上,通过与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合作,利用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BBSAG(Ba1-xB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光物理重点实验室L07组在进一步成功获得平均功率6.5W、线宽小于0.4pm的可调谐窄线宽纳秒钛宝石激光的基础上,通过与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合作,利用他们最新研制成功的BBSAG(Ba1-xB2-y-zO4SixAlyGaz)晶体四倍频该激光,在195-205nm的深紫外波长范围内获得了线宽小于200MHz、单频稳定性优于50MHz、调谐步长小于50MHz的可调谐窄线宽稳频激光输出,最高输出功率达130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外激光 非线性晶体 窄线宽 可调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所发现硼、氮共掺杂使金属性碳纳米管转变为半导体
19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0-1170,共1页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凝聚态物理 共掺杂 半导体 金属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轻元素纳米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
20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84,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恩哥、白雪冬等与武汉大学的同行合作,在硼碳氮纳米管的结构调控和性质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 纳米结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轻元素 硼碳氮纳米管 武汉大学 结构调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