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组
1
作者 周栋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6期382-383,共2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研究组,其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巨磁电阻(GMR)和隧穿磁电阻(TMR)效应相关的材料、物理及其器件设计原理等方面;同时包括有机薄膜、半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2课题研究组,其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巨磁电阻(GMR)和隧穿磁电阻(TMR)效应相关的材料、物理及其器件设计原理等方面;同时包括有机薄膜、半金属和磁性半导体等复合磁性隧道结以及低维磁性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研究等。韩秀峰研究员担任该课题组组长,现有在职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1名和在站博士后1名、在渎硕博连读研究生12名以及国外博士留学生2名,是一支有较强科研攻关能力和一定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组 磁学 自旋电子学 隧穿磁电阻 磁性纳米线 磁性隧道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基础,推动锂电池储能技术产业进程——专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锂离子电池资深专家陈立泉院士 被引量:2
2
作者 郗向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我国锂电池事业的蓬勃发展与著名功能材料专家陈立泉院士息息相关:1979年国外提出锂离子电池的概念,陈立泉院士的实验室也在那时候成立;1997年9月,陈立泉院士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作为首开先河者,他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 我国锂电池事业的蓬勃发展与著名功能材料专家陈立泉院士息息相关:1979年国外提出锂离子电池的概念,陈立泉院士的实验室也在那时候成立;1997年9月,陈立泉院士建成中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作为首开先河者,他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一年多&quot;工人&quot;;2001年,他专门到上海拜访了时任&quot;863&quot;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负责人万钢教授,为锂离子电池争取机会;如今,他又在为推动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献计献策.近日,本刊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院士的办公室专访了这位成绩斐然却平易近人的学界泰斗,请他就锂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的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 院士 技术产业 储能 专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材料科学的奥秘——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亚稳材料创新研究群体
3
《稀土信息》 2006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创新研究群体 亚稳材料 材料科学 新型材料 亚稳结构 材料性能 物理现象 国际合作 人才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研发长寿命疏水材料
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9-789,共1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状材料。该材料能在紫外光处理后迅速发生由超亲水到超疏水的性能转变,且该结构能长时间保持极佳的超疏水性能。...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状材料。该材料能在紫外光处理后迅速发生由超亲水到超疏水的性能转变,且该结构能长时间保持极佳的超疏水性能。经长达400d的室外测试,浸润角仍然保持在150°左右,超出目前文献中所报道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层状材料 超疏水 长寿命 中科院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聚二甲基硅氧烷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研发长寿命疏水材料
5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7期155-156,共2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状材料。该材料能在紫外光处理后迅速发生由超亲水到超疏水的性能转变,且该结构能长时间保持极佳的超疏水性能。...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设计了一种新型层状材料。该材料能在紫外光处理后迅速发生由超亲水到超疏水的性能转变,且该结构能长时间保持极佳的超疏水性能。经长达400d的室外测试,浸润角仍然保持在150。左右,超出目前文献中所报道的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层状材料 超疏水 长寿命 中科院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聚二甲基硅氧烷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6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绝缘体系 拓扑 中科院 国家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 理论预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铁基超导体物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7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凝聚态物理 超导体 铁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强关联电子系统 物性 国家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硼酸盐功能晶体新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8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8-158,共1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陈小龙研究员及其领导的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在该领域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工作,发现了一系列新型硼酸盐功能晶体材料:
关键词 功能晶体材料 凝聚态物理 硼酸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结构 国家实验室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在铁基超导体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9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86,共1页
高温超导电性是一个有巨大应用前景和重要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内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 高温超导电性是一个有巨大应用前景和重要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1986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内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王楠林小组与赵忠贤、闻海虎、方忠等小组一起在高温超导材料领域取得了国际同行瞩目的系列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高温超导电性 铁基 高温超导材料 国家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自旋霍尔效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0
作者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6年第2期71-71,共1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方忠研究员和姚裕贵副研究员合作在自旋霍尔效应上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他们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半导体和简单金属的自旋霍尔电导率,发现内秉白旋霍尔电导率具有丰富的符号变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方忠研究员和姚裕贵副研究员合作在自旋霍尔效应上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他们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半导体和简单金属的自旋霍尔电导率,发现内秉白旋霍尔电导率具有丰富的符号变化,这一点和外秉自旋霍尔效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个属性有可能被用于分辨自旋霍尔效应的内秉和外秉机制。他们还首次预言了钨和金具有较大的自旋霍尔效应且符号相反,同时发现强散射并不会拟制这两种金属中的自旋霍尔效应,也就是说在强散射情形下自旋霍尔电导率仍然具有较大的值,这使得它们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可应用于自旋电子学器件中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自旋电子学器件 效应研究 中科院 霍尔效应 第一性原理 电导率 研究 单金属 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J-10卫星空间科学实验项目—微重力物理科学 其他实验任务简介
11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颗粒流体气液相分离空间实验研究 厚美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颗粒物质团簇形成机制是包括研究星际尘埃行为及深空探测等微重力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微重力环境是实验观察颗粒气体形成及研究其本征行为的必要条件,项目利用卫星的... 颗粒流体气液相分离空间实验研究 厚美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颗粒物质团簇形成机制是包括研究星际尘埃行为及深空探测等微重力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微重力环境是实验观察颗粒气体形成及研究其本征行为的必要条件,项目利用卫星的较长时间的稳定微重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实验项目 物理科学 空间科学 卫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颗粒流体 空间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鹏:误打误撞结缘“中国天眼”
12
作者 吴琼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7期74-75,共2页
“看到“中国天眼”这个项目,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简直大胆到了‘疯狂’的程度,一个500米跨度的望远镜,控制精度却要达到2毫米!但仔细想想,好像理论上也有希望。”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75期“科学咖啡馆”活动现场,“... “看到“中国天眼”这个项目,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简直大胆到了‘疯狂’的程度,一个500米跨度的望远镜,控制精度却要达到2毫米!但仔细想想,好像理论上也有希望。”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75期“科学咖啡馆”活动现场,“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表示,当初自己在“怀疑”和“相信”之间摇摆,最终加人了该超级工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鹏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望远镜 控制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基础科学发展论坛2006年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 被引量:2
13
作者 京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术会议 科学发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 论坛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化学学报》第二届编委会
14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2,共1页
顾 问(Advisory Board)吴征铠 WU,Zheng-Kai 核工业集团总公司,CNNC田昭武 TIAN,Zhao-Wu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主 任(Editor-in-Chief)唐有祺 TANG,You-Qi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副主任(Associate Editor-in-Chief)韩... 顾 问(Advisory Board)吴征铠 WU,Zheng-Kai 核工业集团总公司,CNNC田昭武 TIAN,Zhao-Wu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主 任(Editor-in-Chief)唐有祺 TANG,You-Qi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副主任(Associate Editor-in-Chief)韩德刚 HAN,De-Gang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张存浩 ZHANG,Cun-Ha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学报 CAS 化学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物理所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取得新成果
15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3-43,共1页
2005年10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的李志远研究员与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夏幼南领导的实验小组合作,在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并开发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性质上取得了新成果。该合作研究团队利用多乙烯吡咯烷酮(PV... 2005年10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实验室的李志远研究员与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夏幼南领导的实验小组合作,在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并开发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性质上取得了新成果。该合作研究团队利用多乙烯吡咯烷酮(PVP)过程制备了单晶银立方纳米颗粒,然后以此为模板,利用电化学取代反应技术制备出空心的金纳米笼状(nanoeage)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颗粒 物理实验室 新成果 合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乙烯吡咯烷酮 华盛顿州 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高等研究院研发出合成气直接制烯烃全新催化剂
16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6,共1页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科研团队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自然(Nature)》杂志于2016年10月6日发表了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参加...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科研团队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自然(Nature)》杂志于2016年10月6日发表了相关文章,其中,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参加了部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大学 高等研究 合成气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新催化剂 烯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轻元素纳米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
17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84,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恩哥、白雪冬等与武汉大学的同行合作,在硼碳氮纳米管的结构调控和性质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
关键词 纳米结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轻元素 硼碳氮纳米管 武汉大学 结构调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石墨的局域化和K-T转变的研究取得进展
18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3-113,共1页
关键词 局域化 石墨 单层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国家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薄膜的柔性储能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19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174-174,共1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纳米材料与介观物理”课题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物性与应用研究,
关键词 碳纳米管薄膜 储能器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柔性 分析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 介观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钠离子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20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3期226-226,共1页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胡勇胜研究员与合作者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磷酸钒钠Na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时,充放电平台在3.4V左右,其储钠平均电压高于目...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胡勇胜研究员与合作者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磷酸钒钠Na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时,充放电平台在3.4V左右,其储钠平均电压高于目前报道的大部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室温 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凝聚态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