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冬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科普教育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苦创业,催人奋进的五十年——庆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发展史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土壤学家 土壤圈层概念 土壤与环境质量” 土壤肥力 土壤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溶之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纪念马溶之教授诞辰100周年
3
作者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1-684,共4页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 马溶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土壤地理学家,他毕生的研究与成就,对我国土壤科学特别是对土壤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实践活动和著述,不仅对我国土壤学界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而且在国际土壤学界也享有盛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学家 土壤地理学 地理学家 土壤科学 实践活动 第一代 感染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黄瓜根系分泌物释放特性研究取得进展
4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第4期13-13,共1页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系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属土壤微生物易于分解的、可直接利用的碳源,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三者间的桥梁,在土壤结构形成、土壤养分转化、植物养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分布、环境污染修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系释放到根际环境中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属土壤微生物易于分解的、可直接利用的碳源,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三者间的桥梁,在土壤结构形成、土壤养分转化、植物养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分布、环境污染修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会迅速被微生物降解,同时根系分泌物本身含量较低、组分复杂,迫切需要建立可行、高效、稳定的根系分泌物收集、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以支撑根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根系分泌物 释放特性 土壤微生物 黄瓜 根际环境 植物根系 土壤养分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碳氮循环研究团队
5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团队带头人颜晓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 团队带头人颜晓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20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与氮素工作组主任,中国科学院青联副主席,《土壤》主编,《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副主编,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Pedosphere、Biochar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团队带头人 百人计划 土壤碳氮循环 中国科学院 副所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组举办首期“五色土”云讲坛活动
6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1年第12期11-11,共1页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组(简称"青促会小组")为迎接以"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八个世界土壤日,召开了以"盐碱地开发治理,科学家们在行动"为主题的首期&qu...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南京土壤研究所小组(简称"青促会小组")为迎接以"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为主题的第八个世界土壤日,召开了以"盐碱地开发治理,科学家们在行动"为主题的首期"五色土"云讲坛活动。活动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江苏省华东有色地勘局海洋院总工程师胡建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土壤生产力 李保国 技术学院院长 五色土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表明,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土壤-大气界面碳交换中扮演重要角色 被引量:1
7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5-1135,共1页
维管植物和生物土壤结皮的镶嵌式分布是中亚荒漠区地表覆盖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占据了地表40%以上的面积,由于生物土壤结皮的潜在光合能力与维管植物相当,据此推测,结皮发育土壤在于旱区碳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 维管植物和生物土壤结皮的镶嵌式分布是中亚荒漠区地表覆盖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占据了地表40%以上的面积,由于生物土壤结皮的潜在光合能力与维管植物相当,据此推测,结皮发育土壤在于旱区碳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研究多集中于室内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光合生理测定方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元明研究员领导的“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学”研究团队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围绕干旱荒漠区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土壤的碳通量特征这一科学问题,实测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在荒漠土壤一大气界面碳交换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大气界面 生物土壤结皮 干旱荒漠区 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生态学 碳交换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被引量:1
8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湖泊水库 南京 相互作用规律 流域系统 重庆北碚 人文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供氧能力与氮肥施用量推荐研究的开拓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
9
作者 诺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朱兆良院士,国际著名土壤农业化学家,1932年8月生于山东青岛,原籍浙江奉化。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际土壤学会水稻土肥力组主席、中... 朱兆良院士,国际著名土壤农业化学家,1932年8月生于山东青岛,原籍浙江奉化。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国际土壤学会水稻土肥力组主席、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土壤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和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会主委等职。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土壤供氮能力 化学家 氮肥施用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业 中国农工民主党 开拓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著名植被与土壤遥感专家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10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60,共1页
关键词 地理研究所 土壤遥感 植被结构 中国科学院 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土壤与农化研究所土壤学专家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
11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8-398,共1页
为深化合作与交流,加速"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与适应——中—哈联合生态样带研究"项目的实施,2012年5月4~8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土壤与农业化学研究所专家Nassyrov Russlan、Azimbay Otarov一行两人访问中国科学院新... 为深化合作与交流,加速"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与适应——中—哈联合生态样带研究"项目的实施,2012年5月4~8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土壤与农业化学研究所专家Nassyrov Russlan、Azimbay Otarov一行两人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并开展了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哈萨克斯坦 学术交流 生态样带 土壤 新疆 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著名植被与土壤遥感专家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
12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9-709,共1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科学院 地理研究所 学术交流 新疆 土壤遥感 人与自然和谐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利用探地雷达观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近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分布
13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031,共1页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植物和作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源泉,决定着植物或作物根系的发育,同时沙丘土壤水分也是限制沙漠中永久植被的物种组成、数量、规模的首要因素,对于稳定和控制沙漠化意义重大。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生理、水文及其它...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植物和作物赖以生存的主要源泉,决定着植物或作物根系的发育,同时沙丘土壤水分也是限制沙漠中永久植被的物种组成、数量、规模的首要因素,对于稳定和控制沙漠化意义重大。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生理、水文及其它过程,需要即时获取对沙丘土壤土的时空分布信息,而快速、精确的测量手段是其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荒漠生态系统 土壤含水量 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雷达观测 近地表 探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咸水灌溉对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演变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获进展
14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8-438,共1页
水分是决定干旱区植物生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子,影响着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咸水灌溉(其矿化度在2g/L~29.7g/L)是确保防护林植物正常生长的唯一水分来源。但是,长期的咸水灌溉... 水分是决定干旱区植物生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子,影响着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咸水灌溉(其矿化度在2g/L~29.7g/L)是确保防护林植物正常生长的唯一水分来源。但是,长期的咸水灌溉,必将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对植物产生毒害,同时引起土壤的盐渍化。然而人工防护林的建立,降尘,灌溉等输送的物质对土壤质地变化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土壤的反馈作用,加速了土壤中各种物质的转化,从而改善了土壤的营养条件,其化学、物理、生物、形态和矿物等内外属性也发生相应变化,促使风沙土向成土方向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生态系统结构 公路防护林 植物生长 土壤演变 咸水灌溉 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协命名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5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123-123,共1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各方面科普资源的效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科协于2004年确定了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我会推荐的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各方面科普资源的效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国科协于2004年确定了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我会推荐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单位。一年来,创建单位在学会和科协的指导下,在本单位及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标准》的要求,在组织领导、机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 水土保持 旱地农业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水利部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2019年度青年学术论坛
16
作者 王晓斐 杨丽娟 周霄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1-382,共4页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于2019年6月22日至23日在研究所报告厅举办了2019年度青年学术论坛,具体组织工作由研究所科研处负责。来自哥廷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于2019年6月22日至23日在研究所报告厅举办了2019年度青年学术论坛,具体组织工作由研究所科研处负责。来自哥廷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等国内外教学与科研机构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 农业史 奥本海默 南京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两项中国科学院农办项目通过验收
17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4,共1页
2006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完成的“新疆棉花高产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和“克拉玛依国家农业开发区土壤改良技术试验示范”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农业... 2006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完成的“新疆棉花高产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和“克拉玛依国家农业开发区土壤改良技术试验示范”两个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农业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大生研究员、新疆分院周俊林研究员、新疆农科院钟新才研究员。新疆农垦科学院陈冠文研究员等七人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新疆棉花 地理研究所 农业项目 通过验收 生态 土壤改良技术 农业开发区 新疆农科院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暨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18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 科学技术史 学科建设 南京农业大学 专家学者 郑州大学 科技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19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1 实验室发展历程 1976年,南京土壤研究所设立土壤环境保护研究室; 1998年,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建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 2002年,土壤所建立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土壤环境保护 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污染修复 南京土壤研究所 开放研究实验室 香港浸会大学 环境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烈祝贺《土壤与作物》副主编、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1期102-102,共1页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新当选院士结果公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土壤与作物》副主编张佳宝当选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张佳宝院士,1957年出生于江苏高邮,198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 2019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新当选院士结果公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土壤与作物》副主编张佳宝当选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张佳宝院士,1957年出生于江苏高邮,198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国际水稻研究所农业工程系/菲律宾大学土壤物理学博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土壤研究所 国际水稻研究所 土壤物理学 学士学位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菲律宾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