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教授团队NSR:新一代离子交换膜——限域离子膜
1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06,共1页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液流电池、电解水、电化学合成氨等电膜过程的关键材料,在离子精准分离、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转换以及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子交换膜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和选择性传递离子、隔离阳极和阴极反应,离...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液流电池、电解水、电化学合成氨等电膜过程的关键材料,在离子精准分离、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转换以及清洁能源生产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子交换膜的主要功能是快速和选择性传递离子、隔离阳极和阴极反应,离子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取决于离子在膜中荷电通道的传递特性,这也决定了电膜过程的效率.本文梳理了离子交换膜历程,并认为发展进程中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是1925年Michaelis和Fujita首次报道人工合成的离子交换膜;第二个是1978年以微相分离通道而闻名的Nafion膜,并由杜邦公司产业化;第三个是2020年前后随着离子交换膜应用于电化学器件,涌现出超微孔结构的新一代离子交换膜,离子传递不仅依赖功能基团,还取决于膜通道结构和壁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膜 可再生能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NAFION膜 阴极反应 离子膜 膜通道 离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电催化合成气直接制乙醇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2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47,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双界面协同串联催化策略,通过原子级精准构筑功能互补FeO_(x)-Rh-ZrO_(2) 双金属-氧化物界面催化剂,可将合成气直接催化转化为乙醇。当CO转化率为51%时,乙醇选择性为90%,乙醇时空收率为668.2 mg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双界面协同串联催化策略,通过原子级精准构筑功能互补FeO_(x)-Rh-ZrO_(2) 双金属-氧化物界面催化剂,可将合成气直接催化转化为乙醇。当CO转化率为51%时,乙醇选择性为90%,乙醇时空收率为668.2 mg (g·h),稳定性超过200 h。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研究 电催化合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团队开发 纳米技术 原子级 催化转化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PDH双金属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3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5,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部分还原的In_(2)O_(3-x)层对微小粒径的Pt_(2)In_(3)金属间化合物团簇进行包覆的方式,得到In_(2)O_(3-x)@Pt_(2)In_(3)双金属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反应中具有高稳定性和活性,其中丙烯选择...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部分还原的In_(2)O_(3-x)层对微小粒径的Pt_(2)In_(3)金属间化合物团簇进行包覆的方式,得到In_(2)O_(3-x)@Pt_(2)In_(3)双金属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反应中具有高稳定性和活性,其中丙烯选择性为99.5%,稳定运行时间为160 h。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催化》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H 双金属催化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催化 金属间化合物 丙烷脱氢 研究团队 部分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丙烷脱氢制丙烯高熵合金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4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7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基于合金化效应开发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的高熵合金催化剂,其丙烯生成速率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高熵合金因其巨大的组成空间、独特的结构以及优异的稳定性,展现出优于传统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基于合金化效应开发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的高熵合金催化剂,其丙烯生成速率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高熵合金因其巨大的组成空间、独特的结构以及优异的稳定性,展现出优于传统单金属或二元合金的催化性能,成为多相催化领域的热点材料。但传统的高熵合金催化剂的筛选与设计策略限制了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效应 二元合金 高熵合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丙烷脱氢 催化剂研究 多相催化 应用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丙烯电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研究获进展
5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57,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溴化物作为反应介质,解耦了丙烯电催化氧化反应中的电解过程和丙烯转化过程,避免丙烯转化过程中的副反应,实现丙烯电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PO),其中PO选择性达到99.9%以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溴化物作为反应介质,解耦了丙烯电催化氧化反应中的电解过程和丙烯转化过程,避免丙烯转化过程中的副反应,实现丙烯电催化氧化制环氧丙烷(PO),其中PO选择性达到99.9%以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催化氧化反应 电催化氧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溴化物 电解过程 反应介质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CO_(2)制甲酸研究获进展
6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46,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一种具有“储液池”结构的片状铋基催化剂,可在CO_(2)电还原反应(CO_(2)R)的酸性环境中营造局域强碱微环境,抑制析氢副反应,促使CO_(2)向甲酸高效转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团队开发 酸性环境 甲酸 高效转化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7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981,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3个数量级至几十千米,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首次采用单光子干涉在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三节点量子网络。该工作使得现实量子纠缠网络的距离由以往的几十米整整提升了3个数量级至几十千米,为后续开展盲量子计算、分布式量子计算、量子增强长基线干涉等量子网络应用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干涉 国际学术期刊 量子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量子纠缠 量子计算 潘建伟 网络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生成对抗网络的模式崩溃机理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8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8-488,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九韶团队研究了模式崩溃发生的根本机理,基于数学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方法定量检测和解决生成对抗网络(GAN)中的模式崩溃问题。该成果以“Dyn GAN:Solving Mode Collapse in GANs with Dynamic Clustering”为题发表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九韶团队研究了模式崩溃发生的根本机理,基于数学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方法定量检测和解决生成对抗网络(GAN)中的模式崩溃问题。该成果以“Dyn GAN:Solving Mode Collapse in GANs with Dynamic Clustering”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生成对抗网络GAN是广泛使用的生成模型,通过学习真实样本的分布用于合成复杂逼真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国际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团队研究 生成模型 崩溃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实现无漏洞Hardy佯谬检验
9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3-1543,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陈凯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南开大学陈景灵等合作,通过发展高效率和高保真度的光学量子纠缠态制备与测量系统,成功实现了关闭探测效率漏洞与局域性漏洞的Hardy非定域性演示。该研究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提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陈凯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南开大学陈景灵等合作,通过发展高效率和高保真度的光学量子纠缠态制备与测量系统,成功实现了关闭探测效率漏洞与局域性漏洞的Hardy非定域性演示。该研究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相关的量子信息应用奠定了基础。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域性 量子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潘建伟 国际学术期刊 佯谬 物理评论快报 高保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院士团队在精准定制高价金属氧化物的d带中心实现污染物完全聚合去除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10
作者 洪晚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3,共1页
近期,中科大俞汉青院士、陈洁洁教授、华中科大黄明杰副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ailoring d-band center of high-valent metal-oxo species for pollutant removal via complete polymerization”的论文。本工作... 近期,中科大俞汉青院士、陈洁洁教授、华中科大黄明杰副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ailoring d-band center of high-valent metal-oxo species for pollutant removal via complete polymerization”的论文。本工作通过调节TM(TM:Cu,Ni,Co和Fe)-SACs的d带中心来调控催化聚合/矿化途径以去除污染物。DFT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高价金属氧物种(Cu(Ⅲ)-OH、Ni(Ⅳ)=O和Co(Ⅳ)=O)具有较低的d带中心,其通过PT路径去除污染物的占比接近100%,而Fe(Ⅳ)=O具有较高的d带中心,可以增强PMS的轴向再结合,从而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将污染物氧化成小分子酸。此外,高价金属氧物种可触发污染物的单电子氧化,产生关键的苯氧基自由基中间体来引发聚合反应。这项工作深入揭示了催化中心电子结构和PT路径占比之间的构效关系,为研发可持续的水净化技术以实现污染减排和资源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洁 金属氧化物 资源回收 去除污染物 催化聚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污染减排 华中科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
11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2年获批成立(此前为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空间物理学专业方向,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的地球物理学学科是全国唯一的地球物理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2年获批成立(此前为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空间物理学专业方向,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的地球物理学学科是全国唯一的地球物理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结果为A+(排名全国第一),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拥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全国首批)。中国科大1958年建校时即设立应用地球物理系,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1978年参与组建地球和空间科学系,2001年成立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水院士、窦贤康院士等著名科学家先后在此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空间科学 一流学科建设 应用地球物理 空间物理学 中国科 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导师聘任制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走向--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任制改革探索为例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淑林 裴旭 +1 位作者 方俊 朱玉春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1,共5页
对我国研究生导师聘任制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任制的改革与实践,结合当前导师聘任制度的弊端对完善我国研究生导师聘任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导师聘任制 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实践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万洪英 万明 裴晓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认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既是顺应外在整体变革的趋势,更是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的自我诉求。剖析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个性化培养缺失的现状,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介绍... 认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既是顺应外在整体变革的趋势,更是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的自我诉求。剖析了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个性化培养缺失的现状,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介绍了学校在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个性化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构筑帮困助学政策体系——兼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灿平 王胜平 《教育与现代化》 2003年第4期73-77,共5页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 ,已从改革开放之初单一的助学金资助形式 ,发展成如今由“奖、贷、勤、资、补、免”等多项资助措施所构成的一套较完备的资助体系。而今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只有在对一些资助措施所起的作用重新予以定位 ...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 ,已从改革开放之初单一的助学金资助形式 ,发展成如今由“奖、贷、勤、资、补、免”等多项资助措施所构成的一套较完备的资助体系。而今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只有在对一些资助措施所起的作用重新予以定位 ,并就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 ,才能保证贫困生在得到有效资助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学生 资助体系 政策体系 教育导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觉研究实验室的历史和现状
15
作者 周逸峰 寿天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96-1000,共5页
寿天德于198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视觉研究实验室,确定以研究视觉信息处理的中枢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1997年寿天德调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到复旦大学工作,建立该校脑科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觉研究实验室由周逸... 寿天德于198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视觉研究实验室,确定以研究视觉信息处理的中枢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1997年寿天德调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到复旦大学工作,建立该校脑科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觉研究实验室由周逸峰负责.视觉研究实验室成立以来共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总经费800多万元,发表国内外核心刊物论文100余篇,其中国际核心刊物论文60余篇,被国际同行引用400次以上.2007年在"Neurobiology of Aging"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被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为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视觉研究实验室成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一些个人奖项.2002年起与美国犹他大学Leventhal教授合作进行有关哺乳动物视觉系统衰老机制的研究,获NIH子课题及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2001年以来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吕忠林教授合作进行有关弱视认知损害机制的研究,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视觉研究实验室主要成员开设了五门以上课程,曾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批优秀课程奖.共指导学士论文50余篇,硕士论文20篇,博士论文2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和现状 视觉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真理 创新进取——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50周年校庆专刊》序
16
作者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真理 中国 大学学报 高层次人才 创新 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真理 创新进取--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50周年校庆专刊》序
17
作者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I0002-I000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真理 中国 大学学报 高层次人才 创新 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真理 创新进取——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50周年校庆专刊》序
18
作者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真理 中国 大学学报 高层次人才 创新 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真理 创新进取——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50周年校庆专刊》序
19
作者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I0001-I000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真理 中国 大学学报 高层次人才 创新 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真理 创新进取--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50周年校庆专刊》序
20
作者 朱清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I0002-I000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真理 中国 大学学报 高层次人才 创新 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